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找《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感受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9: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0:26
今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音乐教学录像活动,上了一节全国级的音乐录像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虽然接受任务只有短短数天,但受专家指点以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让我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探索上有了突破和飞跃,现将点滴感悟总结如下,愿与大家共探讨。
人教版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内容,这首管弦乐曲由郑路、马宏业作曲,创作于1976年,作曲家用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当时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这首乐曲我把它分为引子和三个主体部分,其中重点欣赏三个主体部分,而小小的引子在最后轻轻带过。教学的重点我放在了管弦乐的乐器音色听辨和乐曲的风格元素上,用敲、唱、说、跳、找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
一开始,我先不揭题,带学生一起复习管弦乐知识,回忆管弦乐的组成,并在电子琴上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是管弦乐中哪种乐器的音色。这样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抓住了学生的听觉,为欣赏乐曲作充分的准备。
在欣赏全曲时我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先整体欣赏全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赏,曾曾剖析,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感受和回顾。在每次欣赏前我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听赏的注意力。在第一次欣赏全曲时,我提了三个问题:1.乐曲的情绪如何?2.你认为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分?3.听完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吗?让学生先感受全曲的风格和情绪,借此老师用多媒体介绍苗族和彝族,让学生了解音乐元素的来由及其特点。在听赏三个主体部分时,我也用了不同的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我提出: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用了哪些主奏乐器?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重点介绍了单簧管、小号和弦乐,并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这样欢快的主题下,同学们想到了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于是,在同学们的创意和老师的指导下,教室里成了打击乐合奏的欢乐海洋。听第二部分时我提出:听了这一段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找出这一段乐曲的特点吗?这一段让人联想到了大家一领众和,载歌载舞的感觉,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我让他们用舞蹈表现当时的情景,在几个活跃份子的带动下,教室里又洋溢着轻柔的舞步。其实,这一段的主旋律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组成,这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还唱起了具有相同特点的《乃哟乃》、《跳圆圈》等曲子,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了起来。听赏第三部分时我又提出: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较有什么异同?增加了什么音色?同学们回答后,我重点介绍了定音鼓和长号,并与第一部分做了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越来越热闹的场面。
细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乐曲取个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说是“快乐的节日”……虽然与《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原名有出入,但从学生们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学们都抓对了乐曲的情绪,都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揭题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作曲者和这首乐曲的背景,并给学生欣赏了乐曲的的引子部分,让学生充分想象与结尾部分交相辉映的用圆号吹奏的长音,他们都说:象喜讯传来的声音。是啊,主题如此鲜明、如此好听的乐曲加上这么特别的引子,多么形象,多么美妙呀!
最后,我总结本课,再让学生完整听赏全曲,并用打击乐器模拟曲中管弦乐器的配器来演奏,经过前面的分析和演唱,学生轻松完成了合奏,也*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整堂课在轻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课后,我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了进行欣赏的兴趣。
有多媒体课件,有电子琴模拟实物音色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在介绍苗族和彝族时,多媒体起了很大作用,给了学生全面、直观的感受。
二、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力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在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乐曲时,我不直接揭题,在每次听赏时都用问题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感受,甚至让他们发挥创造力,给乐曲取名字。
三、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听赏乐曲第二部分时,让学生用舞蹈来表现音乐,表现当时的场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四、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用哼唱主旋律的形式作为听赏乐曲的一部分,我认为能很快让学生记住乐曲,如果加上分析主旋律,更能让孩子理解其音乐风格和元素,能更深入体会乐曲,产生共鸣。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一起哼唱主旋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乐曲进行对比、回顾,分析其音乐元素,体会它带给乐曲的音乐形象。
五、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中,我让学生按照作曲家的配器原理,每一种打击乐器代表管弦乐队中的一种乐器,让学生跟着乐曲来演奏,这样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还结合听辨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六、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我在课前认真设计给学生的每个问题,多从学生角度来体会教学环节和问题的可行性,在课上教师也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七、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他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乐曲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就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就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浅出的,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以上是我在上完欣赏课《北京喜讯到边寨》后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写出与大家共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0:26
