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关山月》一诗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诗歌达到怎样的效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0 22:3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9:10
关山月
宋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要当发。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将军铁马霜夜归,固原东望尘成堆。
朔风动地胡沙暗,千里无人雪作伴。
强兵直拟擒单于,良辰不得飨庙燔。
然而像《关山月》这类采用对比的写法,亦即通过两组并列、对仗、前后对比或是两组并列、排比、上下对照进行吟咏、抒情或是说理,而通过对比,使所吟咏、抒情或是说理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或是更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或是更富哲理、意蕴更深的诗歌,往往便具有特别感人的力量,特别引人入胜,特别能启人深思,特别能令人拍案叫绝的魅力。陆游的《关山月》便是一首运用对比手法而吟咏出极富感染力、说服力、启发性、形象性、入胜性、耐人寻味的好诗。
诗中,上片自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至“千里无烟雪作伴”是第一组并列对比;下片自首句“强兵直拟擒单于”至末句为第二组并列对比。每组对比中又有前后景况的对比。
先看上片:在南宋的投降国策下,从淳熙十二年(1185)到淳熙十六年(1190)诏下十五年间,当时主和派得势,朝廷日日歌舞升平,不理边防,国势衰微;而边防部队也是毫无斗志,将军只是空临边关,无心作战。“朱门沉沉按歌舞”,正是当时南宋朝廷只顾眼前苟安而不作备战的实际写照;“厩马肥死弓断弦”,也正是当时南宋边关部队因无心作战而导致营中马匹肥死、弓弦松断的荒废状态。“戍楼刁斗催落月”,表面是写月催刁斗的戍楼之景,实际上是写戍楼之上戍卒怀念故国思欲报效无门的抑郁之情:月亮从东方升起时听到的是声声刁斗声传来;戍楼之上时时传来声声催促出征的刁斗之声;月亮西沉之后却仍然只是见到戍卒们只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地望着故国的山水;听到的是催促出征的刁斗之声……而“三十从军要当发”,则是通过抒写一个军人三十年如一日地忠心报国却有志难展、无法报效国家之忧愤,进一步强化了“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所蕴含的意蕴和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局面之严重。“白头老母遮门啼”又从侧面反衬出南宋朝廷只顾苟安、不作备战的现实,突显出老母亲在家为忠志难表之子担忧、牵挂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凄苦之情状:在凶狠的敌人面前你拍翅长飞绝尘而去之后,老母亲只能独自在家因担心你的安危而掩面痛哭以致撕破衣袖……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在“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八个字中得到了惟妙惟肖的展现。而“将军铁马霜夜归”则通过写将军在深秋寒夜披星戴月率领部队突围而归之景,既进一步凸显了敌强我弱之态势和边境局势的紧张以及战斗之艰苦卓绝,也表达了将军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良将应有的归志:“固原东望尘成堆”,又突出反映了敌强我弱之态势和我军将士同仇敌忾杀敌报国之壮志雄心。这其中,“强兵直拟擒单于”既写出了将士们同仇敌忾之勇、杀敌报国之志,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朝廷腐败无能而致国力衰微的强烈愤懑之情;而“良辰不得飨庙燔”则既写出了将士们因无心杀敌而致使战事频仍无法安享良辰之景,同时也抒发了将士们因无法向朝廷献俘而难以受到鼓舞斗志、激昂士气的惆怅怨恨之情:一个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9:04
哪首啊.有两首啊..........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点明主题.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我们老师没教过,我不知道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9:04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
《关山月》通过战士切盼杀敌,将军临边不战;遗民渴望恢复,朱门歌舞升平;刁斗催老岁月,催不尽“壮士心”等几组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我是第一个,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