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7 1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0 19:13
应激是机体(应激中介机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评价和个性特征、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紧张刺激物(应激源)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心理、生理、行为)反应。可针对应激源和应激中介机制下手。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3、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4、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5、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6、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应激时,内脏器官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大脑中枢接受外界刺激后,信息传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激素释放因子(CRF),然后又激发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因子皮质激素,使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以应付紧急情况。扩展资料:心理、社会因素可引起良性应激,如中奖、提升;也可引起劣性应激,如竞争失败、丧失亲人。应激对健康具有双重作用,适当的应激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强的应激(不论是良性应激还是劣性应激)使得适应机制失效时会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另外根据影响程度又可分为良性应激(生理性应激)和劣性应激(病理性应激)。应激的心理反应就身心健康不同影响可分为应激阻抗者和应激障碍两种。应激阻抗者对一定的紧张性刺激或情境特别有耐受力,这类人的人格特点可概括为:(1)能积极参与投入相应的工作与生活;(2)自认为有能力控制生活变故及紧张的状况,能采取行动解决问题;(3)能把生活、工作的变化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应激障碍表现为因反应过度而表现出的相应的身心疾病。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应着重于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自己与应激事件的关系,消除现存的心理障碍,增强应激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