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8:3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0
沃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反应。
首先,如之前的答案所说,这是唯一一个(三分之一个)有中国人名字的人名反应。
其次,这个反应发现的过程十分地搞笑。
援引维基百科:
哈佛大学化学系Fieser教授在Topics in Organic Chemistry书中提到过此改进方法的发现经过,现翻译如此。
此改进纯属偶然。黄鸣龙当时从*研究院跑美国做访问学者。跟随费塞(Louise Fieser)做研究。费塞让黄做一个Wolff-Kishner实验, 黄开始反应后临时有事去纽约,临行前让隔壁一个黎巴嫩籍的同学帮忙照看反应。黄走后数日,处在回流中的烧瓶软木塞逐渐松动,开了个口子。黎巴嫩同学因为只答应照看反应,从而没有帮忙把软木塞扶正。其结果是反应物中的肼和生成的水全跑光了。黄回来一看非常意外,但很快他发现产率很高。在他给费塞的实验报告上写道:反应未正常完成,但产率很好。于是黄鸣龙改进法就这样被发现了。这个改进的意义在于使所需时间从50个小时缩短至3小时,产率从40%提高到90%,论文发表以后迅速成为标准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0
沃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反应。
首先,如之前的答案所说,这是唯一一个(三分之一个)有中国人名字的人名反应。
其次,这个反应发现的过程十分地搞笑。
援引维基百科:
哈佛大学化学系Fieser教授在Topics in Organic Chemistry书中提到过此改进方法的发现经过,现翻译如此。
此改进纯属偶然。黄鸣龙当时从*研究院跑美国做访问学者。跟随费塞(Louise Fieser)做研究。费塞让黄做一个Wolff-Kishner实验, 黄开始反应后临时有事去纽约,临行前让隔壁一个黎巴嫩籍的同学帮忙照看反应。黄走后数日,处在回流中的烧瓶软木塞逐渐松动,开了个口子。黎巴嫩同学因为只答应照看反应,从而没有帮忙把软木塞扶正。其结果是反应物中的肼和生成的水全跑光了。黄回来一看非常意外,但很快他发现产率很高。在他给费塞的实验报告上写道:反应未正常完成,但产率很好。于是黄鸣龙改进法就这样被发现了。这个改进的意义在于使所需时间从50个小时缩短至3小时,产率从40%提高到90%,论文发表以后迅速成为标准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1
其实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和振荡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典型的,生物节律。
生命是最经典的耗散结构。生命摄取大量能量(太阳能或者食物中的化学能),将有序的能量转化为无序的热量并耗散,以维持自身的高度有序。其中就有一定的振荡反应的成分,例如一天一周期的生物钟,例如一月一周期的大姨妈。而振荡过程的热力学原理,也正和生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出一辙:在远离平衡态的位置,通过不断摄入能量,放出熵,使得系统的局部呈现高度有序的自组织,再加上时间的强大力量,最终在混沌中创造了生命~(局部私货~
关于B-Z振荡反应的拓展研究也很有趣。开头处第一个视频中,不断扩散的波纹被称为“化学波”,他可以呈现很好的周期性。有些机智的*年就意识到,化学波会不会有波粒二象性?
这个看似操蛋的猜想居然在之后真的做成了。波士顿有一位*年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使得化学波获得了粒子性。看得见的波粒二象性,听起来就觉得牛牛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1
其实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和振荡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典型的,生物节律。
生命是最经典的耗散结构。生命摄取大量能量(太阳能或者食物中的化学能),将有序的能量转化为无序的热量并耗散,以维持自身的高度有序。其中就有一定的振荡反应的成分,例如一天一周期的生物钟,例如一月一周期的大姨妈。而振荡过程的热力学原理,也正和生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出一辙:在远离平衡态的位置,通过不断摄入能量,放出熵,使得系统的局部呈现高度有序的自组织,再加上时间的强大力量,最终在混沌中创造了生命~(局部私货~
关于B-Z振荡反应的拓展研究也很有趣。开头处第一个视频中,不断扩散的波纹被称为“化学波”,他可以呈现很好的周期性。有些机智的*年就意识到,化学波会不会有波粒二象性?