今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音乐教学录像活动,上了一节全国级的音乐录像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虽然接受任务只有短短数天,但受专家指点以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让我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探索上有了突破和飞跃,现将点滴感悟总结如下,愿与大家共探讨。
人教版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内容,这首管弦乐曲由郑路、马宏业作曲,创作于1976年,作曲家用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当时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这首乐曲我把它分为引子和三个主体部分,其中重点欣赏三个主体部分,而小小的引子在最后轻轻带过。教学的重点我放在了管弦乐的乐器音色听辨和乐曲的风格元素上,用敲、唱、说、跳、找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
一开始,我先不揭题,带学生一起复习管弦乐知识,回忆管弦乐的组成,并在电子琴上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是管弦乐中哪种乐器的音色。这样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抓住了学生的听觉,为欣赏乐曲作充分的准备。
在欣赏全曲时我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先整体欣赏全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赏,曾曾剖析,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感受和回顾。在每次欣赏前我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听赏的注意力。在第一次欣赏全曲时,我提了三个问题:1.乐曲的情绪如何?2.你认为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分?3.听完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吗?让学生先感受全曲的风格和情绪,借此老师用多媒体介绍苗族和彝族,让学生了解音乐元素的来由及其特点。在听赏三个主体部分时,我也用了不同的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我提出: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用了哪些主奏乐器?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重点介绍了单簧管、小号和弦乐,并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这样欢快的主题下,同学们想到了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于是,在同学们的创意和老师的指导下,教室里成了打击乐合奏的欢乐海洋。听第二部分时我提出:听了这一段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找出这一段乐曲的特点吗?这一段让人联想到了大家一领众和,载歌载舞的感觉,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我让他们用舞蹈表现当时的情景,在几个活跃份子的带动下,教室里又洋溢着轻柔的舞步。其实,这一段的主旋律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组成,这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还唱起了具有相同特点的《乃哟乃》、《跳圆圈》等曲子,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了起来。听赏第三部分时我又提出: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较有什么异同?增加了什么音色?同学们回答后,我重点介绍了定音鼓和长号,并与第一部分做了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越来越热闹的场面。
细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乐曲取个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说是“快乐的节日”……虽然与《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原名有出入,但从学生们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学们都抓对了乐曲的情绪,都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揭题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作曲者和这首乐曲的背景,并给学生欣赏了乐曲的的引子部分,让学生充分想象与结尾部分交相辉映的用圆号吹奏的长音,他们都说:象喜讯传来的声音。是啊,主题如此鲜明、如此好听的乐曲加上这么特别的引子,多么形象,多么美妙呀!
最后,我总结本课,再让学生完整听赏全曲,并用打击乐器模拟曲中管弦乐器的配器来演奏,经过前面的分析和演唱,学生轻松完成了合奏,也*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整堂课在轻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课后,我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了进行欣赏的兴趣。
有多媒体课件,有电子琴模拟实物音色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在介绍苗族和彝族时,多媒体起了很大作用,给了学生全面、直观的感受。
二、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力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在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乐曲时,我不直接揭题,在每次听赏时都用问题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感受,甚至让他们发挥创造力,给乐曲取名字。
三、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听赏乐曲第二部分时,让学生用舞蹈来表现音乐,表现当时的场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用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四、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用哼唱主旋律的形式作为听赏乐曲的一部分,我认为能很快让学生记住乐曲,如果加上分析主旋律,更能让孩子理解其音乐风格和元素,能更深入体会乐曲,产生共鸣。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一起哼唱主旋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乐曲进行对比、回顾,分析其音乐元素,体会它带给乐曲的音乐形象。
五、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中,我让学生按照作曲家的配器原理,每一种打击乐器代表管弦乐队中的一种乐器,让学生跟着乐曲来演奏,这样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还结合听辨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六、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我在课前认真设计给学生的每个问题,多从学生角度来体会教学环节和问题的可行性,在课上教师也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七、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他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乐曲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就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就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浅出的,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以上是我在上完欣赏课《北京喜讯到边寨》后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写出与大家共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