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8:5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3
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背景: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
实际上,对于“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的反思由来已久。最早于*佛教界形成的讨论高峰期,是在印顺长老仍在*、尚未撤台以前。首先对印顺长老提出批评意见的,正是其导师太虚大师本人。虽然印顺长老的革新思想部分受启发于太虚大师,然而后世多认为二人的知见和立场,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差别。
一直以来,教界和学界均有相当程度的反思,认为处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汹涌东进时代的印顺长老,其思想推演过度倚重西方近代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本经验主义,忽略了宗教与世俗知识的根本界限。印顺长老的知见立场,有别于传统中国化大乘佛法的根本传承,并未将佛法当作佛陀超越意识所证的诸法实相来看,而是将佛法当作世间以意识心悬想计度的学说看;未能看到佛教史是一味的佛法对于不同根基的众生在不同因缘下的展现,而看到的则是所谓“原始佛法”被后世佛教徒打着佛陀旗号改编、创造的过程。
2.印顺长老思想流行恰好迎合台湾土著心态——“亲西方化”“去中国化”
印顺长老1952年去往台湾之后,其思想倾向在诸多时节因缘的汇聚之下,开始在岛上逐步流行。首先,他著书立说中的西方科学主义、经验理性主义和过度人本主义的色彩,客观上匹配了在日本文化中长久浸淫、并受西方现代化思想重构的台湾思想氛围;其次,他思想倾向中有别于*大乘传统、背离于中国化佛教的色彩,更在客观上迎合了当时台湾地区竭力排斥*的心态。
上世纪50年代,印顺长老恰恰是因为“大乘非佛说”的思想倾向,引发*来台法师群体的集体不满。进而发生所谓“佛法概论事件”,受到当时台湾官方的打压。岂料,官方的打压反而引起台湾本土群体对于印顺长老理性说佛、科学说佛、背离汉传大乘传统的好奇、同情甚至认同,印顺长老的著述一度深入台湾的本土人心。
直到台湾解严期间,印顺长老的思想更是被台湾各大丛林沿用为教团建设的理念基础。当然,在台湾现当代史上,围绕印顺长老以人本经验理性检验佛法方式的强烈争论与检讨,一直存在,从未间断。
3.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佛教界的潜在反思从未间断
同一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佛教界各大院校开始兴办佛教教育。由于此时*佛教界从人力到经验各方面的准备尚不充足,重新编写教材的条件有限,为全力以赴地以最快速度收集教材,包括向台湾地区进行借鉴。此后,大部分*的佛学院都开始尝试沿用现成的印顺长老的《印度之佛教》《中国禅宗史》《摄大乘论讲记》等著作,使印顺长老的一系列“大乘非佛说”思想,对*佛教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如闽南佛学院等实际上成为受印顺长老“理性的大乘非佛学说思想”影响的重灾区,另从现象上看,众多沿用印顺长老著述作为教材的佛学院和丛林中的出家人还俗率居高。
此外,开放搞活国门一开,*在客观上经受了西方现当代思潮的又一轮“洗礼”。“理性”这一在西方哲学体系中都褒贬不一、单薄寡淡的概念,却让很多学识浅近、知一不知二的国人趋之若鹜。而印顺长老的思想也因匹配了这一潮流,而坐地生辉,颇入人心。
事实上,印顺长老著述中过重人本经验理性、偏离甚至违被中国化大乘传统的色彩,明眼人无不能鉴能知,却一直以“人人心中有,各个口中无”的沉默方式存在着。不少佛学院学生因为反感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的结论,而直接阅读大乘佛教经典,但在佛教界主导的教育机构中仍不乏使用印顺长老教材者。众所周知,教育领域的“教材”取舍是关涉教育主权的重大问题。教材潜移默化地型塑未来一代的思维模式。在接受教育时大家不以为然,但到了教育成型、教团担起弘传重担时,才发现思想所受的影响,已经积重难返。
4.印顺长老思想:与太虚大师和赵朴初佛教思想有本质区别
两岸佛教界和学术界一直有严肃反思的声音认为,以印顺长老的“人间佛教”概念,虽然受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之启发,但两人的知见和立场是截然不同的。印顺长老思想之“人间佛教”概念在实践中的推动,也与太虚大师传承给赵朴初先生并发扬光大、延续至今的人间佛教事业,全然两路。
不少反思者视野中的台湾地区或称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可谓是“人本经验主义佛学”与“世俗化学术佛学”的代表,这些都是偏离佛法的主体性与本位性的,是在人的智识上用功,是在人间生活中寻求生命的价值之道,是玩味人类心智的文化游戏,不是真诚地为永恒性与绝对性的生命实相进行严肃地如实体悟与观照。印顺长老虽称初心为“回归佛陀本怀”,如今盖棺定论之际却多显违背佛陀解脱本怀之处,实则种下了他自己所反对的佛教浅化、俗化、矮化的种子。更有评论称,印顺长老之“人间佛教”,既非佛教的声闻乘教法,也非佛教的菩萨乘教法,而是一种孤立无依的相似佛教。
