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王彬彬痰盂美文摘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7 09:2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06:26

  王彬彬,1962年生,安徽望江人,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版有《在功利与唯美之间》《为批评正名》《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应知天命集》《鲁迅内外》《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八论高晓声》《往事何堪哀》《并未远去的背影》《大道与歧途》《顾左右而言史》《费城的钟声》等著作多种。多年来在本刊开设“文坛旧事”“非虚构文本”“栏杆拍遍”等专栏,2022年1期始在本刊撰写“荒林拾叶”专栏。
  痰盂这东西,好像已经悄悄退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了。现在到别人家去,如果看见茶几旁、沙发边,还放着一个甚至几个痰盂,会感到很怪异;会怀疑这家人在深山里隐居了数十年,刚刚回归社会,而这痰盂,是数十年前从人间带往深山,又从深山带回了人间。
  有人以为,痰盂也是从西方舶来之物,后来西方人不用了,我们还用了好久。其实,这东西实实在在是我们的国粹。但虽然是国粹,我想,在古代,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一直是豪门大户、缙绅之家的用品,从未在升斗细民的家中普及过。在古代,城市里也好,乡村里也好,普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蚁民们,决不会在漏雨的屋顶下、破烂的桌椅边、凹凸的泥土地上,放上个专门接痰的家什。就是到了后来,农村人,有痰了,也是啪的往地上一吐,看都不看一眼。卫生意识强一点的人,也充其量用鞋底把那痰前后擦几下。这是说在室内。要说在室外不能随地吐痰,那人们就会想、就会问:“那要地干什么呢?”这是我小时候每天所见的情形。
  以往,乡村社会有那种特别富有之家,或许是用痰盂的。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在公社的那些国家部门,可以见到痰盂,公社下面,则绝对没有痰盂的容身之地。公社*的办公室里,或许有公家配置的痰盂。公社*乡下的家里,也决不会用痰盂。公社*都是土改积极分子出身,家中几代都是穷苦人,即便现在翻身得解放了,穷苦人的本色也没有丢掉,也还没有养成用痰盂的习惯。公社下面是大队。一个大队,最高贵的人是大队*。大队*,老一点的,也是土改积极分子;少一点的,则是后来的*运动的骨干,肯定也是根正苗红的人,地位变了,生活条件变了,劳动人民的传统也没有丢,也不会在家里弄几个痰盂。那时候,一般的人民公社的社员,几乎不知痰盂为何物。他们有些人,在电影上看到过。那时候看的是露天电影。一年难得看几回。每次电影开映前会放新闻纪录片。新闻纪录片,必定是领导人会见外宾的录像。说是新闻,也都是好久前的事。半年前看过的新闻,半年后还出现在银幕上,这样的事也常有。领导人坐在那里与外宾亲切会谈时,脚边总放个大肚子东西。留意到的人,打听后,知道那叫痰盂,专门接痰用,于是便惊讶得舌头伸出老长:吐口痰,还用那么干净、好看的东西接着,啧,啧啧,啧啧啧!