这个看似操蛋的猜想居然在之后真的做成了。波士顿有一位*年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使得化学波获得了粒子性。看得见的波粒二象性,听起来就觉得牛牛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1
1,研究这个反应的领域里,至少诞生了三个诺贝尔化学奖,跨度近百年。
在1894年到1911年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期间的,哈伯和卡尔·博施合作开发哈伯-博施法,利用氢和空气中的氮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形成氨。
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他实际上获得该奖项于1919年)。
卡尔出生于科隆。他在1892至1898年间就读于查诺顿堡的工业学院(今天的柏林工业大学)与莱比锡大学。1899年开始在巴斯夫(BASF)工作。1908年至1913年与弗里茨·哈伯合作发展出哈柏法。一次大战后,投入高压化学领域,研究汽油与甲醇的合成。1925年成为法本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从1935年起成为董事长。在1931年与伯吉尤斯(Friedrich Bergius)因开启了高压化学的世界而共同获颁诺贝尔化学奖。卡尔去世于海德堡。
格哈德·埃特尔(德语:Gerhard Ertl,1936年10月10日-),德国化学家,在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因为对表面化学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工业化的合成氨反应条件异常苛刻,高温高压,至今无解。事实上,每年大约4%的天然气消耗,大约1%的能源消耗贡献给了工业合成氨反应。有很多曾经高耗能的工业过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比如乙烯的环氧化过程等等。但是对于bug一样哈勃过程,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面工艺的改进却极为有限,最有效的催化剂还就是几乎Low货组合的三氧化二铝负载铁催化剂,最令人不爽的是现在也没定论说常温常压工业生产到底行不行?全世界的化学化工界为之奋斗了一个世纪,说不好听点,做出来的全是空结果。
3,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反应,没有之一。所谓生死反应指的就是合成氨反应。
肥料来自于合成氨反应,炸药也来自于合成氨反应,时间定格于1914-1918年。
没有基于合成氨反应制造出来的大量炸药,德国人未必会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基于合成氨反应制造出来的肥料,德国人恐怕也没有足够粮食来养活足够的人口来发动复仇性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1
1,研究这个反应的领域里,至少诞生了三个诺贝尔化学奖,跨度近百年。
在1894年到1911年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期间的,哈伯和卡尔·博施合作开发哈伯-博施法,利用氢和空气中的氮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形成氨。
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他实际上获得该奖项于1919年)。
卡尔出生于科隆。他在1892至1898年间就读于查诺顿堡的工业学院(今天的柏林工业大学)与莱比锡大学。1899年开始在巴斯夫(BASF)工作。1908年至1913年与弗里茨·哈伯合作发展出哈柏法。一次大战后,投入高压化学领域,研究汽油与甲醇的合成。1925年成为法本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从1935年起成为董事长。在1931年与伯吉尤斯(Friedrich Bergius)因开启了高压化学的世界而共同获颁诺贝尔化学奖。卡尔去世于海德堡。
格哈德·埃特尔(德语:Gerhard Ertl,1936年10月10日-),德国化学家,在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因为对表面化学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工业化的合成氨反应条件异常苛刻,高温高压,至今无解。事实上,每年大约4%的天然气消耗,大约1%的能源消耗贡献给了工业合成氨反应。有很多曾经高耗能的工业过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比如乙烯的环氧化过程等等。但是对于bug一样哈勃过程,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面工艺的改进却极为有限,最有效的催化剂还就是几乎Low货组合的三氧化二铝负载铁催化剂,最令人不爽的是现在也没定论说常温常压工业生产到底行不行?全世界的化学化工界为之奋斗了一个世纪,说不好听点,做出来的全是空结果。
3,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反应,没有之一。所谓生死反应指的就是合成氨反应。
肥料来自于合成氨反应,炸药也来自于合成氨反应,时间定格于1914-1918年。
