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4: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3:24
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给军迷们的印象,很多人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稳”,可以说是一场“和平的战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场战役的重头戏,以北平和平解放而告终,我军不战而屈人之兵,运用军事和谈判的手段,迫使傅作义25万守城大军接受和平改编,整个过程似乎“风平浪静”。
傅作义旧照
然而实际情况是,平津战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和平”,在战役的过程中,有一场仗犹为“惊险”,差点改变了战役的走向,这一仗就是新保安战役。当时负责在前线指挥的司令员和政委意见冲突,关键时刻司令员冒着被兵团批评的风险抗住压力,动用最后决定权,最终使局势转危为安。
这位司令员是谁呢?他就是郑维山。今天我们就说一说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刚刚胜利结束后,*就把目光投向华北和华东两大地区,开始筹划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
当时,地处平津的傅作义集团正好处于全国的“鸡喉”位置,兵力虽然有50余万,但是一旦东北野战军乘胜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会师,势必将对其形成“锁喉”之势。
在这种形势下,平津能守住的机率几乎为零。为此,傅作义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西逃绥远,一个是海运南下。
如果傅作义做出“西逃”和“南下”任何一个决定,都将给后续的解放战争带来极大的麻烦。
因此,牢牢地将傅作义钉在平津,成为我军的当务之急。于是西柏坡方面制定了“分割包围,围而不歼”的战略。
如何实战这一战略呢?*首先将地点选在了张家口,因为张家口是傅作义西逃绥远老巢的必经之地。
围住了张家口,就相当于捏住了傅作义集团的七寸。
作战战略传达到华北野战军后,杨成武兵团立刻直扑张家口,傅作义见状,立即将心腹王牌35军调出北平,救援张家口。
这一动,正好将35军这块肥肉送到我军扎好的口袋。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意外却打乱了我军的部署,差点让这块肥肉跑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程子华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秘密入关时,由于未能吃透上级“分割包围,围而不打”的战略部署,竟然贪功恋战,攻打密云之敌。
这一行动,导致打草惊蛇,傅作义见东野已经入关,吓得赶紧命令郭锦云率35军返回北平,同时命令安春山的104军前去接应。
由于敌35军,全部是机械化装备,行军速度很快,不久就来到了新保安,而新保安离北平很近,如果让敌35军过了新保安,就等于放虎归山。
在这个时候,西柏坡连续给杨罗耿兵团发出三封急电,每一封都急如星火,主题意思只有一个:采取一切措施围住敌35军,否则追究责任。
接到急电后,杨罗耿兵团也立即向各纵队下了死命令,核心也只有一个意思:哪个纵队在阻击包围35军这件事上“拖后腿”,哪个纵队负责任。
兵团下达任务命令后,各个纵队开始紧张的行动,其中负责新保安以西和西南方向阻击任务的,为郑维山率领的三纵。
与此同时,怀来方向的敌104军先头部队也正火速向新保安扑来,意图和35军合兵一处,救出35军。
由于敌104军军长安春山,颇具军事才能,竟然让先头部队避开大路走小路,这导致我军未能及时发现,不久以后敌人竟然*近了离新保安只有2公里外的马圈。
此时如果,让敌35军与敌104军接上头,后果不堪设想。
幸运的是,敌104军*近救援的信息,被三纵侦查人员发现,得知这一情况后,郑维山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向兵团报告,然而由于通讯故障未能与兵团取得联系。
军情变化容不得一刻当误,此时郑维山决定立刻带领五个团去阻击安春山 的先头部队,留下的兵力由政委指挥继续留在新保安外围围住35军。
然而此时政委的意见却与郑维山发生了分歧,政委投了“反对票”,理由也很充分:兵团已经下了明确的命令,要按照命令严格执行,这是纪律, 如果我们将围困新保安的部队调走一部分去打安春山,万一兵力不够,让郭景云从我们的防区溜掉,谁都负不起责任。
政委的话,分量很重,也很有高度和道理,但是“两利相权择其重,两弊相衡择其轻”,从战场形势来看,如果放任安春山的援军继续*近新保安 ,很可能造成敌人两军汇合,实力壮大,到那时就更难办了。
考虑到此,郑维山牙根一咬,动用最后决定权,拍板决定立即抽走两个团去阻击安春山援军。
后来,3纵与兵团取得联系,当兵团得知郑维山拉着新保安外围一部分兵力,去了沙城、碱滩一带后,开始时兵团司令杨得志气得发飙说:“这个郑维山搞咋的嘛!跑了35军,谁负责得起呀!”然而当得知郑维山是去,阻击104军时,杨得志一下子明白过来,随后兵团又下令四纵一部分兵力,去支援郑维山。
杨得志旧照
最终,在郑维山的强势阻击下,敌104军先头部队被打退,郭景云见援军迟迟不到,自知突围无望,后来自杀身亡,就这样,傅作义王牌35军被我军消灭在新保安。
在这次新保安战役中,郑维山抗住压力,临时决断,为确保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国上将杨得志后来在回忆此战时说:“我们大松了一口气。也正是郑维山同志这一行动,使新保安之敌待援突围的希望破灭,只能困守在城里了。”
郑维山旧照
1955年,郑维山被授予开国中将*,而他的军事才能,也获得了*的认可,*还曾将他与爱将许世友并列,说“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2000年,85岁高龄的郑老将军,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