  不是说人民公社社员就一定与痰盂没有关系。那时候,我们那个大队吴家坎生产队的吴老汉,就被几只痰盂害苦了。
  吴老汉那时五十多岁,两口子先是连着生了几个女儿,后来终于盼来个儿子。几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家中只有三口人过活。儿子也二十四五了,没有结婚,亲事连定都还没有定下。这在那时候的农村,就是大龄未婚青年了。儿子心里急,吴老汉两口子更急。只有这一个儿子,如果结不了婚,那就要断香火呢,死了也无颜进祖坟。
  在乡村,虽然农民们看起来个个都差不多,是黑鸦鸦的一群良民,但也还是有些人以颇异于他人的个性而在一定的方圆内很是知名。有的人特别倔强,有的人特别温驯;有的人分外吝啬,有的人分外慷慨;有的人极会算计,日子过得比较地好;有的人极不会打算,日子过得没来由地糟。有特别突出的性格的人,就会在四乡五里成为名人,有时还被众人赋予个绰号。吴老汉就是这样一个乡里名人。让吴老汉出名的特性,是异乎寻常的勤劳、节俭和会过日子。
  勤劳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收获。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这道理一般人都不怀疑,但一般人只是泛泛地相信这道理。特别勤劳的人之所以特别勤劳,是因为对这道理特别相信。走路,是为了到达那个目的地。出门办点事,自然要走路。从家里走到那办事的地方,办完事再走回来。事情办成了,路就走得值;事情没有办成,就走了冤枉路。吴老汉觉得,走路,在赶往目的地之外,还可以多一点用处,还可以让路任何时候都走得不冤枉。于是,走在路上,吴老汉不是昂首向前,而是总看着路面。只要总留意着,便不时能在路面找到点什么。有时候是一根细铁丝,哪怕只有一拃长,拿回家,总有用得上的时候。有时候,是一粒纽扣,也捡起拿回家。谁的衣服不掉扣子。扣子掉了,得替换,虽然这捡来的扣子颜色形状与原配不同,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是比原配大一点或小一点也不碍事。大一点,扣的时候使点劲就是了;小一点,只要不小得太多,也能凑合着用,无非时常脱扣时常扣上。出门办事,去,一般要径直赶路。回来时,如果不是家中有事要急着回,不妨不走那人走得白硬白硬的路。反正回家,也是闲着。在家里闲着,那可什么也不可能收获到。可以把在家里闲着的时间用在走路上。吴老汉从外面回来,往往特意绕着走走,往往特意走些弯路,甚至特意走那本不是路的路。为什么要把路走成这样呢?是希望能发现点什么,能捡到点有用的东西。例如,路过一片田野,吴老汉会离开那正路,向田埂地坝走去。田埂上、地坝上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当然不可能找到很值钱的东西。吴老汉也没指望发现金项链、银镯子。但半根红薯、一个萝卜,捡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如果两边是刚刚收割后的稻田麦地,那田埂上总有几根稻穗、地坝上也会有几支麦穗。如果路边是树林,吴老汉便绕进林子里去。我们那里是丘陵地带,所谓树林,也是那种短松冈。地上的松毛,是灶膛里极好的柴火。山地由大队直接管理。大队派了看山的人,禁止在山上扒柴。有胆大的孩子,带着柴扒、竹筐来偷扒松毛,让看山的发现了,便撵得兔子一样地跑。吴老汉走在林间,手里并没有柴扒,不用担心被认为是偷扒松毛。再说,偷扒松毛,是孩子们干的勾当,哪有壮汉而干此种事的道理。吴老汉不偷松毛,但捡几根枯枝,看山的看见了,也不能说什么。但枯枝也是柴火,是比松毛更经烧的柴火。几根枯枝,塞进灶膛,当然烧不了很久,但只要能烧一会儿就是赚了不是?有时候,实在没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吴老汉便薅几把草带回家。草,如果是春夏间的青草,可以直接喂猪;如果是秋冬间的枯草,便能直接当柴烧。这样,吴老汉便哪次出门,都不会空手而回。就算那要办的正事没办成,也不算毫无收获。
