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8: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09
汉族人的传统服装叫汉服,不是朝代服装。
汉服最早出现在商朝,大约是在五千年前,还在石器时代,当时就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纺织业,用来织成麻布作为衣服,而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发明了养蚕和丝纺。
到了商朝时期,冠服已经开始初步形成,西周的时候,服饰的完整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文字来记载一些东西,而且根据探索发现,这一时间的汉服基本已经有了形状,而服装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上衣和下裙,上衣的袖口比较窄,而且没有扣子,在腰部的两侧有着很宽的腰带,前面再加上一个裙子用来遮蔽膝盖。
周代服饰大约是沿袭商代的风格,但是也是略微有些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来说更加的宽松,而且衣袖也有大小两种,领子已经是交领。依旧是没有纽扣,而且腰间会有很长的带子,有时候还会在腰上挂上一些玉石,而裙子和裤子的长度已经是及地,但是这种服饰还是会有一定的缺陷,有时候可能会*。于是到春秋时期,就产生了一种深衣。
扩展资料:
汉服基本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 ,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 、裋 、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0
汉服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朝代的风格都一些不一样。每个朝代人们穿的衣服都可以说是汉服。
汉服介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0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两千多年间以“从华夏到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汉礼仪为中心,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和配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汉服是华夏、汉民族的文化象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1
汉代汉人著装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就是汉服;汉代华夏土地上的人民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就是汉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1
汉服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朝代的风格都一些不一样。每个朝代人们穿的衣服都可以说是汉服。
汉服介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09
汉族人的传统服装叫汉服,不是朝代服装。
汉服最早出现在商朝,大约是在五千年前,还在石器时代,当时就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纺织业,用来织成麻布作为衣服,而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发明了养蚕和丝纺。
到了商朝时期,冠服已经开始初步形成,西周的时候,服饰的完整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文字来记载一些东西,而且根据探索发现,这一时间的汉服基本已经有了形状,而服装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上衣和下裙,上衣的袖口比较窄,而且没有扣子,在腰部的两侧有着很宽的腰带,前面再加上一个裙子用来遮蔽膝盖。
周代服饰大约是沿袭商代的风格,但是也是略微有些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来说更加的宽松,而且衣袖也有大小两种,领子已经是交领。依旧是没有纽扣,而且腰间会有很长的带子,有时候还会在腰上挂上一些玉石,而裙子和裤子的长度已经是及地,但是这种服饰还是会有一定的缺陷,有时候可能会*。于是到春秋时期,就产生了一种深衣。
扩展资料:
汉服基本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 ,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 、裋 、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0
汉服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朝代的风格都一些不一样。每个朝代人们穿的衣服都可以说是汉服。
汉服介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0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两千多年间以“从华夏到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汉礼仪为中心,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和配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汉服是华夏、汉民族的文化象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1
汉代汉人著装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就是汉服;汉代华夏土地上的人民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就是汉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0:11
汉服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朝代的风格都一些不一样。每个朝代人们穿的衣服都可以说是汉服。
汉服介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