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学习之“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8 18: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13:49
一、对方可能对“苦”的理解:
1、苦难 ( 对方一提,必败。我们尽量引导他们提这个)
2、刻苦(刻苦含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 ,刻苦学习;肯下苦功夫,很能吃苦、埋头苦干)
3、勤奋(勤奋含义: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踏实工作,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二、我方论点:
1、批驳对方所言:先解释关键词语含义。
下面4点只可取其一,笔者倾向于(4),对方混淆,我们就分离!
(1)若对方理解为苦难:答:在学习道路中可能会遭遇诸多苦难,但并不意味着遭遇苦难就是成功的原因(举例),更不意味着不遭遇苦难就不能成功(举例)。显然,对于成功来说,苦难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客观事实。书山学海中,只有在勤奋的基础上,以巧为径,方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2)若对方理解为刻苦、埋头苦干:
答:(分3点)一定要与勤奋隔离开!
a、刻苦、埋头骨干与勤奋并不完全相同,请对方不要混淆概念!
b、韩愈的名言对1000年前的学习有积极意义(加入当时时代特征)未必适合当代。单靠埋头苦干和意志力而有所作为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现在与将来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量空前扩大(举例: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比18世纪一人一生还要多,更何况1000年以前?),这种埋头苦干的学习方法还适用于当代吗?可以把相关观点用以丰富该条。并强调“巧”学将取代苦学成为重中之重。(一些例证:在农业和工业时代,埋头苦干是最重要的素质。如果你想活着,你必需去狩猎、耕种或在工厂工作。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那时候每天连续工作16个小时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的经济突飞猛进,设备、机器人和车辆大大减少了基本存活所需的人手。相反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处理信息、知识、创意和数据工作。)更需要我们强调巧之重要!学习精神,即勤奋永恒不变,但学习方法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c、就算是刻苦、埋头苦干,不也需要历经苦难、挫折吗?再联系(1)进行批驳!
(3)若对方理解为勤奋:答:罗列勤奋、刻苦含义,指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苦)作舟。前一句强调了学习的基础-勤奋,后一句是学习方法——苦/巧。不要将学习基础与学习方法混淆!在提出我方对苦的定义[只有在对方只说勤奋的情况下,若不仅有勤奋,还有其他观点,参照(4)]
(4)若对方提到多个含义。有勤奋,就按(3);有刻苦、埋头苦干,就按(2);有苦难,就按(1).分离对方论点,各个分析,各个击破!
2、完善我方观点:
(1)解释强调“巧”的积极含义,与投机取巧等分开。
(2)回归辩题:学海无涯巧作舟,学海无涯苦作舟,都要以前提:“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基础。而在勤奋这个学习基础上,有两条可供选择的学习道路(1)苦学(2)巧学。把我们原先想的关于巧的论点用以丰富我方论点。建议紧紧围绕学习方法时代性、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
3、补充说明:(比赛时也得用)也就是说,勤奋是学习之根本,我们从不否认,而对方的苦学与我方的巧学是学习方法!将对方观点与勤奋分离,将勤奋作为我们双方的双向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正方探讨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三、四辩总结升华:
1、总结“学海无涯巧作舟”对个人意义;
2、挖掘“学海无涯巧作舟”对社会意义;
3、倡扬“学海无涯巧作舟”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价值取向
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释义: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高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在一片没有边际的海洋里,追求学问和不断探索,苦难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走向成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要想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最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一句强调勤奋是学习之根本,后一句强调学习方法。但未必适合我们的时代!(不要照搬,还是以论点1为根据)
五、可能用到资料
1、信息经济意味着创新重于埋头苦干。
这不是新观点,我不是唯一一个预言旧有秩序完结的人。很多经验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但我相信有些已经过时了。过去我们推崇埋头苦干、勤奋工作胜过创造力、理解力和沟通力。
· 这对于你推崇的埋头苦干意味着啥呢?
不同于祖父辈的时代,埋头苦干的光辉已被其它素质遮盖。
· 难道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勤奋了?
并不是这样。我始终认为勤奋是必须的。我只想让你明白努力的真正价值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勤奋永远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但我相信与其它素质相比较,它已不是限制要素了。每个人都在权衡付出与所得,该是改变付出的时候了。当人们为了具体目标工作时,他们都会审视付出检视结果。大部分人都先入为主地认为,在这过程中埋头苦干占了很大比重。换句话说,如果我要成为百万富翁,我必须要非常勤奋才行。我想我们必须从新整合我们的投入。我们得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创新、人脉、学习上。这意味着如果你想成为百万富翁,你得更多地关注创新、交流和学习上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部分)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当代的学习方法应适应当代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