  越是贫穷的时候,节俭越有实施的空间;越是匮乏的时候,节俭的意义越能突现;在极端贫穷匮乏的时候,节俭便具有了神圣性。吴老汉的节俭,一如他的勤劳,有些典型细节以故事的方式在乡里口耳相传。那时候,每个大队有一台水稻脱壳机,社员们叫轧米机。大队部边上的一间房子里,放着这轧米机,有一个专门开机器的轧米员。这个地方,社员们叫轧米厂。社员从家里挑了稻子,到这轧米厂来脱壳,稻子从这头倒进去,米和糠从两个出口出来。社员付了钱,把米和糠挑回家。轧米机功能不大好,从那出米口出来的,不全是米,常常有些未脱壳的稻粒。那时候的人,谁敢计较这个?轧米厂属于大队,算是大队办的企业,与轧米厂较劲,不就是与大队较劲,那真是活厌烦了。不但不计较,反而认为米里有些未脱壳的稻,那太正常了,机器又不是神,哪能要它把每一粒稻都脱干净?夹杂着稻粒的米,煮出来的饭里自然也有些稻子。吃饭时碰到了,人们通常用筷子把它夹着扔到地上;吃到嘴里了,也会把它吐出来。稻粒到了地上,也不全是浪费,很快便到了鸡嘴里。吴老汉却不甘心把这煮熟了的稻子让鸡吃掉。他立了规矩,家里人吃饭碰到稻子,不准往地上扔,要放到或吐到桌上。饭吃完了,堂客把碗筷收拾了,他负责擦桌子。拿起抹布之前,他先把桌上的稻粒用一只手掌扫到另一只手的掌心里,然后脖子微仰,把稻粒一把塞进嘴里。有时候只有三五粒,有时候竟有一小把。但不管是多是少,他都嚼一嚼,连壳一起咽下。
  那个时候,每个大队有一个小卖部。家家户户都与这小卖部有密切的关系。而吴老汉又与这小卖部关系尤其密切。有一回,小卖部进了三只痰盂,这就把吴老汉害了。
  大队的小卖部,是公社供销合作社的派出部门;公社的供销合作社,是县供销合作社的派出机构。大队小卖部的货物,从公社供销社批拨;公社供销社的货物,从县供销社批拨。大队小卖部有的东西,公社供销社当然都有。但大队小卖部只有公社供销社所有的一小部分东西;公社供销社的许多东西,小卖部不卖。大队小卖部卖得最多的是三样东西:食盐、煤油、火柴。这三样东西,是每家每户每天都要用的。公社供销社的营业员身份是工人。大队小卖部只有一个售货员,是大队领导从社员中指定。当了小卖部售货员,身份仍然是农民。大队小卖部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是替国家收购鸡蛋。社员家里的几只鸡,下了蛋,攒着。煤油没了,晚上就要摸黑,要在天黑前把煤油买回,于是把攒着的鸡蛋包上,小跑着往小卖部赶去。盐没了,下顿饭就没法吃,要在做下顿饭前把盐买回来,于是把攒着的鸡蛋包上,小跑着往小卖部赶去。当然,不能保证每次油干盐尽了都有足够的鸡蛋可卖,那就只能到别人家借一点了。小卖部收购鸡蛋,不论斤两,论个,每个六分钱,不管大小。社员到小卖部买东西,买多买少,根据每次带去的鸡蛋数量而定。那时候,煤油三毛五分钱一斤,食盐一毛五分钱一斤。售货员数了鸡蛋,然后看这鸡蛋值多少油盐。所以,社员到小卖部,其实不是买东西,是换东西。在每个大队的小卖部里,每天都在进行着人类古老的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小卖部收鸡蛋,是公社供销社委托的工作,换来的鸡蛋,自然要交给公社供销社。这售货员用一担箩,把换来的鸡蛋挑到公社供销社。如果是满满一担,那挑起来很费力,所以,总是收到够半担的时候,便往公社送。有时一天一次,有时几天一次。公社供销社按个数计算了钱数后,再折算成煤油、食盐、火柴等实物,售货员又把这些实物挑回小卖部。社员拿着鸡蛋到小卖部,如果破损了,小卖部便不收。但公社收取大队小卖部的鸡蛋时,却允许有一定数量的损耗。这允许损耗的数量似乎还不小。小卖部的售货员,收取的鸡蛋里即使有些破损者,或是自己在转往公社的过程中弄破了几个,那是不要紧的,不但不要紧,反而成了售货员的收益:这破损的鸡蛋,售货员可以拿回家吃掉。那时候,大队小卖部售货员,家里天天吃鸡蛋,今天炒鸡蛋,明天便蒸鸡蛋羹,有时早上还来个蛋炒饭。仅此一点,这小卖部售货员的工作,便十分让人羡慕。
