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详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3:12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3:11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七年,229年)不合。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东吴诸葛恪为了执行自己北伐*而一手炮制的伪作。至今尚无定论。
(另一人,我认为《后出师表》不太可能是诸葛恪所做,首先,诸葛恪是诸葛亮之侄,诸葛亮、诸葛瑾兄弟二人虽分事二主,但关系一直很不错,诸葛恪岂敢借叔父之名而作?还有,上文已说,《后出师表》中记载的赵云卒年与正史有出入,那么,处于同一时期诸葛恪,应该知道这些;哪怕他不知道这些,但他既然是伪造,总得考证一下吧,要万一有一个人质疑,那诸葛恪就麻烦了)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出师表评:
这是蜀汉后期诸葛亮安邦定国的一种策略:以攻代守,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弊大于利。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也导致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天妒英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十年。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今湖北蒲圻县西北)用火攻(著名的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与孙权,曹操瓜分荆州(刘备只占有一小部分),西取益州,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一个庸人,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但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从没有这种心。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不会夺他的权,夺他的皇位,从没有过。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中间来挑拨,没有一个人对刘禅说:"诸葛亮权限大了,对你不利。"或对诸葛亮说:"刘禅那么不中用,应该夺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除了刘备托孤时说过这句话外,没有人说过这句话。君臣相信,群臣彼此之间相信,这点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不容易,群臣之间古往今来的很少人做到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行的时候,权臣权力大的时候,总是发展到篡位夺权。皇帝如果要是有点力量的时候,相权力大时,总是一定要把他做掉,好的把他贬掉,坏的就杀。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夷陵(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
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
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
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
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
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
附诗一首: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编辑本段]《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臣诸葛亮上奏:先帝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在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胡乱看轻自己,说话不合道理,以至于堵塞了人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里和朝廷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的标准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律的人,以及尽忠行善的人,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赏或是受罚,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府中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贤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善良端正,精通军事,曾在战争中经过考验,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此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致,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可以数着日子等到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自耕田,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扬名做官。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向我询问当时天下的大事,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奖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情酌理权衡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臣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暴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和接受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给后主的遗诏,我因为受到恩惠有所感而情绪激动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不知说了些什么话。
(选自《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93年版)(后有改动)
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国的大业。未半:没有完成一半。(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4)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期,尤指不好的时候。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您)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
(6)忘身:舍身忘死。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概,原来是。)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8)诚:的确,确实 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微薄,轻视有志之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 义:适宜、恰当 违背大义。以,以至,从而。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老版书、易中天品三国中解释为“相府”)。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好。否(pǐ):坏。臧否(pǐ):善恶。这里作为动词,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只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及,以及。为,做。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
(18)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朝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都是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无二。
(23)简:同“拣”挑选。拔:提升。遗(wèi):送给,赠给,给予。
(24)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有所广益:增益实效。广益:增益。益,好处。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
(29)晓畅:精通。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5)先汉:前汉,即西汉。所以: ......的原因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衰败。
(37)痛恨:痛惜,遗憾。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贪官,而加深了*的*。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zhang shi)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0)隆:兴盛。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百姓。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苟:苟且。全:保全。
(43)闻达:显达扬名。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拜访。
(47)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48)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草苗。
(54)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三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此指曹魏政权。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革。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效,重任。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效,有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诹(zōu),询问。
(64)察纳:审度采纳。
(65)雅言:正确的进言。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之事。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具体地说,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句词分析
古今异义
出 句┃ 古今异义词 ┃古 义┃今 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开张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 否 ┃ 恶,坏,批评 ┃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猥自枉屈 ┃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 晓畅 ┃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痛恨 ┃ 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 感动振奋 ┃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布衣 ┃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 谨慎 ┃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任务 ┃效果
不效则治臣之罪 ┃效┃实现 ┃效果
不宜异同┃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1不同;不一致。 2 引申为反对。 3 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奔走效劳 ▏速度快
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