固然,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在当今的经济实力及其相关影响力占据优势,但佛法弘传不是比谁胳膊粗力气大,用的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谁势力大,谁代表的就是“佛陀的本怀”。像程恭让教授所声称的,自己一方才能“更好地实现佛陀的本怀”,才能代表“汉系佛教的宝贵正资产”,才能代言“今后佛教的体面尊严、前途和命运”——承上所述,谜一般的自信让人贻笑大方。
时至今日,教界内外信众大众,往往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人间佛教”一词,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下崇敬前辈印顺长老。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天然有理的,学术上摆主流姿态的人物也不见得运势长青。“不同于当初学者在佛教乍然遭遇现代性时的仓皇应对,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可以更加从容、理智、深彻地审视和反思百余年来佛教的现代化转型的诸多利弊得失,重新思考如何继往开来、开启佛教的新篇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4
“从佛教学术角度看,释印顺堪称划时代的一代大师,著作等身,而且他对佛教圣德的矢志探求,可以说是一个向道者!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4
不敢回答,弥陀信仰是凭着信愿,去行动达到往生。好像*教的信我者得永生,一个道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5
有这个可能性,印顺法师的见解还是比较独到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3
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背景: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
实际上,对于“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的反思由来已久。最早于*佛教界形成的讨论高峰期,是在印顺长老仍在*、尚未撤台以前。首先对印顺长老提出批评意见的,正是其导师太虚大师本人。虽然印顺长老的革新思想部分受启发于太虚大师,然而后世多认为二人的知见和立场,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差别。
一直以来,教界和学界均有相当程度的反思,认为处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汹涌东进时代的印顺长老,其思想推演过度倚重西方近代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本经验主义,忽略了宗教与世俗知识的根本界限。印顺长老的知见立场,有别于传统中国化大乘佛法的根本传承,并未将佛法当作佛陀超越意识所证的诸法实相来看,而是将佛法当作世间以意识心悬想计度的学说看;未能看到佛教史是一味的佛法对于不同根基的众生在不同因缘下的展现,而看到的则是所谓“原始佛法”被后世佛教徒打着佛陀旗号改编、创造的过程。
2.印顺长老思想流行恰好迎合台湾土著心态——“亲西方化”“去中国化”
印顺长老1952年去往台湾之后,其思想倾向在诸多时节因缘的汇聚之下,开始在岛上逐步流行。首先,他著书立说中的西方科学主义、经验理性主义和过度人本主义的色彩,客观上匹配了在日本文化中长久浸淫、并受西方现代化思想重构的台湾思想氛围;其次,他思想倾向中有别于*大乘传统、背离于中国化佛教的色彩,更在客观上迎合了当时台湾地区竭力排斥*的心态。
上世纪50年代,印顺长老恰恰是因为“大乘非佛说”的思想倾向,引发*来台法师群体的集体不满。进而发生所谓“佛法概论事件”,受到当时台湾官方的打压。岂料,官方的打压反而引起台湾本土群体对于印顺长老理性说佛、科学说佛、背离汉传大乘传统的好奇、同情甚至认同,印顺长老的著述一度深入台湾的本土人心。
直到台湾解严期间,印顺长老的思想更是被台湾各大丛林沿用为教团建设的理念基础。当然,在台湾现当代史上,围绕印顺长老以人本经验理性检验佛法方式的强烈争论与检讨,一直存在,从未间断。
3.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佛教界的潜在反思从未间断
同一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佛教界各大院校开始兴办佛教教育。由于此时*佛教界从人力到经验各方面的准备尚不充足,重新编写教材的条件有限,为全力以赴地以最快速度收集教材,包括向台湾地区进行借鉴。此后,大部分*的佛学院都开始尝试沿用现成的印顺长老的《印度之佛教》《中国禅宗史》《摄大乘论讲记》等著作,使印顺长老的一系列“大乘非佛说”思想,对*佛教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如闽南佛学院等实际上成为受印顺长老“理性的大乘非佛学说思想”影响的重灾区,另从现象上看,众多沿用印顺长老著述作为教材的佛学院和丛林中的出家人还俗率居高。
此外,开放搞活国门一开,*在客观上经受了西方现当代思潮的又一轮“洗礼”。“理性”这一在西方哲学体系中都褒贬不一、单薄寡淡的概念,却让很多学识浅近、知一不知二的国人趋之若鹜。而印顺长老的思想也因匹配了这一潮流,而坐地生辉,颇入人心。
