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对好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9: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9:13
什么是“文化融合”呢?就是学习、传播和综合运用各种优秀文化。大力提倡和践行“文化融合”就是文化融合主义
我们知道,人类最原始的那段时期是没有文化的,如果我们把“北京人”使用的“火”当作是人类创造文化的标志,那么,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已经有数十万年之久了。
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文化太丰富太复杂了,几乎是生活在一个文化的汪洋大海里。
应当注意到,这个“汪洋大海”不是在一个早上或一个晚上形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日积月累形成的。文化的积累是一个滚雪球似的过程,愈滚愈多、愈长,望不到尽头。文化的积累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虽然我们可以把文化的复杂与丰富可以比着是汪洋大海,但是,应当明确,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不同类、不同质的文化并不象海水联系那么紧密。也就是说,文化的存在状态具有地域分散性。从世界范围内创造文化的情况看,地域特征十分突出。尤其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许多各自的特色。各有其长,各有其短。此点,我已在《各类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一文里作了论述。地域“分散性”是文化存在状态的重要特点,人们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文化的存在状态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语言表述的个性特征。阐述同气、同质、同义的观点或理论,由于文化创造者所取的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采用的语言符号不同,因而出现了语言、句法、论据、逻辑和篇幅上的较大差异性。人类已经出现的超级思想家、哲学家对社会图景的构想(创立一个理想的世界)上有惊人的相似性,如孔子、柏拉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老子、朱熹、黑格尔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用“道”、“理”、“绝对精神”统率一切,其本质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和孟子的文化精神也极其神似(都反对不平等的社会,都有很强的正义精神和阳刚之气)。
创造文化和运用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相对而言,创造文化是少数人的事业,特别是那些高深玄奥的抽象理论(也是导致后人理解发生歧义的原因之一),则是天才的事业。而运用文化可以说是健全的一切人都可以作的事情(也包括创造文化的人)。所以,运用文化的面广得多,创造文化的面窄得多。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和运用别人或前人创造的文化而不是在创造文化。
无疑,对于那些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文化观念和思想,创造文化比运用文化更加困难,产生一个牛顿、爱因斯坦很难,中国古人有“王者”出现的时间跨度需要500年的说法,是说出现一个天才般的人物是极其不容易的。这些人物的出现,往往会给社会的某些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对而言,运用文化要容易一些,人家创造出了文化放在那里,你取来运用便是了。现代人创造出的文化有知识产权的*,可古人的却没有,直接拿来运用就是。知识产权这个*也相当微弱,你给人家点血汗钱,问题就解决了。
因此,学习、传播、运用前人、他人创造的文化非常受用,可以走很多捷径,可以节约很多成本,可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个思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事业的完成,都是文化的综合运用。而综合运用文化必须靠国家、*有力的、科学的引导、组织、实施。而要具备这个思维的前提就是要有文化融合主义的理念。
对文化的学习、运用采取融合主义的态度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造无止境。人们创造出的文化总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把人类的未来看远一点,就会感到人类现在还处于幼稚的发展时期,大多数人的本性还没有超越兽性而真正“文而化”之,这是私欲横流的根源,是强食弱肉的根源,是各种犯罪活动的根源,是战争的根源,是人间不平等的根源。人们不能认识未来、不能“修身成仁”,本身就是文化上的蒙昧。很多根本性“大理”人们都还没有获得一把科学的钥匙去打开,如宇宙到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球或太阳始发转动?
文化创造无定一。从人类创造文化开始到现在,可以说文化的创造是无序的。如果说对某些文化的运用还有序、有控的话,则文化的创造基本的是没有规章的,很多文化的创造都是极其自由的,你可以控制他的传播,但你没法控制他的创造;你可以在公开的场合下封住他的嘴和笔,但他在背后仍然可以说和写,特别是他的大脑,你根本没法封住,除非你*迫他离开这个世界。尤其是社会科学文化的创造是这样。
文化创造有选择。宇宙极其宽广,事物万分复杂。客观世界无限,个人的生命有限,以有限及无限实属天方夜谈。每个人的一生都只能站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合现实环境给予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所研究,有所创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古今中外的圣人、哲人、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也不过如此。这个选择性带来文化创造和文化存在的差异性、不均衡性、不一致性。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你却没有。还有一种情况,即选择了相同的目标,你有的我也有。如东方孔子有“中庸”的观点,西方的亚里士多得也有“中庸”的观点,就连内容也有相同之处。虽然文化的创造有选择性,但人类创造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生存、生活的需要。
人们创造的各种散漫的文化同归人类的“海洋”。众流归海,海纳众流。全世界的许多人处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在从自己选择的角度和目标创造文化,然后通过文化的传播,归流、汇聚在茫茫人海之中。而全世界的人,尽管种群不同,肤色、长相有差异,但其基本的需求完全一致。都要生、老、病、死,都有私欲这个生物具有的根本属性,都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民族,有自己的国家。因此,全世界的人对文化需求的适应性也是有相同的属性的。反过来说,从哲学的观点看,文化是人创造的,人们创造的文化是有用的(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别人创造的文化我可以拿来运用;少数人创造的文化大多数人可以学习运用,别的种群、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人们创造的文化,只要我们自己没有创造出来,也可以拿来运用。国家只是引领一方人众生存发展的管理机构,并不是阻碍文化传播的森严的围墙。文化的传播是没有民族、没有国界之分的,包括自然科学、*管理等各类文化。
据研究发现中西文化交流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
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教影响深远,这种文化,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冒险,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在社会组织中,以“爱”为其架构的内核。
二、科学观的异同
相对于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大发现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所有的现代工业文明,包括现代教育、民主*都是西方人的成果。 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尽管中国一度创造了辉煌的的历史,有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但终究未能形成科学的风气和氛围,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所有的发明创造带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法制观念的异同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 在对*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四、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制度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但由此产生的弊端是:过度的自由主义和*旗帜,造就了今天美国式的民主*,不尊重他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国,把入侵别国当成了文明的推进,与中国人讲究和平共处,尊重别人选择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五、待人接物的异同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整体、长远去考虑,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的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的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六、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相对于个*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认为没有国那有家,没有家那有个人,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但也容易忽视个体利益,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经常委曲求全,牺牲自我,甚至付出惨重代价。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的发展; 但是,同样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只要民主,不要制度,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推崇极端个人享乐主义,与西方这种*观无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七、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认为“*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易朽”,所以面对一些危险,常常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明哲保身,缩首不前,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相对而言,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中国人只有“在其位才谋其政”,如果不能“达则兼济天下”,则宁愿“穷则独善其身”,而西方人则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并不在乎自己身份的高低,更看重“有多大的劲使多大的力”,如果做不了总统,能为社区作些义务劳动也是非常值得的。 在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国人学习的。
八、思维模式的异同
文化的异同,也导致了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异同: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而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这样说,并不是说我们的思维是落后的、没落的,没有可取之处的,事实上,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思维体系属于更高曾面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