通假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通“拣”,挑选)
必能裨补阙漏 (阙 通“缺”,缺点,疏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整数后面的零头 )
一词多义
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以
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终善者。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终善:形容词做名词,终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形容词做动词,评价人物好坏。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9790.htm?fr=ala0_1_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4:2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XtfQxSU3FOoxXTEptym4A
提取码:l9q6
平说古文:详解《出师表》,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增加了近两倍,成为了考试大头。而在语文学习里,文言文又最让孩子和家长“没方向”。文言文读不懂怎么办?该怎么帮孩子提分?语文考试中古文部分能做到不失分吗?靠死记硬背行不行?平说古文:详解《出师表》彻底吃透古文名篇《出师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6:04
臣诸葛亮上奏:先帝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在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胡乱看轻自己,说话不合道理,以至于堵塞了人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里和朝廷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的标准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律的人,以及尽忠行善的人,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赏或是受罚,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府中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贤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善良端正,精通军事,曾在战争中经过考验,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此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致,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可以数着日子等到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自耕田,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扬名做官。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向我询问当时天下的大事,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关头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奖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情酌理权衡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臣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暴露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和接受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给后主的遗诏,我因为受到恩惠有所感而情绪激动了。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不知说了些什么话。
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国的大业。未半:没有完成一半。(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4)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期,尤指不好的时候。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您)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
(6)忘身:舍身忘死。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概,原来是。)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8)诚:的确,确实 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微薄,轻视有志之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 义:适宜、恰当 违背大义。以,以至,从而。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老版书、易中天品三国中解释为“相府”)。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好。否(pǐ):坏。臧否(pǐ):善恶。这里作为动词,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只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及,以及。为,做。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
(18)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朝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都是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无二。
(23)简:同“拣”挑选。拔:提升。遗(wèi):送给,赠给,给予。
(24)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有所广益:增益实效。广益:增益。益,好处。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
(29)晓畅:精通。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5)先汉:前汉,即西汉。所以: ......的原因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衰败。
(37)痛恨:痛惜,遗憾。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贪官,而加深了*的*。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zhang shi)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0)隆:兴盛。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百姓。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苟:苟且。全:保全。
(43)闻达:显达扬名。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拜访。
(47)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48)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草苗。
(54)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三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此指曹魏政权。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革。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效,重任。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效,有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诹(zōu),询问。
(64)察纳:审度采纳。
(65)雅言:正确的进言。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7:55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rkdS2SJCyCF6v-wsyXmtQ
提取码: tf9y
平说古文:详解《出师表》,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增加了近两倍,成为了考试大头。而在语文学习里,文言文又最让孩子和家长“没方向”。文言文读不懂怎么办?该怎么帮孩子提分?语文考试中古文部分能做到不失分吗?靠死记硬背行不行?平说古文:详解《出师表》彻底吃透古文名篇《出师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0:03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2:28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5:09
看来楼上的人早就黏贴好了
请高手给发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及详细的解释翻译!!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黄东雷手书《前后出师表》(7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的 古诗文翻译 急需阿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
出师表中的“欲报之于陛下也”的“之”是什么意思?代指什么?求详解!
是这样解释的:,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这样做,是因为收到先帝的恩情想要把恩情报答在陛下身上,之是代词,很明显代指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中 诸葛亮为什么对刘禅不满?刘禅干了什么坏事吗...
没有明确的表达出自己不满,只是孔明知道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希望他能继承刘备意志,亲贤远佞,光复汉室
在《出师表》中 ,为什么诸葛亮对刘禅不满?刘禅干了什么坏事...
更担心被奸人控制如献帝一般毁了蜀汉内部。 所以推荐 良实之士。 又为了让刘禅能够打理好江山,自力更生 理出了很多理由 并表明自己的忠心, 还有先帝的创业之难。所以他没有不满 而是放不下心(诸葛亮是丞相+太傅 太傅--皇帝的师傅)...
哪里可以找到平说古文详解出师表资源求下载地址,给我发一下好吗_百度...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XtfQxSU3FOoxXTEptym4A 提取码:l9q6平说古文:详解《出师表》,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增加了近两倍,成为了考试大头。而在语文学习里,文言文又最让孩子和家长“没方向”。文言文读不懂怎么办?该怎么帮孩子提分?语文考试中...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则逊之,近则怨之。这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
他又有怨恨。出自春秋时代的孔子所写的《论语》。应用实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译:亲近有贤才的人,远离卑鄙的人,这是先汉兴隆的理由,亲近有卑鄙的人,远离有贤才的人,这是汉朝后期颓废的原因。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释意答案
21.《陈涉世家》 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 选自《战国策》 23.《隆中对》 陈寿 24.《出师表》 诸葛亮(这篇是重点) 剩下的都是古诗了、、、 25.词五首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
中学生古诗古文背诵技巧
有的课文比较长,可先分析原文段落层次,概括其要点,然后对照要点背诵,可以大大节省背诵时间且不容易忘记。以《出师表》为例:一、 提出三点建议:1、广开言路(分析形势,提出建议)。2、严明赏罚(正反论述)。3、亲贤远佞(推荐文臣,举荐武将初中语文论文,总结教训)二、表达一片忠心:1、自叙...
文言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 求详解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