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5: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12
钮惟恭
1.我国饰品行业的历史沿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饰品加工出口国,其产业经历了大约二十几年的时间。从最初的贩卖给香港、台湾饰品,到国内饰品作坊、饰品工厂的陆续出现,再到广东珠三角、浙江义乌、山东青岛三大饰品产业集群的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期:2000年以前的起步期、2000年至2008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的艰难前进期。2000年以前,饰品主要来自香港、台湾等地的饰品生产企业,国内饰品生产企业凤毛麟角。2000年到2008年期间,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中国饰品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同时也逐渐形成浙江、广东、山东三大饰品产业集群鼎立的格局。这个时期的饰品生产企业基本都是出口型企业,近70%的销售额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饰品企业是经济寒冬。义乌在危机中有一千多家企业倒闭,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难以生存。随着欧美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的饰品产业也逐渐地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但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缓慢,世界经济走向也是持续动荡。持续恶化的欧债危机更使得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欧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欧美订单的锐减,加之国内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中国饰品产业近几年在困境中步履维艰。
2.在内外交困中艰难迈步的两年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2011~2012年,我国饰品行业在告别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又遇经济寒流。国际上欧洲深陷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外市场需求下降,而中国饰品的外向度高达70%,因此许多企业受制于外贸订单的萎缩。国内市场的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财务成本上升,利润下滑,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我国饰品行业承受巨大的压力,经受严峻的考验,在内外交困中艰难迈步。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上半年对欧盟和日本的进出口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外部市场需求的疲软,是我国饰品出口下降的主因。中国吸引外资能力持续疲软,饰品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的饰品出口市场被越南、印度等东南亚一些国家挤占,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一去不复返。
当前饰品外贸的金融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付款方式冲突明显。国外买家支付能力下降,国际采用信用付款的比例增高,美国达75%,中国仅有10%,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货到付款。而中国饰品多为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和保险公司得到必要的金融服务,只能接受款到发货的传统交易,从而与国外的买家冲突加剧,被外商大幅度压价,接单困难。二是备货资金压力沉重,小微企业采购原材料需先付现金,外贸订单只有50%有订金,而金额不超过营业额的30%,银行又不提供贸易融资。三是汇率波动影响大。银行不提供小微企业的远期外汇保值服务。四是商检、通关不适应外贸实情,程序繁琐。五是外贸物流成本过高。
外销市场萎缩的同时,内销市场的争夺战硝烟弥漫。由于全球性经济恶化,我国饰品行业增速放缓,内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08年金融危机前,饰品行业的生存发展靠的是生产能力和规模。而后危机时代,靠的是创新能力和贴近市场的反应速度。一大批原来靠低质低价生存的中小企业,不适应这种格局的变化,纷纷倒闭。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倒闭潮的出现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一是人力成本增高,靠廉价劳动力竞争的企业受到重创;二是国家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无力转型升级;三是人民币升值,企业出口尽做亏本生意;四是材料涨价,租金上涨,运价上涨,经营成本急升;五是税收和*成本过高。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利润下滑。饰品行业本是微利,仅在5%左右,现只有2%左右,甚至零利润。
内因是倒闭潮的深层次原因。大多数中小饰品企业靠对外加工,以廉价劳动力给外商贴牌生产,以微薄的加工费生存,没有品牌,无力创新,缺乏议价能力。企业的劳动强度高,工资低,招工很难。这种不适应市场发展的低端企业只能被淘汰。
靠低成本低利润起家,缺乏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然加速破产。倒闭潮也推动了饰品企业加速升级转型,实现产业结构性调整。经过两轮经济危机的洗礼,大浪淘沙,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正在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三大基地经济形势综观
我国已基本形成义乌、广东、青岛三大饰品产业聚集区。其经济形势是我国饰品行业的缩影。
义乌依托小商品贸易的优势,推动饰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事产销的饰品企业8000多家,年销量为人民币230亿元,占全国总销售额的70%左右。
广东临近港澳,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饰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已形成广州、东莞、深圳等成熟的饰品生产基地,共有产销企业5000多家。
青岛由于地区优势和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吸引了一大批韩国饰品厂商投资建厂,形成了产业集聚区,约有4000多饰品企业,多数为韩国独资企业,主要生产韩国风格饰品,直接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等国。
三大基地的迅速发展,基本上是靠外资投入和国外市场的需求而形成的。产业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义乌国际商贸城饰品区90%以上商户承接外贸业务,外贸出口占总销售额60%以上,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岛基地饰品企业基本上由韩商直接投资生产。当地的中国饰品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大多也依靠韩国企业的研发产品和市场信息。青岛基地的销售渠道,一般是青岛——韩国南大门——日本、欧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大众的饰品需求正在不断升温,三大基地的内销市场迅速发展,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三大基地中,义乌的低价竞争模式已经走进末路。义乌饰品产业的规模、产量相当可观,能生产20多万个品种,款式引领潮流,颇具国际竞争力。但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管理观念、服务意识、交易方式等,多数处于比较原始的发展阶段,总体竞争力不强。其低价竞争的优势逐渐丧失。中国工人的小时报酬,开始超过泰国、越南、墨西哥等竞争对手。一些企业为争一分钱的利润,互相压价,你拼我夺。当年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转移到中国内地的饰品企业,开始从中国内地转向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饰品产业和低价竞争的模式,已经走进了末路。
