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9 22:4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18:34
意思是已经给足了面子,不要得寸进尺,是云南方言的说法。
例如:
1、板扎——形容词,之非常棒,非常好。
例如:么么三三(语气词,通常表示惊叹),你妈做呢菜太板扎了!
2、你嫑(biao,意为不要)跟我日脓包蒂朵的嘎,意思是你不要跟我对着干,红河州的人经常说。
3、眉眉三,你这各事都能做呢该!
“眉眉三”感叹词,表示很惊讶。“这各事都能做呢该”意思是你这种事情你都敢做!这是云南红河地区的方言。
4、阿个姑娘长宁太好看啦——那个姑娘长得太好看啦。
5、走,钓姑娘克——走,勾引小姑娘去。
6、吃曼曼喽——吃饭啦,“曼曼”是指饭。
7、瞌睡来呢不得——瞌睡很来。
8、这过人日浓得很——这个人非常愚蠢。
云南人说话结尾通常以”呢“、”捏“、“噶“、”嘛“等语气助词作为结尾,这一点和四川话是区别很大的。
比如:他早上才克掉学校呢!是吃掉饭克呢!意思就是”他是早上才去的学校,吃了饭去的!都是语气助词,没有专门的意思。
扩展资料:
云南方言:
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
云南话用以结尾的字几乎全是入声,蜀黔虽然也大部分类似使用,但远非滇方言普遍。通观三地方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盖与云南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交流关系甚大。窃以为云南移民史的特点阶段性非常明显,不移民则已,一移民就是大规模移民(明初短短30年,移民几近40万人,大部分是江淮子弟,这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这一特点再加之交通不便,使方言相对稳定。
再者,云南地处边疆,长期独立于*王朝(要讲独立,云南资格更老),早期方言已有底气,不是随便就能同化的,随后与内地方言交互沟通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具江淮官话特征的滇方言。
滇方言内部大致统一,不同子方言之间交流不成问题,但仍存在细微差别,这与该地区受到民族语言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比如西双版纳汉语方言,在语调上与傣族话非常象。而丽江话,则依稀有纳西话的影子。
大理的汉方言音调就很像白族话;整个云南方言总体与大西南官话在语调上的区别也是受了一些彝语的影响。
在云南方言中,当人们试图用普通话和不同群体的人进行交流时,一些特点迁移进了语言标准,形成了特定的语言变异-马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方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18:35
最初只是人们为表达心中不满的一种方式,后经过北外金迷帮的普遍使用,逐渐完善并升华至理论高度。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18:35
是不是给你面子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