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之前那里的公民身份证是怎么填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2:1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0:42
香港身份证号码共六位,加上括号里面的数字共7位,前面有英文字母代码。
括号内的这个字母或者数字,其实是效验前面的字母或者数字有没有写错。
首7位的字母跟数字,用一种加权计算的方法出括号内的数字或者字母,所以最后一位一般称为效验数,是用来效验身份证的前面7位的准确性 。
例如:Z123456(7) / Z1234567(a)
香港法例第177章《人事登记条例》规定,凡年满11岁或在香港逗留多于180天人士,必须于年满11岁后或抵港30天内登记领取身份证。
每张香港身份证均有持证人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个人资料,并把持证人的黑白照片印在证上。在姓名一栏下面,亦印有中文电码,以方便*或机构作输入姓名之用。
扩展资料:
香港永久身份证申请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国公民,即有资格申请海外签发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1、在香港出生,并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任何时间,父亲或母亲已在香港定居;
2、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的任何时间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
3、在香港以外地区出生,而在出生时,父亲或母亲是中国公民并在香港有居留权。
享有居留权,而未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者,在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时,须同时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0:43
是回乡证号码,内地的*系统和香港的身份系统没有接通,无法使用香港身份证号码
人事档案是记载一个人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直至退休退休的重要依据。
1.在学生时期,主要是学籍档案(比如在学校的各类毕业生登记表、高考正(副)卷、考生成绩单、入团材料等)。
2.工作以后主要记载你的工作相关档案(比如:招聘、调配、培训、考核、培养、选拔、任用、奖惩、善后等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职个人经历、*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
3.退休时,它是办理退休审批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档案,可以更精准确定视同缴费年限、核定特殊工种记载、核算基本养老金。
4.一般来说,每个职工只有一份人事档案(正本);在个别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对于一些特殊人员(如核心领导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他们的人事档案(正本)会由上级单位或者*的组织部统一管理。因此,个别单位为了方便查阅档案和日常管理,还有可能存档一份人事档案(副本)。但是,在办理退休审批时,主要以人事档案(正本)为准。
二、人事档案是退休审批的重要依据
当身份证与档案记载出生日期不一致,需要审查人事档案。
我们在办理退休过程中,经常遇到类似现象。
根据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规定: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呢?
1.本人档案最早记载时间早于身份证时间
比如:张三(男性,60岁退休)的人事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为1960年8月,而身份证记载为1961年8月,那么张三的退休时间应为2020年8月。
2.本人档案最早记载时间晚于身份证时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0:43
1997年7月1日香港沦陷之前大部分香港华人是英国国籍。藉由1997年7月1日关系,该等香港华人自然获中国国籍。现时约有超过400万1997年6月30日及以前出生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仍以BN(O)身份保留英国国籍,并持BN(O)护照,惟此身份无法继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0:44
香港开埠初期的身份证原来只是一张硬卡纸,有相片、姓名、住址,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入境处发言人表示,当时*将纸皮身份证首先签发给公务员,之后推展至其它不同行业的人,然后由市区至居住在边界的居民都使用身份证。在1949年之前,香港并没有任何人口登记。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大量内地居民移居香港,*在1949年以签发身份证的方式,开始登记人口。人口登记最初的对象是公务员,然后扩展至各主要服务的雇员及与内地接壤地区的居民。

遍及全部人口的登记在1950年10月展开,需时约7个月完成。在1949年签发的第1批身份证是用硬质的纸张制造,证上没有显示期限。


香港身份证之后经过多次演变,1960年首次分男女不同颜色;1975年以盖印分辨有否居留期限;1983年前,市民拍摄身份证相片的时候都会显示身高,原因是方便执法人员辨认身份。至上世纪80年代,非法入境情况非常严重并出现很多伪证,入境处改发计算机身份证,证件上加上水印;1987年,为配合回归再次换证,身份证上再没有皇家徽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0:44
香港迎来回归祖国12周年纪念日。回顾12年的历史进程,香港社会在“变与不变”中迅速发展,其中一项明显的变化,是港人对自己的国民身份认同与日俱增。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国民教育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中小学生广泛认同自己的身份,其中多达96%认同“我是中国人”,首次超越“我是香港人”的认同百分比,是香港回归以来的最高点。
有学者认为,港人对“中国人”认同首次超越“香港人”,与**自2003年起持续推出措施协助香港解决经济问题,以及去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国力日渐增强等因素有关,也显示国民教育不断加强的成效。
在香港回归祖国12年前夕,多个团体就港人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自己作为“中国人”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有无变化。国民教育中心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间,以问卷访问了3.4万名高中及初中学生,调查结果发现,多达96%受访者认同“我是中国人”,当中“绝对赞同”者更高达69.6%,而认同“我是香港人”也有94.2%。
与学友社2002年至2007年间进行的类似调查比较,这次调查高达96%认同“我是中国人”的数据,是同类调查开展以来的历史新高,并首次出现认同“我是中国人”的百分比高于“我是香港人”的情况。
在持续性调查方面,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自2003年至今,一直就港人对“中国人”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进行调查。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港人认同“中国人”的身份创新高,由2003年4月的只有31.9%,上升至2009年4月的38.2%,有关数据也是7年来的新高。而认同“香港人”身份的港人则有下降的趋势。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分析,港人对“中国人”认同首次超越“香港人”,与**自2003年起持续推出措施协助香港解决经济问题有关。同时,珠三角《纲要》的公布,以及两岸多地“大中华”概念的逐步形成,也令港人明白香港融入国家的速度越来越快,彼此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同时,国家于去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又经历汶川大地震、雪灾等天然灾害,也拉近了港人与内地的距离,令他们对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