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4: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27
戏剧的音乐,对于戏剧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揭示戏剧主题精神或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戏剧,自宋元至今,各剧种的题材、主题,甚至剧目,均源自于中国文化。可以说,大同而小异,大多没有什么本质的冈别。但它们又确实成为不同的剧种,其中除了剧中各地语言略有区别之外,主要在于声腔(后有板式),在于戏剧音乐,以及这些戏剧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如元杂剧以北方语系发音,越剧以吴越语系发音,京剧以荆湖语系发音,而粤剧以粤语发音。在伴奏乐器方面,昆剧以笛、箫、笙、琵琶为主,并伴之以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京剧则以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等弦索乐器,再配之以唢呐、笛,并以鼓、锣、铙、钱等打击乐器相从。
声腔的不同,再加上戏剧音乐伴奏因乐器不同产生的音质区别,构成了中国戏剧各个剧种风格的不同。因此,戏剧的音乐形象实际上也就是戏剧的风格形象。
从宋元或金元开始,中国戏剧便分南北,一者为宋元杂剧或金元杂剧,它们不仅产生于中国的北方,也主要流行于北方。宋元南戏产生于中国南方浙江温州之地,时号“永嘉杂剧”,明清传奇承其衣钵。对于中国戏剧的这种状况,王国维在考索宋元戏剧的同异时指出:“故元代南北二戏,佳处略同;唯北剧悲壮沉雄,南戏渚柔曲折,此外殆无区别。”①其风格之异,主要来自于南北二戏的音乐形象。
杂剧与南戏的风格区别,音乐形象的区别为其主体。它们以其不同的感*彩一一或悲壮沉雄,或柔婉秀丽,诠释着南、北戏剧文学的主体精神,并以之感染着当时的观众和后世的仰慕者。
戏剧音乐在剧目中表现人物的悲欢离合时,亦讲究声腔与曲调。如京剧西皮腔中的导板、原板、慢板、快板、散板、摇板、二六、流水、回龙等调式的配应,纯视剧情而定。即使如表现悲伤的滚调、哭腔等,亦需根据剧中角色的感情变化而配置。戏剧音乐,其情节音乐在于推进剧情发展;而情绪音乐,则重在推进人物感情的变化。前者起到叙事的作用,后者则起到抒情的作用。二者的使命,则在于揭示戏剧的主题铕神。就其音质而言,中国向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传统。说明的是,戏剧的音乐形象在塑造戏剧主题形象时,乐器伴奏的音质,远逊于角色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