事实上,印顺长老著述中过重人本经验理性、偏离甚至违被中国化大乘传统的色彩,明眼人无不能鉴能知,却一直以“人人心中有,各个口中无”的沉默方式存在着。不少佛学院学生因为反感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的结论,而直接阅读大乘佛教经典,但在佛教界主导的教育机构中仍不乏使用印顺长老教材者。众所周知,教育领域的“教材”取舍是关涉教育主权的重大问题。教材潜移默化地型塑未来一代的思维模式。在接受教育时大家不以为然,但到了教育成型、教团担起弘传重担时,才发现思想所受的影响,已经积重难返。
4.印顺长老思想:与太虚大师和赵朴初佛教思想有本质区别
两岸佛教界和学术界一直有严肃反思的声音认为,以印顺长老的“人间佛教”概念,虽然受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之启发,但两人的知见和立场是截然不同的。印顺长老思想之“人间佛教”概念在实践中的推动,也与太虚大师传承给赵朴初先生并发扬光大、延续至今的人间佛教事业,全然两路。
不少反思者视野中的台湾地区或称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可谓是“人本经验主义佛学”与“世俗化学术佛学”的代表,这些都是偏离佛法的主体性与本位性的,是在人的智识上用功,是在人间生活中寻求生命的价值之道,是玩味人类心智的文化游戏,不是真诚地为永恒性与绝对性的生命实相进行严肃地如实体悟与观照。印顺长老虽称初心为“回归佛陀本怀”,如今盖棺定论之际却多显违背佛陀解脱本怀之处,实则种下了他自己所反对的佛教浅化、俗化、矮化的种子。更有评论称,印顺长老之“人间佛教”,既非佛教的声闻乘教法,也非佛教的菩萨乘教法,而是一种孤立无依的相似佛教。
固然,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在当今的经济实力及其相关影响力占据优势,但佛法弘传不是比谁胳膊粗力气大,用的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谁势力大,谁代表的就是“佛陀的本怀”。像程恭让教授所声称的,自己一方才能“更好地实现佛陀的本怀”,才能代表“汉系佛教的宝贵正资产”,才能代言“今后佛教的体面尊严、前途和命运”——承上所述,谜一般的自信让人贻笑大方。
时至今日,教界内外信众大众,往往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人间佛教”一词,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下崇敬前辈印顺长老。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天然有理的,学术上摆主流姿态的人物也不见得运势长青。“不同于当初学者在佛教乍然遭遇现代性时的仓皇应对,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可以更加从容、理智、深彻地审视和反思百余年来佛教的现代化转型的诸多利弊得失,重新思考如何继往开来、开启佛教的新篇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4
“从佛教学术角度看,释印顺堪称划时代的一代大师,著作等身,而且他对佛教圣德的矢志探求,可以说是一个向道者!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4
不敢回答,弥陀信仰是凭着信愿,去行动达到往生。好像*教的信我者得永生,一个道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5
有这个可能性,印顺法师的见解还是比较独到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3
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背景: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
实际上,对于“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的反思由来已久。最早于*佛教界形成的讨论高峰期,是在印顺长老仍在*、尚未撤台以前。首先对印顺长老提出批评意见的,正是其导师太虚大师本人。虽然印顺长老的革新思想部分受启发于太虚大师,然而后世多认为二人的知见和立场,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差别。
一直以来,教界和学界均有相当程度的反思,认为处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汹涌东进时代的印顺长老,其思想推演过度倚重西方近代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本经验主义,忽略了宗教与世俗知识的根本界限。印顺长老的知见立场,有别于传统中国化大乘佛法的根本传承,并未将佛法当作佛陀超越意识所证的诸法实相来看,而是将佛法当作世间以意识心悬想计度的学说看;未能看到佛教史是一味的佛法对于不同根基的众生在不同因缘下的展现,而看到的则是所谓“原始佛法”被后世佛教徒打着佛陀旗号改编、创造的过程。
2.印顺长老思想流行恰好迎合台湾土著心态——“亲西方化”“去中国化”
印顺长老1952年去往台湾之后,其思想倾向在诸多时节因缘的汇聚之下,开始在岛上逐步流行。首先,他著书立说中的西方科学主义、经验理性主义和过度人本主义的色彩,客观上匹配了在日本文化中长久浸淫、并受西方现代化思想重构的台湾思想氛围;其次,他思想倾向中有别于*大乘传统、背离于中国化佛教的色彩,更在客观上迎合了当时台湾地区竭力排斥*的心态。