广州作为中国饰品产业的发源地、集散地和桥头堡,其饰品品牌的拥有量居全国之首,是中国时尚首饰设计、加工和销售的重要市场。其产品主要走中高端路线。20多年发展中,出现一批如威妮华、伊泰莲娜、哎呀呀、旭平、妙A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青岛基地是韩国企业移植而成。其产品基本靠国际营销通路销往国际市场,没有很好地融入中国市场。随着韩流的进入,中国消费大众对韩国饰品十分喜爱,但因人力成本增高、人民币升值等,韩国企业难以开拓中国市场。有的韩企已经撤离青岛,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青岛基地的中国自主品牌很少,更无国内知名品牌,其内销市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大基地的共同特点是:①形成期主要依靠外资和个人资本;②衍生、裂变和模仿是形成的主要方式;③外向型明显;④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靠劳动力红利获利;⑤产量大,附加值低;⑥专业市场对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⑦当地*对集聚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大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产业集聚区内部的行业组织度不高,缺乏有力的产业服务和管理机制,大企业生产的主导作用不明显;②良莠不齐,对地方税收贡献低,偷税漏税相当普遍;③饰品行业销售渠道单一;④产品同质化严重,低水平竞争突出;⑤产品质量安全存隐忧,产品有害元素超标严重;⑥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
4.在转型升级中求生存谋发展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在恶劣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饰品行业如何突破困境求生存谋发展,或为每个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有勇于开拓者奋战的英姿,也有畏惧困难者的声声叹息。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有的企业订单仍然不断,生意照常红火;有的知难而进,调整战略,开拓新路;有的怨声裁道,还在苦等市场复苏。
许多企业已逐渐清醒,认为外贸遇冷、订单锐减,虽有欧美经济趋缓,消费疲软等原因,更有我国饰品业自身的问题。我国饰品普遍品质低、附加值低、设计落后等,导致国际竞争力差,才是致命的问题。以廉价取胜的微利时代已经结束,新的竞争环境考验着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营销能力、整合能力,企业必须转型升级开拓新路,走品牌化、品质化、科技化、环保化的创新之路。
201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年鉴
(1)新老品牌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傲然崛起。饰品业界人士普遍认识到,中国饰品产业要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发展,要在终端市场取胜,只有靠品牌,传统的饰品加工业只有经过转型升级的阵痛才能华丽转身。已有广泛知名度的老品牌新光饰品、威妮华、伊泰莲娜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创新。新品牌哎呀呀、旭平、妙A、艺达、小雁子等异军突起,生机勃勃。
(2)电子商务成为饰品产业新的增长点。由于饰品产业逐渐进入高成本时代,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创造价值的空间越来越小,电子商务重塑了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大大压缩传统销售的生存版图。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饰品企业用户已突破数百万户,先行者新光饰品、艺达饰品等2009年率先建立起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使大批中小饰品企业成功实现外贸转内销。
(3)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中国饰品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企业营销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代理制被高效的加盟制、订货制取代,品牌专卖店、加盟店、连锁店、饰品专营店遍地开花。“模式”为王,渠道致胜,成为普遍的经营理念。出现一批饰品营销渠道创新典型,呈现多元化渠道并存、多种商业发展模式共荣的局面。
随着众多品牌林立,销售渠道由批发市场向终端零售市场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的批发流通渠道,因中间流通环节多而繁琐,产品抵达终端时失去价格竞争力,这种模式已显落后。运用新的模式,线上电子商务,线下零售终端,双管齐下,组合出击,虚拟渠道与实体渠道完美结合,适应趋势,以终端市场为王。
(4)市场逐渐走向法规化。由于我国饰品普遍存在有害元素超标的问题,产品的合格率很低,义乌地区近三年合格率仅占57.2%,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对外出口,制定规范、科学的法规和标准,十分迫切。近期已出台我国首个饰品行业环保标准《环保型金属饰品锌合金材料联盟标准》,从而规范行业竞争行为,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提升我国饰品行业国际竞争力。随着行业发展,更多的法规、标准将相继诞生。
(5)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从低端化向高端化、优质化转变。许多企业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
(6)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产品同质化、低质化的问题,不少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因为只有在创新与品质的竞争中取胜,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导权。一些企业逐渐走饰品的人文化、科技化、环保化之路,由改变流行转为创造流行。
5.正视行业存在的问题,开拓行业新局面
饰品行业的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饰品行业走向世界。
一是诚信缺失。相当普遍地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价格欺诈、从抄袭模仿到盗窃他人成果、有害元素超标、虚开*、偷税漏税、违反劳动法规等。通过行业治理和自律,略有改变。业界开展了诚信兴商的活动,探索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为建立有效的环保、诚信安全控制体系,商务部推出12312产品追溯平台,目前已有4家饰品品牌导入该平台,利用二维码射频标签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以此形成*公共服务、行业自律、消费者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二是品牌缺失。多数中小饰品企业走低价低质无品牌的老路,急功近利,不愿为开发创新品牌而投入资金,缺乏市场竞争力。广州地区饰品企业普遍品牌意识强,品牌拥有量多。塑造品牌是艰难的科学系统工程。
三是文化缺失。较普遍地忽视饰品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不高,饰品界的文化氛围不浓,不少老板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仅靠自己耳闻目睹的信息作出经营决策。
四是法规缺失。规范市场的法规标准,数量太少,未形成体系,缺乏制约机制。
中国饰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针对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饰 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是关系行业发展的大计。关键在于改善产业集聚区的组织结构,完善生产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文化创新能力。相关的地方*和行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饰品行业的现状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开创饰品行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