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证重要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3: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58
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认真组织、实施普通话训练和水平测试。从事和准备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积极参加训练和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然而,不容乐观的是,与人们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热情相比,普通话实际应用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人们对普通话实际应用的轻视,既影响了普通话测查结果的信度与社会信誉,又阻碍了普通话的推广。因此,如何处理测试与应用的关系,避免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普通话实际应用脱钩而造成的“反生现象”,已成为推普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应试人员的应试心态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出。为了普及普通话,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在1994年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应达到二级或一级水平,专门教授普通话语音的教师应达到一级水平。”à《决定》还强调,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国家教委等部门颁布的这一决议,确定了普通话的法定地位,为大力推广普通话,积极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提供了依据。在《决议》精神的指导下,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受到各级*的重视。例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将持普通话等级证上岗;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达到一定的普通话等级才能拿到毕业证等。在这种形势下,平时习惯使用方言的中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便产生了危机感、紧迫感,他们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与毕业上岗、以及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得不十分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上梁山”、全力以赴对待考试、力争过关成为这些应试人员的共同心理。为了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达到普通话水平合格的目的,这些应试人员往往采用突击考试的方式,考前集中时间、精力突击训练。他们刻苦练习字词的发音,而且积极参加各类考前培训,有的应试者还请老师个别辅导。“临阵磨*,不快也光”。考前的突击训练,确实能提高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甚至能帮助应试者比较顺利地过关。但是,由于许多应试者仅以通过测试为目的,因此,测试完后,他们并不注重普通话的实际应用。“测完后,以前该怎么说还是怎么说”,这是不少应试者的心里话。应试人员中普遍存在的这种重测试、轻应用的心理,实际上也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普通话的抗拒。这些应试人员都不注重普通话的运用,结果导致了普通话实际应用中的“反生现象”。
二、普通话实际应用中的“反生现象”分析 根据调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应试人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后,就放松了普通话训练,根本不注意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结果,测试中没有暴露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屡屡出现。例如,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许多应试者凭借考前的突击训练和测试时的高度注意,测试时一般不会出现太多的错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却不注意发音,往往平翘不分,从而形成十分明显的系统性语音毛病。又如,测试朗读和说话这两个项目时,由于应试者认真准备,熟读朗读材料,有意识地避免语音错误,所以,应试者的方言语调、语音缺陷与错误往往也不会充分暴露。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应试者却不会有意识地克服自己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朗读、说话时又会错误百出,达不到测试时的水平。这种普通话运用中的“反生现象”,直接导致了应试人员的普通话等级测试水平与实际应用水平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存在,无疑会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与社会信誉。尤其堪忧的是,不少中小学教师及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测试,拿到等级证书后,便以为过了关,不必再练普通话了,他们在校园甚至在课堂上仍然习惯使用方言。不少语文教师也是这样。为了避免这种“反生现象”,提高应试者的普通话应用能力,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普通话实际应用的关系。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普通话实际应用的关系 作为一种标准参照性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目前主要用来衡量从事和准备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应用汉语普通话的水平。为了达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应试人员突击考试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保证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推普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推普的手段,决非推普的目的。因此,应试者不仅要重视测试,更要重视应用。通过测试,应试者应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找出自己在普通话语音方面的主要问题,然后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训练,纠正测试时存在的语音问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应明确自己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重要的角色地位,并且充分认识到,自己普通话运用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语言生活和语言规范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上文论及的不正确的应试心态,真正作到以测试促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从而使测试与应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其次,*机关、窗口行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相关*,加强对普通话实际运用的督导检查,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公务员的工作语言、教学单位的校园语言、窗口行业的服务语言。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要与*部门、职能部门联合组成专门督查机构,加强对应试人员普通话运用情况的督导检查。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园地,也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基本阵地。做好学校的推普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运用普通话的水平,对全国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用普通话教学是教师的必备条件,说好普通话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所以,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有比较高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制定有效措施,采取强硬手段,坚决要求教师在校园说普通话,至少在课堂上要用普通话教学。特别是对语文教师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教师是否用普通话教学应作为学校管理和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试人员参加测试后,仍然坚持普通话训练,杜绝应试者只管测试过关,不顾实际应用的现象,提高应试人员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三 特别是对未达到测试要求的应试人员,要予以重点辅导。搞好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后的培训工作,是提高应试人员的普通话水平,避免测试后出现“反生现象”的有效措施。 总之,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普通话实际应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功能,用测试来推动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