  大队的小卖部,总是与大队部在一起。我们大队的大队部,离吴老汉的那个村吴家坎很近,一抬腿便到。小卖部的售货员虽然不是吴家坎人,但与吴老汉家有一点挂角亲。售货员年龄比吴老汉大几岁,姓张。吴老汉叫老张表伯,但两家并无亲戚样的往来。一般人家,用鸡蛋来换东西,大多是女人孩子来,男主人来的不多。但吴老汉每次都自己来,反正一抬腿就到。来了,表伯表伯地叫得亲热。小卖部只有一杆小盘秤。黄铜的秤盘只有下面要说到的痰盂的敞口那般大,有的部分锃亮锃亮,亮得发白,不像是黄铜;有的部位黑漆漆的,也看不出是黄铜。称盐,是用一把长形的木铲,先把盐铲到秤盘里。那会儿人们吃的是粗盐,一粒一粒的,个大的有成年人的板牙那么大,形状也很像板牙,当然,大多数是黄豆绿豆那般大小的盐粒。称好了,拿出半张旧报纸铺在柜台上,再把盐倒在报纸上,盐倒下后,老张总要把秤盘竖过来,在报纸上磕磕,把粘在秤盘上的碎盐磕些下来,然后包好,往顾客面前一推。磕,是习惯性地磕两下,不多磕。吴老汉来称盐,总是央求表伯多磕几下。碍于情面,老张便只得再磕两下,还真能再磕下点细碎来。煤油,是用一个铁皮端子舀着卖。老张用一个也是铁皮的漏斗卡在顾客带来的空瓶口上,再用端子把煤油从仍然是铁皮的桶里舀出来,倒进漏斗。端子在漏斗上方从倾斜向垂直运动。完全垂直了,老张便可以把端子移开。但是,那端子的内壁上,肯定还挂着些油滴,如果继续垂直着,油虽然流不成线,但会有一滴又一滴的油滴下来。一开始,滴与滴间隔很短,间隔渐渐变长。要完全没有油珠滴下,那要垂直好一会儿。每次吴老汉打煤油,总笑着请表伯把那端子尽量在漏斗上方多停留一会儿。老张心里未必不烦,但既然吴老汉口口声声地叫着表伯,也就不能不给这个表侄一点面子。有时候,吴老汉带来的鸡蛋里,有个把破损了,吴老汉也央求表伯收下。老张虽然觉得他很过分,但也还是收下了。这样的事虽然不多,也有过几次。
  吴老汉与大队小卖部之间建立了这样一种亲密关系,就有了意外的灾祸。
  有一天,老张从公社供销社回来,除了照例挑回了煤油、食盐等物品,还带回来三只痰盂。痰盂这东西出现在小卖部的货架上,还是第一次。小卖部里的木头货架,古色古香,是土改时从过去一家开店的人家没收来的。痰盂,是搪瓷的,底色是白色,雪白雪白。盂口向外撇敞着,是鲜红色;敞口与盂身之间,是凹进去的颈部,也是鲜红的一圈;中间是圆圆的大肚子,底座又向外撇敞着;底座外敞的幅度比盂口小些,但像盂口一样,也是鲜红鲜红。鼓出来的肚子上,有两朵牡丹花,一朵鲜红,一朵粉红。牡丹花上面,是一个大大的“囍”字,当然必须是鲜红鲜红的。这三只痰盂一字排开在那古色古香的货架上,倒也有一种异样的美丽。任何人一进门,便眼睛一亮。
  痰盂上印着红双喜,生产者的初衷当然是供人们贺婚礼之用。那时节,有亲友结婚,人们通常是送脸盆、痰盂、毛巾之类日常生活用品。脸盆也是搪瓷品,底色最多的也是白色,也是在白色的盆身里外印上些文字图案。文字,不外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将*进行到底”、“无产阶级文化大*万岁”之类;图案常见的也是牡丹花,有鲜红和粉红两种。文字图案,通常具有普适性,不针对特定人群,但有时候,也是为某类人定制。例如,文字如果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那就是供人们送下乡知青用;如果盆底是硕大而鲜红的“囍”,那就是供人们庆贺亲友结婚用。毛巾上也是又有文字又有图案。痰盂上,有文字的,似乎没见过。
  那时候,工厂的生产都是事先有着计划。按计划生产,依常理,只有供不应求的情形,不会有供过于求的怪事。那一次,不知是负责制订痰盂生产计划的人多喝了二两,以致下达的痰盂生产任务超过了实际需要,还是我们县供销社的领导多喝了不止二两,进货时把那痰盂多进了许多,总之是,县供销社积压了数量很大的一批痰盂。当然,是省里硬塞给县里,也有可能。痰盂,在县城还有一点销量,但也决不会很大。痰盂之为物也,坚固耐用,寿命绝对比人长。一个人家,买了个痰盂,就能用一辈子,传代也是可以的;一个单位,买了批痰盂,就可以永远用下去,不怕偷不怕抢,还不怕失火。所以,一个县城,一年也卖不出多少只。到了公社这一层,卖痰盂就跟卖飞机差不多。在大队小卖部卖痰盂,就是在卖宇宙飞船了。三只痰盂,摆在我们大队小卖部的货架上,像三艘宇宙飞船停在那里。
