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9: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10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位于古都洛阳城南5公里处的龙门石窟景区占地近11平方公里,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远望好像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代称这里为伊阙。龙门山水相映,景色壮丽,飞瀑如群,随处可见。古人早年在这里开凿石窟,造像塑佛,真可谓环境优美,位置适中,得天独厚。 龙门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这些宛如蜂巢一般的石窟群,就密布于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其造像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石窟中屈指可数。早在1961年*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北魏王朝从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之际,从此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断断续续累计达400多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的造像最多,艺术最精。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为丰富的洞窟。开凿的主人是北魏孝文帝及其王公大臣。洞内的佛龛整齐有序,而又富于变化。在大小佛龛的一侧至今还刻着开窟造像者的造像题记。龙门共有历代的造像题记2840多块,居全国石窟之冠。所谓题记,主要是出资开窟功德主的发愿文。内容涉及广泛,如造像人的姓名、籍贯、身份、造像内容和造像原因,造像时间等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其中最著名的为“龙门二十品”。它是魏碑书体的精华,最受书法家的亲睐。 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和母亲文昭皇后开凿的洞窟。它具有北魏洞窟的典型特点。洞内三壁有11尊伟岸而精美的造像,是表现佛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佛题材。洞窟前壁部满了四组具有绘画意味的浮雕,其中尤以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最负盛名。可惜这两块大型浮雕仅留有轮廓痕迹。因为它已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馆。据史*载,开凿这所庙堂式的洞窟,从公元500年到公元523年,经历了24年,用工达80多万个。宾阳中洞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北魏开凿的汉化新窟。 北魏时还有一个有特色的石窟就是莲花洞。这朵刻在窟顶上的莲花直径3.6米,厚度35厘米。这样硕大精美的莲花在石窟艺术中极为罕见。在洞窟的雕塑中,弟子迦叶手持可以摇动出响声的九环锡杖也是少有的。莲花洞是一个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大型洞窟,无论从*还是从经济实力上看,都应是北魏皇家开凿的。 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是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接大同云冈石窟风格,又与当时的中原汉族文化相碰撞融合开凿而成的。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开始就呈现出民族化、世俗化的趋势。形成了当时汉族流行的褒衣博带式的服装和秀骨清像式的典型特征。这种造像艺术的变革,一经形成便影响到全国。后来,这种风格又为之一变,比如药方洞中的造像。身躯如柱,头部硕大,颈项短直,肩胸浑圆,体现了由北魏向隋唐过渡的造像风格。 药方洞,是因在窟门两侧雕刻有140多种药方而得名。这些药方可以治疗40多种疾病,涉及内科、外科、皮肤科、神经科、妇科、儿科以及五官科等等,甚至可以治疗糖尿病和食道癌。把药方刻在洞窟中无疑是一种功德,为百姓做了一件善事。它是目前所知最好的石刻药方。 龙门石窟在唐代初期开凿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南洞和敬善寺洞等等,这些洞窟都是皇室贵族开凿的,雕像雍容华贵,富丽健美,时尚灵巧,而造像躯体丰腴,面相圆润,隆胸细腰,典雅端丽。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唐代雕刻艺术最有代表性的窟龛。它规模宏伟,气势磅礴,主尊卢舍那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面容庄严典雅,表情温和亲切。古代的艺术大师以他们的美学理想和对生活的洞察,塑造一个宗教信念和艺术创造达到和谐高度统一的艺术形象。其余的八尊大像,弟子阿难文静而聪慧,大弟子迦叶虽然已经损坏,但从仅存的头像局部来看,他俨然是一位严谨持重的长者。菩萨盛装艳服,端庄秀美。天王的英武威严,力士的暴烈冲动,无不个性鲜明,形神兼备。并与主佛卢舍那遥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群体。它不仅达到了唐代雕刻艺术的高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卢舍那的基座下,镌刻着大唐高宗天皇大帝的字样,皇后武则天特别资助脂粉钱两万贯。如果不是皇帝、皇后的帮助,在当时,谁能够雕凿出如此宏大气派的艺术杰作。龙门北魏和唐代的许多洞窟都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这就赋予了龙门石窟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皇家风范。 万佛洞也是唐代的典型洞窟,窟内主尊为阿弥陀佛,窟顶有明确纪年:大唐永隆元年,这是公元680年。在门道北壁上凿就铭文,写的是一个叫智运的尼姑为皇帝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以及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佛像。万佛洞的南北两壁刻满小佛,使得整个洞窟弥漫着佛陀法力宏大无尽和供养者虔诚奉佛的宗教主题。也象征着皇帝即佛的创作艺术。 在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龙门的造像一部分转向东山。诸如看经寺的二十九尊浮雕罗汉想,身高1.8米,初看,他们千篇一律。细看,千变万化。另外,还有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净土变龛,千手千眼观音龛,都是这个时期雕凿的。 龙门石窟不仅出现了华严宗,法相宗的造像。而且出现了禅宗、密宗、净土宗、三阶教等佛教中的造像。在中国的石窟中也是罕见的。龙门石窟虽然经历了一千五百年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是“精舍绕城阿,千龛临峭壁”的壮美景观。它那丰富的蕴含,不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而且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矗立于东山中段的香山寺,是武周时代封建王朝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这里法音绵历、香火炽盛。武则天曾在此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 东山北端的白园,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长眠之地,这里依山就势而造,诗样的幽谷密林,诗样的溪流曲径,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从它问世至今不知陶醉了多少人,白园以它特有的人文魅力与自然景观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友人, 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 如此“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奇观,造就了龙门石窟景区婉若人间仙境的佛教胜地,如今绿荫下的大型停车场,美观的环保电瓶车,琳琅满目的商品步行街,姿态各异的游船,集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东山宾馆,还有朝气蓬勃、和蔼谦恭的服务人员的个性化服务,无不翘首企盼五湖四海的宾朋莅临这一悠久辉煌的梦绕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