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1:2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48
1、第118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邓艾绕过了姜维的剑阁,奇袭成都。兵临城下,成都乱作一团,刘禅到底是*之辈,没有办法,只得听从建议,选择了投降。虽然夺下了成都,但邓艾却也骄横起来,司马昭灵机一动,借钟会之手,二虎相争
2、第119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姜维不甘心蜀国灭亡,他投降钟会,企图谋反来东山再起。司马昭早派卫瓘星夜逮捕邓艾,并以此来震慑钟会。
3、第120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三国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称帝后的司马炎,再起三路大军,借着吴主孙皓*,希望一统天下。朝廷奸臣当道,吴军已经士气甚衰。人民渴望统一。吴*队节节败退,但是丞相张悌等人仍作垂死挣扎,怎奈寡不敌众。最终孙皓投降。三国的割据就此画上了句号。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 ,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汉、魏、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如前33回的主要内容是汉末的群雄争霸,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
后十五回写三国的覆灭,主要展现的是三国各自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对司马篡魏、后主信谗、孙皓*等作了深刻的描写,情节虽然简略,但着眼点仍在如何兴、如何亡。
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49
1、第118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
邓艾绕过了姜维的剑阁,奇袭成都。兵临城下,成都乱作一团,刘禅到底是*之辈,没有办法,只得听从建议,选择了投降。虽然夺下了成都,但邓艾却也骄横起来,司马昭灵机一动,借钟会之手,二虎相争
2、第119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姜维不甘心蜀国灭亡,他投降钟会,企图谋反来东山再起。司马昭早派卫瓘星夜逮捕邓艾,并以此来震慑钟会。
3、第120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三国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称帝后的司马炎,再起三路大军,借着吴主孙皓*,希望一统天下。朝廷奸臣当道,吴军已经士气甚衰。人民渴望统一。吴*队节节败退,但是丞相张悌等人仍作垂死挣扎,怎奈寡不敌众。最终孙皓投降。三国的割据就此画上了句号。
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
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49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