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0: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8:32
1.解释多义词。
①自南海还(回来) 望桓侯而还走(还是通假字,通“旋”,掉头,转身的意思。 )
②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③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去国怀乡(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们要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
3.本文引用 的故事,意在阐述 的道理。
道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
4. 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 屏 弃 而 不 用 / 其 与 昏 与 庸 无 以 异 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选贤与能( )加点字---选 挑选
(2)讲信修睦( )加点字---睦 和睦的关系,名词
(3)男有分( )加点字---分 分内的工作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加点字---恶 憎恶,动词
(5)盗窃乱贼而不作( )加点字---作 猖狂出没
(6)是谓大同( )加点字---同 民族互融的社会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只是亲近自己的亲人,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儿子。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人有所善终,青壮的人有所重用,幼年的人有所赡养。
3.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4.文章从 正反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1.元方/入门/不顾。
2.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拉;④回头看。
3.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
4.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
5.如:(1)并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失礼。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是无礼。(言之有理即可)
6.曹植七岁作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等。(答案不唯一)
5. (1) 认为(2) 原因,缘故(3) 已经(4) 改变,更改6. (1) (赵括)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 .然而(赵奢) 不说他会用兵。
(2)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 使赵*队惨败的一定是赵括。7. 赵奢认为儿子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从“使赵不将括即已.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
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选用赵奢的话回答即可。8. 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赵括没有作战的实际经验方面考虑作答。
9. 示例: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 ,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 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 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应联系本文赵括战死的原因,再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小题1:D小题1:(1)缘故 (2)聚集,召集小题1: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胡人,欺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小题1:两件事:班超欺骗侍者得知匈奴使者到来的*;召集属下决定夜袭匈奴使者。
小题1:智勇双全,坚决果敢。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