没有基于合成氨反应制造出来的大量炸药,德国人未必会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基于合成氨反应制造出来的肥料,德国人恐怕也没有足够粮食来养活足够的人口来发动复仇性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0
沃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反应。
首先,如之前的答案所说,这是唯一一个(三分之一个)有中国人名字的人名反应。
其次,这个反应发现的过程十分地搞笑。
援引维基百科:
哈佛大学化学系Fieser教授在Topics in Organic Chemistry书中提到过此改进方法的发现经过,现翻译如此。
此改进纯属偶然。黄鸣龙当时从*研究院跑美国做访问学者。跟随费塞(Louise Fieser)做研究。费塞让黄做一个Wolff-Kishner实验, 黄开始反应后临时有事去纽约,临行前让隔壁一个黎巴嫩籍的同学帮忙照看反应。黄走后数日,处在回流中的烧瓶软木塞逐渐松动,开了个口子。黎巴嫩同学因为只答应照看反应,从而没有帮忙把软木塞扶正。其结果是反应物中的肼和生成的水全跑光了。黄回来一看非常意外,但很快他发现产率很高。在他给费塞的实验报告上写道:反应未正常完成,但产率很好。于是黄鸣龙改进法就这样被发现了。这个改进的意义在于使所需时间从50个小时缩短至3小时,产率从40%提高到90%,论文发表以后迅速成为标准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1
其实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和振荡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典型的,生物节律。
生命是最经典的耗散结构。生命摄取大量能量(太阳能或者食物中的化学能),将有序的能量转化为无序的热量并耗散,以维持自身的高度有序。其中就有一定的振荡反应的成分,例如一天一周期的生物钟,例如一月一周期的大姨妈。而振荡过程的热力学原理,也正和生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出一辙:在远离平衡态的位置,通过不断摄入能量,放出熵,使得系统的局部呈现高度有序的自组织,再加上时间的强大力量,最终在混沌中创造了生命~(局部私货~
关于B-Z振荡反应的拓展研究也很有趣。开头处第一个视频中,不断扩散的波纹被称为“化学波”,他可以呈现很好的周期性。有些机智的*年就意识到,化学波会不会有波粒二象性?
这个看似操蛋的猜想居然在之后真的做成了。波士顿有一位*年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使得化学波获得了粒子性。看得见的波粒二象性,听起来就觉得牛牛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1
1,研究这个反应的领域里,至少诞生了三个诺贝尔化学奖,跨度近百年。
在1894年到1911年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期间的,哈伯和卡尔·博施合作开发哈伯-博施法,利用氢和空气中的氮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形成氨。
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他实际上获得该奖项于1919年)。
卡尔出生于科隆。他在1892至1898年间就读于查诺顿堡的工业学院(今天的柏林工业大学)与莱比锡大学。1899年开始在巴斯夫(BASF)工作。1908年至1913年与弗里茨·哈伯合作发展出哈柏法。一次大战后,投入高压化学领域,研究汽油与甲醇的合成。1925年成为法本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从1935年起成为董事长。在1931年与伯吉尤斯(Friedrich Bergius)因开启了高压化学的世界而共同获颁诺贝尔化学奖。卡尔去世于海德堡。
格哈德·埃特尔(德语:Gerhard Ertl,1936年10月10日-),德国化学家,在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因为对表面化学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工业化的合成氨反应条件异常苛刻,高温高压,至今无解。事实上,每年大约4%的天然气消耗,大约1%的能源消耗贡献给了工业合成氨反应。有很多曾经高耗能的工业过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比如乙烯的环氧化过程等等。但是对于bug一样哈勃过程,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面工艺的改进却极为有限,最有效的催化剂还就是几乎Low货组合的三氧化二铝负载铁催化剂,最令人不爽的是现在也没定论说常温常压工业生产到底行不行?全世界的化学化工界为之奋斗了一个世纪,说不好听点,做出来的全是空结果。
3,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反应,没有之一。所谓生死反应指的就是合成氨反应。
肥料来自于合成氨反应,炸药也来自于合成氨反应,时间定格于1914-1918年。
没有基于合成氨反应制造出来的大量炸药,德国人未必会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基于合成氨反应制造出来的肥料,德国人恐怕也没有足够粮食来养活足够的人口来发动复仇性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