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杀奸团成员:平均年龄十七,家庭出身高官富商,理想锄奸报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17 00: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6 11:13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天津沦陷,两天后,北平沦陷。两座城市的百姓,能逃早已逃走,逃不走的,只能躲藏在家中。此时的天津还有几处特殊的地方没有受到染指。那就是八国联军留下的英法意三处租界。三处租界在外人看来是最佳避难所,实际里面的很多年轻人已经坐立不安。这些年轻人就是租界里一所大学和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其中的一些学生不甘忍受亡国奴的屈辱,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共同的理想,组成了一个团体——“抗日杀奸团”。
抗日杀奸团的成员大部分是大中学生。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认真读书。然而,战争的来临,国家的存亡,未来的理想,让他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拿起冰冷而沉重的枪。这些学生从十四五岁到二十一二岁,平均年龄在十七岁,年龄不同,身高不一,而心中的抱负是一致的,那就是锄奸报国。他们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团结在一起,都是出于自愿,没有人要从中得到利益好处。虽然,他们处世不深做事又缺少经验,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做出了一件件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事。
很难想象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能做出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又是怎样让敌人胆战心惊的?这就要从这群孩子的身份说起。一群出生就不一般的孩子们。过去上学对于穷苦家庭甚至普通家庭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真正能走进学校大门已实属不易,而能踏进贵族学校,多为高官贵戚、大商巨贾、世家大族之家的子弟。这群学生能在租界中的学校求学,出身最差也是殷实之家。然而,就是这群原本衣食无忧的公子与小姐们,却自愿组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的势力逐渐扩大到当时最危险的北平,并在那里招收新成员。他们瞒着父母,甚至与丧失民族气节为虎作伥的长辈们作斗争。
在北平,他们积极在贝满、育英、志成等各学校发展成员。曾唆使溥仪投靠日本的伪满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与孙女郑昆仑与祖辈走上了相反的道路。郑统万与郑昆仑两兄妹积极参加北平杀奸团。由于两人的身份相当特殊,不会引起汉奸们的注意,所以当时杀奸团的物资如枪支、文件等就保存在两人手中。他们瞒着家里人却在暗中与家人支持的敌人作斗争。在他们的心中,国永远大于家,家人背弃了国家,他们没有能力劝其迷途知返,但他们可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甚至不惜与家人反目成仇。
在北平抗日杀奸团中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此人就是大汉奸齐燮元的外甥冯运修。抗日全面爆发,当时作为天津中日中学的学生,只有16岁的冯运修就加入了抗团。冯运修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三年后,194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此时已经十九岁的冯运修看起来是一位大学生,实际上已经是抗团中一位出色的书生杀手。据说,冯运修的枪法极好。因为,其经常出入舅舅的军营,以借枪打猎为名,偷练枪法,遂练出一手好枪法。很快,一位大汉奸成为了这位神枪手的枪下之鬼。
1940年7月7日,敌伪当局在中山公园社稷坛举行庆祝大会。当时原本无人愿意参加,但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驱使了一批人前去。此时北平抗团为了与敌人争锋相对,印了大量的宣传单与标语在活动现场秘密散发。当他们到了会场看到汉奸们的嘴脸后,差点把这些热血的年轻人气得吐血。尤其当时伪新民会的机关报新民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吴菊痴更是在大会上颠倒是非、厚颜无耻地发表媚敌言论。面对这样的民族败类,抗团成员忍无可忍,发誓一定要尽快除掉吴菊痴。恰巧,就在几天后,当时的著名评剧演员白玉霜来北平演出,将在同和饭庄招待新闻界餐叙。冯运修等人很快意识到这一次绝佳的机会。
抗团成员商量后,由冯运修与一位叫李振英(北京大学学生,后来团长)的成员负责这次锄奸行动。那一天,冯运修与李振英骑着脚踏车一直等候在饭庄门口,等着吴菊痴出来。当吴菊痴完事后,出门登上自己的黄包车离开。这时冯运修与李振英骑着脚踏车跟踪着吴菊痴,试图找机会下手。当他们走到当时和平门外到原师范大学附近时,正巧遇到一家出殡的队伍,呼天抢地,吹吹打打,乱哄哄一片。此时,冯运修趁此机会,快蹬几步,当接近吴菊痴的黄包车时,举枪对准吴菊痴的脑袋就开了两枪。由于当时周围环境混乱,噪音震天,所以吴菊痴的车夫完全没有任何察觉。这也使得冯运修等人全身而退。据当年抗团年龄最小的成员东普回忆:“抗团的所有枪和子弹都是冯运修置办的,没有他,也就没有武器锄奸。”
几天后的7月18日,抗团的热血青年又制裁了北平伪工务局长舒壮平。这一天抗团的成员来到辟才胡同舒壮平的家门前。当舒壮平刚下 汽车 ,抗团成员就向他头部开了一枪。舒壮平中枪后,一声嚎叫摔倒在地。后来,抗团成员才得知舒壮平中弹并未身亡,只是被打瞎了一只眼。六天后,抗团成员向伪华北建设总署俞大纯开刀。这次他们埋伏在俞大纯上班必经之路的丰盛胡同。当俞乘坐黄包车经过时,抗团成员鉴于上次只开一枪没有打死舒壮平的教训,连续向俞大纯背部开了两枪,随后又补了一枪。三枪让俞当场毙命。后来,抗团成员策划了一起制裁敌最高司令官的方案,可惜尚未实施,他们就被捕了。
抗团的暗杀行动,让汉奸们坐立不安,惊恐不已。他们开始细致周密地大搜捕。当时冯运修就住在西四北寿比胡同。也就在他暗杀吴菊痴的一个月后的一天,敌人找到了冯家。当冯运修与家人听到有人使劲敲门,并且声音又大又急,感觉情况不对。他让家人先别开门,自己带着枪支藏进了厨房中,敌人一边爬上房,一边叫开门。闯进来的敌人没有找到冯运修,就将冯的父亲推到前面做挡箭牌。冯运修知道无路可走,只见他找准机会向押着他父亲的敌人开了枪。冯运修的枪很好,在没有伤到父亲的前提下,精准地打中了敌人的面颊。此时其他的敌人向冯运修藏身的地方开始射击。在枪战中,冯运修射死两名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这一年,他才十九岁。
不幸的是,因敌人突击搜查,冯运修家中很多关于抗团的文件并未及时销毁,致使多人暴露,数十人遭到逮捕。其中就有当年抗团中年龄最小的东普,同仁堂乐家大小姐乐倩文,郑孝胥的孙子郑万统与孙女郑昆仑等五十多人。当时,抗团团长,北京大学学生23岁的李振英与副团长华北中学学生18岁的刘永康,还有骨干成员叶于良被日寇军法会议判处无期徒刑。后来,团长李振英在狱中因受刺激精神失常,但狱吏还是残酷地加重了他的手铐、脚镣。其他抗团成员分别被判十年、五年、一年不等,有的在狱中生病无药医治而牺牲,有的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获得自由。
一群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岁的学生,在国家遇到大难之时,放下手中笔,拿起冰冷的枪,不畏生死,不惧艰险,在敌人的魔爪下,凭着一身胆气与热血,做出了轰轰烈烈的壮举。热血青年,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