  老张挑回这三只痰盂,也是万般无奈。公社供销社主任说了,县里压下来一批痰盂,公社供销社不便拒绝。要是拒绝,以后那些紧缺物品,县里就会卡你!主任说,公社卖不掉这么多痰盂,只能请各大队消化。不过,可以降价处理。公社供销社给痰盂的定价,真是便宜得很。三只痰盂放在小卖部的货架上,谁见了都会好奇地问一问。老张并不说是公社硬摊派的。有人想起了电影上见过的东西,认出这是啥,老张便不吭声。不知道这是啥的人,老张也不说明。老张只是说这东西放在桌上很好看,并不直接劝人买,怕人家日后知道是啥,来骂他。几天过去,并没有卖出一只。老张正考虑怎样把它们退回公社时,吴老汉来了。吴老汉见了痰盂,眼睛也一亮;老张见了吴老汉,也眼睛一亮。吴老汉不认识这是痰盂,以为是一种新型的厨具。像别人一样问了价格,一听如此便宜,脸上是又惊又喜。老张见吴老汉脸上有喜色,知道他动了心,便说:“这么好看的搪瓷罐,家里来客的时候,盛菜也行,盛汤也行,摆在桌上多有脸面。”老张并没有直接劝吴老汉买,但吴老汉从老张的话音里听出了劝的意思。稍稍考虑了一下,吴老汉便真的买了两只。
  吴老汉下决心买这两只痰盂,有三重原因。好看又便宜是首要原因;家里有了喜事,马上要招待贵客,是第二重原因。第三重原因,那就是老张像是很希望他买。平时,这表伯总给他面子,总让他占点便宜,现在既然希望他买这搪瓷罐,他也不能不给表伯一点面子,何况这东西这么便宜。
  儿子终于说成了亲事,是另一个大队的姑娘,两家的认亲仪式已经举行过了,儿子也到女方家去过,吃过一顿中饭。下面,是女方到男方家来做客。两只痰盂,吴老汉抱在胸前,一手抱一只,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过几天那姑娘来了,当然要炖只老母鸡,就用这搪瓷罐盛。肯定还要有个红薯粉丸子烧肉,也用这搪瓷罐盛。有这样两个菜往桌子中间一摆,气派就有了。这家伙大是大了些,但鸡杀大些,菜烧多些,显得这人家大气、慷慨,给女方留个好印象。这样想着,吴老汉就到了家,到了家心里还美滋滋。
  吴老汉的儿子说定的那个姑娘,却认识痰盂并且吃过这东西的苦头。姑娘有个舅舅在县城工作,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姑娘到舅舅家吃了顿午饭。饭桌上有盘油炸花生米。姑娘夹起一粒花生米塞进嘴里,嚼了一口,感觉味道不对,第二口嚼到一半,有了苦味,知道花生米发霉了,霉狠了,便习惯性地吐到地上。坐在对面的舅娘脸拉了下来,站起身,走到门后边,拿来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往姑娘脚边一放,说:“要吐,就吐到痰盂里。”姑娘朝那叫作痰盂的东西一看,里面的痰盖住了痰盂底,中间微微拱起,像一座小山,上面蠕动着些绿头苍蝇。姑娘突然一阵恶心,哇地一口,把早上在家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吐了一大口,又吐了几小口,掏出手帕擦擦嘴,狂奔着逃离舅舅家,仿佛有狼在追赶。也怪,姑娘平时各种屎,鸡屎猪屎狗屎牛屎包括人屎,见得多了,地上的痰也没少见,都没有什么感觉。这回,看见那么多痰堆积在这样干净美丽的搪瓷罐里,上面还爬着绿头苍蝇,却有如此强烈的生理反应。
  姑娘到吴老汉家来了。按规矩,姑娘头回登门,要去接。儿子吃过早饭便去接。来回有十多里地,把姑娘接到家,没多久就吃午饭了。一大早就开始炖的老母鸡,盛在一只痰盂里,先由吴老汉亲自端上来,姑娘看着这痰盂,两眼瞪得眼珠快要蹦出来。第二道菜,是红薯粉丸子烧肉,也盛在一只痰盂里,由儿子双手端上来。姑娘朝这只痰盂看一眼,便双手捂住嘴,向门外跑去。刚出门,就一口吐在地上。吴老汉父子愣了一会儿后,连忙跟出来。姑娘也只吐了一口,没多吐,然后向家的方向狂奔,头都没回一下。
  儿子的婚事吹了,从此,话像秋天的树叶,一天比一天少,人也一天天懒起来,终于发展到终日卧床不起。日也好,夜也好,都蜷缩在被窝里,叫他也不应,让人不知是睡着,还是醒着,甚至不知是活着,还是死了。开始的时候,叫他吃饭,倒是一叫就起,而且总是吃得很多,比先前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劳作时吃得还多,但放下碗又缩回被窝。人却一天比一天瘦下去。父母都觉得怪得很多。吃了睡,睡了吃,还吃得那么多,吃到谁的肚子里去了呢?但渐渐地,儿子连饭也懒得吃了,常常是一天起来吃一顿,中午吃了,晚上就不吃。说话像叹气。三天说不了一句,一句不超过三个字。
