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16 23: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3:35
2023广州车展期间,在能源和智能两个方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有人将未来展望与眼下商品混为一谈。我认为,下一届汽车能源的何去何从,目前仍在探索,眼下的电动车仅仅是个过渡;与之相比,智能的前景比较清晰,但也需要有个发展过程。毕竟,汽车的基础在于机械,液晶屏与互联网属于锦上添花,忽视基础,无异于搭建空中楼阁,即使收获一时,也难以持续。
最近,我连续看了东京与广州两场车展。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各厂家主展台所展示的,大都以电动和智能为主。不同之处在于,东京车展比较明确地表达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主展台旁边、在售车展台上的混动车与燃油车,同样备受关注。毕竟,日本街道上,燃油车是主流,混动车逐渐增多,电动车较为少见。
广州车展上的混动车与燃油车也很多,我国的市场销售也依旧是以燃油车为主,但有些媒体与自媒体,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偏偏要用“燃油车即将谢幕”之类的标题,将未来与眼下混为一谈。混淆的结果,必然会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以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近在眼前,以为全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完全将人取代。
首先聊聊新能源。
我认为,眼下的新能源,仅仅是个招牌,是探索阶段的过渡,在这个阶段里,电动车与燃油车将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谁也无法取代谁。
为什么这么说?当我还是个小学生时,就在科普读物里了解到,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将会用合成材料制造,特别轻巧,动力来自原子能或氢能产生的电,然后或靠电驱动车轮,或者是磁悬浮,有些还能像飞机那样在低空飞。正因如此,面对眼下的局面,我认为,新能源尚在探索中,目前的技术属于探索阶段的发展过程,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还有很大差距。
百年前,电动车的占有率高于燃油车,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平顺性好,效率高,在已知的技术中,用电动机驱动车轮,是最佳选项,远远胜过内燃机。可惜,它的缺点与优点同样鲜明,那就是电从何来。这个缺点导致它在市场竞争中,输给内燃机。
如今,尽管有些电动车在适当的前提下,可以跑六七百公里,与百年前相比,有了极大进步,可缺点并未消失,比如,充电远远不如加油便捷,电池在低温中的表现不尽人意,高速行驶时电耗陡增,续航大幅缩水。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不足,我在环游德国时发现,几乎每个高速公服务区里都有一大排充电桩,可它们百分百处于闲置状态,唯有在慕尼黑市区,见到一辆电动车趴在充电桩前充电。
善于精打细算的日本人,在燃油与电动之间折中,主推混合动力,一方面保持燃油车的优势,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排放。
事实上,我国电动车的增多,原因之一是*倾斜,而不是市场竞争。假设,没有行政干预与财政补贴,电动车肯定不会有眼下的销量。就拿我的朋友圈来说,至今尚未听说谁买电动车——友人们普遍拥车较早,多数人至少有两辆,摇号限购与尾号限行,对他们构不成任何影响。再加上他们大都步入中年,没有房贷和育子的压力,手头相对比较宽裕,几乎不关注油价变化,也不在意充电比加油便宜之类的事儿。
他们关注的,是省心与便捷,无论想去哪,启动发动机,就能立即出发。既然获得了享受,为此多花一些油费,挺合理。套用法律界的一个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
话虽如此,内燃机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让车拥有电,而且拥有的过程比加油便捷,才是最理想的事儿。当那种*性的技术诞生、且能够商品化之时,电动车自然而然地会取代燃油车。在此之前,电动车与燃油车将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谁也无法取代谁,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燃油车售价相对便宜,每年所需的保险费用较低,续航里程长,载重量大,更适合长距离使用,比如跑生意、自驾游。
电动车能享受行政层面的优惠*,充电费用比加油便宜,更适合短距离使用,比如每天日常通勤。
接着再聊聊车载智能。
将更多的辅助功能融于驾驶当中,最终实现百分百的自动驾驶,完全依靠电脑,这是很早就有的发展蓝图,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里就有,哆啦A梦里也有这样的画面——大雄走近车子,车门自动开启,车灯自动点亮。上车后,说出目的地,车门关闭,飞驰而去。
有人以为这些是电动车的专利,其实不然。传统汽车厂家一直是这么做的,他们不断将机械变为电子,从油门踏板到转向助力,从机械防抱死到车身稳定控制,正是因为油门、制动、方向等关键部分,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硬件基本齐备,再加上软件,驾驶辅助应运而生。事实上,欧盟要求货车安装车道保持的时候,我国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技术。
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碰撞预警、主动制动,这些技术如今已经变得较为普通,并从燃油车向电动车普及,但是,如何才能让软件达到与人脑相同的水平,可以应付路面上的一切,这是个相当难的课题。尤其我国,不仅行人十分随意,任何方向还都有可能突然窜出一辆摩托车或2轮电动车,对汽车和4轮电动车构成威胁。所以,对于更高级别的驾驶辅助快速商品化,最好不要太乐观。
智能的另一方面,是娱乐、导航、语音和远程控制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咱们的强项,凡是手机里有的,基本上都能很快移植到车里。无论如何,这是好事,能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便利,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别趁机减配,别为了创新而创新。
比如,取消实体键,把各种操作集成在液晶屏里,就是最为常见的减配。通过这种手段,厂家确实省了钱,可也确实给使用带来麻烦。最起码,音量调节旋钮、空*制键、危险报警闪光灯开启键、电动车的能量回收选择键,应该做成实体的。
再比如,为了炫耀科技感,将门把手设计成隐藏式,不仅给使用带来某些不便,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有人认为此举可以减少能耗,是有利的。根据我的测试,车顶上加装较厚的行李箱,例如拓乐200,箱内载重约30千克,在时速80-120公里的状态下,百公里油耗增加1升整。车顶箱的风阻,肯定要比门把手大得多,据此猜测,隐藏式门把手降低的能耗,相当小,恐怕连0.1升都不到。
科技进步是必然,但凡事都得有个发展过程,有些东西眼下仅仅是个趋势,属于展望未来的层面。把未来当成眼前,太过超前,没必要。
因为急于求成,过于冒进,最终以失败告终的例子,数不胜数。人类社会是这样,工程技术也是如此。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许多事儿,都得有个发展过程,慢慢摸索,循序渐进。
《星爷说车》更多内容——如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关于《星爷说车》——与电影演员周星驰无关。本人姓夏名星,从小就有白头发,被同学戏称夏老头。后来,友人按我们北京当地习俗,给我起绰号星爷。星爷自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拆车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