上世纪50年代,印顺长老恰恰是因为“大乘非佛说”的思想倾向,引发*来台法师群体的集体不满。进而发生所谓“佛法概论事件”,受到当时台湾官方的打压。岂料,官方的打压反而引起台湾本土群体对于印顺长老理性说佛、科学说佛、背离汉传大乘传统的好奇、同情甚至认同,印顺长老的著述一度深入台湾的本土人心。
直到台湾解严期间,印顺长老的思想更是被台湾各大丛林沿用为教团建设的理念基础。当然,在台湾现当代史上,围绕印顺长老以人本经验理性检验佛法方式的强烈争论与检讨,一直存在,从未间断。
3.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佛教界的潜在反思从未间断
同一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佛教界各大院校开始兴办佛教教育。由于此时*佛教界从人力到经验各方面的准备尚不充足,重新编写教材的条件有限,为全力以赴地以最快速度收集教材,包括向台湾地区进行借鉴。此后,大部分*的佛学院都开始尝试沿用现成的印顺长老的《印度之佛教》《中国禅宗史》《摄大乘论讲记》等著作,使印顺长老的一系列“大乘非佛说”思想,对*佛教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如闽南佛学院等实际上成为受印顺长老“理性的大乘非佛学说思想”影响的重灾区,另从现象上看,众多沿用印顺长老著述作为教材的佛学院和丛林中的出家人还俗率居高。
此外,开放搞活国门一开,*在客观上经受了西方现当代思潮的又一轮“洗礼”。“理性”这一在西方哲学体系中都褒贬不一、单薄寡淡的概念,却让很多学识浅近、知一不知二的国人趋之若鹜。而印顺长老的思想也因匹配了这一潮流,而坐地生辉,颇入人心。
事实上,印顺长老著述中过重人本经验理性、偏离甚至违被中国化大乘传统的色彩,明眼人无不能鉴能知,却一直以“人人心中有,各个口中无”的沉默方式存在着。不少佛学院学生因为反感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的结论,而直接阅读大乘佛教经典,但在佛教界主导的教育机构中仍不乏使用印顺长老教材者。众所周知,教育领域的“教材”取舍是关涉教育主权的重大问题。教材潜移默化地型塑未来一代的思维模式。在接受教育时大家不以为然,但到了教育成型、教团担起弘传重担时,才发现思想所受的影响,已经积重难返。
4.印顺长老思想:与太虚大师和赵朴初佛教思想有本质区别
两岸佛教界和学术界一直有严肃反思的声音认为,以印顺长老的“人间佛教”概念,虽然受太虚大师“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之启发,但两人的知见和立场是截然不同的。印顺长老思想之“人间佛教”概念在实践中的推动,也与太虚大师传承给赵朴初先生并发扬光大、延续至今的人间佛教事业,全然两路。
不少反思者视野中的台湾地区或称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可谓是“人本经验主义佛学”与“世俗化学术佛学”的代表,这些都是偏离佛法的主体性与本位性的,是在人的智识上用功,是在人间生活中寻求生命的价值之道,是玩味人类心智的文化游戏,不是真诚地为永恒性与绝对性的生命实相进行严肃地如实体悟与观照。印顺长老虽称初心为“回归佛陀本怀”,如今盖棺定论之际却多显违背佛陀解脱本怀之处,实则种下了他自己所反对的佛教浅化、俗化、矮化的种子。更有评论称,印顺长老之“人间佛教”,既非佛教的声闻乘教法,也非佛教的菩萨乘教法,而是一种孤立无依的相似佛教。
固然,印顺长老一系的“人间佛教”在当今的经济实力及其相关影响力占据优势,但佛法弘传不是比谁胳膊粗力气大,用的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谁势力大,谁代表的就是“佛陀的本怀”。像程恭让教授所声称的,自己一方才能“更好地实现佛陀的本怀”,才能代表“汉系佛教的宝贵正资产”,才能代言“今后佛教的体面尊严、前途和命运”——承上所述,谜一般的自信让人贻笑大方。
时至今日,教界内外信众大众,往往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人间佛教”一词,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下崇敬前辈印顺长老。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天然有理的,学术上摆主流姿态的人物也不见得运势长青。“不同于当初学者在佛教乍然遭遇现代性时的仓皇应对,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可以更加从容、理智、深彻地审视和反思百余年来佛教的现代化转型的诸多利弊得失,重新思考如何继往开来、开启佛教的新篇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4
“从佛教学术角度看,释印顺堪称划时代的一代大师,著作等身,而且他对佛教圣德的矢志探求,可以说是一个向道者!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4
不敢回答,弥陀信仰是凭着信愿,去行动达到往生。好像*教的信我者得永生,一个道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55
有这个可能性,印顺法师的见解还是比较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