  自从儿子开始不正常,吴老汉的身子也就迅速差下去。本来铁打一般的人,不到半年,就如草扎的一般,走路,要拄着拐杖了。仍然是一家三口过日子,但天亮了常常不开门,天黑了常常不点灯,白天黑夜都不像日子,人家已不像人家了。
王彬彬痰盂美文摘抄

王彬彬,1962年生,安徽望江人,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版有《在功利与唯美之间》《为批评正名》《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应知天命集》《鲁迅内外》《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八论高晓声》《往事何堪哀》《并未远去的背影》《大道与歧途》《...

王彬彬后园会 王彬彬跌雪 王彬彬梅兰珍 锡剧王彬彬搀桥 锡剧王彬彬跌雪 锡剧王彬彬赠塔 听梅兰珍王彬彬的锡剧 锡剧拔兰花全场王彬彬 王彬彬演唱的锡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怎么用华为电脑? 厦大嘉庚学院的税务专业和财政学专业怎么样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问题,与其他本二比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名办还是公办? ipad5能当学习机用吗 新一代ipad5与笔记本电脑有什么区别吗 ipad能替代笔记本电脑吗? 用iped5可以代替电脑进行淘宝卖家么? 如何查询微信零钱还有多少 沭阳旅游景点介绍沭阳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有那些? 需要南京大学傅元峰教授的详细资料 健身平板支撑锻炼哪边肌肉? 关于民族团结作文300字小学3年级 收获秋天的结尾怎么写作文 地砖上粘铁用什么胶好 长安区樱花广场十字拍限行吗? 能随便种植牡丹种植罂粟花的方法 牡丹罂粟违法吗 自从手机换了屏就一直闪退,那个大神帮帮我,我这个只开流量就闪退... 请问专家和相关爱好者,如何从外观区分判断香椿和臭椿? 叶子的奇偶数...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是什么 修改未满一年怎么修改 一个号码注册了两个,怎么找回第一个? 怎么把微信好友转移到另一个? 用同一个手机号注册了两个怎么办? 登不上,我又注册了一个新的,以前的微号还能找回来吗? 青岛市西海岸交通运输局劳务派遣工资多少 上古世纪奶妈穿什么装备 请问南昌市政府大楼在哪?坐几路公交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社科优势有哪些 全民超神为什么我用流量上就闪退,用wifi上就不闪退呢? 急性肾衰是怎么引起的 回答问题: (1)小明有一个电路盒,面板上有L 1 、L 2 灯各一只,两个开关... 社区面试整个陕西省都是一样的吗?时间是同一天吗? 西安社区招聘进面试是是录取了吗 西安省考面试大致都考什么内容啊?我应该做哪些准备呀?有经验的来回答一... 西安社区面试结果出来了吗 vivox3l数据流量总闪退是怎么回事? 手机刚办的流量套餐,闪退什么原因 酷睿i5和E450 1.65哪个好,急!! 如何形容池塘里开满荷花? i5和e5哪个处理器好? 电脑选i5好还是选E5好? 一个手机号绑定了两个,那个以前的登录不上了,怎么办, 日期前用介词in还是on 张柏芝三胎出生证明泄露,一怒之下将记者告上法庭,赢得大快人心,啥情... 王韬的介绍 催眠app下载? 2.5平方电线负荷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