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10 07: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0:11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奉系打败直系,马饮长江,占据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一时间风光无限,也标志着奉军达到了巅峰状态,巅峰过后就是落寞,尤其是郭松龄反奉事件,给奉军沉重的打击,对中国近代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于郭松龄反奉的原因,说法一直,按照郭松龄的说法,他说东北人民受到穷困,而日本对东北虎视眈眈,假如奉军一直在关内的话,日本一旦发难,东北必然十分危难,郭松龄在给张学良的遗书中也表示,自己反奉是为国为民。 在郭松龄的供词中,他认为奉军入关是某些「 ”少数人”想要到督军,所以才入关打仗,实际上,这是郭松龄的心病,真正想当督军的少数人中,其实也包括他自己。 在对郭松龄进行处决之前,曾经有一名郭松龄在讲武堂的学生跟他进行了长谈,在这次谈话中,郭松龄表示:「 ”原因很多,主要就是为杨宇霆一人”。 正是因为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在资源分配上出了问题,本来郭松龄可以到安徽当一个督军,结果因为杨宇霆插了一杠子,郭松龄的督军梦就破碎了。 加上当时奉军内部「 ”陆大”派与「 ”士官”派的矛盾,直接促成了郭松龄的反奉。实际上,促成郭松龄反奉的,还有很多外部环境,当时奉军虽然马饮长江,但是已是强弩之末,被奉系孙传芳来一个大反攻,连丢江苏、安徽、上海等城市,冯玉祥与孙传芳等人形成反奉同盟。 郭松龄当时被派遣到日本参观学习,张作霖在丢掉江苏、安徽、上海之后,打算让郭松龄带领奉军精锐南下,然而郭松龄在取得兵权后竟然在天津称病,为了促成郭松龄南下,张作霖致电在天津的张学良,让他前去调遣郭松龄。为此,张学良亲自到医院去看郭松龄,在这个时候,郭松龄已经表露出准备反奉:「 ”东北的事叫老杨这人弄坏了,安徽、江苏之败,断送了三个师的兵力。现在老杨又包围老将,给他去打地盘,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老杨这帮留学生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张学良脑子不是不好使,已经感觉到郭松龄的异常,随即「 ”潜行搭乘北宁路火车”离开。 张学良一走,郭松龄就开始密谋反奉,当张学良出山海关后,随即命令驻扎在山海关的部队进行布防,但是张学良并不能有效指挥军队,于是从葫芦岛登上「 ”镇海号”军舰。 说起镇海号,那可不是一般的军舰,那是东北海军的顶梁柱,是中国近代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水上航母),可以搭载八艘水上飞机,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这艘航母给予直系海军沉重的打击。 当时,张学良在军舰上得知郭松龄已经反奉,当时海军表示可以直接轰击郭松龄的叛军,但是张学良立刻制止,并且说:「 ”都是我的部下。” 郭松龄正是反奉后,改编为四个军,后改为东北国民军,开始入关。 张作霖看到郭松龄的通电后,还以为是张学良搞得鬼,一度六神无主,后来得知是郭松龄打着张学良的名义,才稍微松口气。 郭松龄的部队,是奉军精锐中的精锐,是张作霖给张学良积攒的家底,只不过张学良太信任郭松龄,经常当甩手掌柜,这才让郭松龄能够掌握军队,几十年之后,张学良在回忆录中仍然说:「 ”我最敬重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完全靠他”。 此刻郭松龄打着张学良的名义反奉,实际上最难做的就是张学良,两头受气。张作霖让张学良与郭松龄周旋,然而郭松龄此时已经油盐不进,任凭张学良如何发电,都不与张学良见面,张学良因此写下亲笔信:「 ”承兄厚爱,拥良上台……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不难解决”。 郭松龄随即进行回信,表示自己反奉,是为公,不是为私,以此婉拒张学良的劝告。 1925年11月27日,郭松龄通知张学良,如果想要停战,需答应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条山东归岳维竣,第二条直隶归冯玉祥,第三条热河归李景林,第四条郭松龄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郭松龄的部队之所以同意反奉,是因为郭松龄打着张学良的旗号,他们都是奉军中的新派,并且与士官派矛盾的新派,他们也希望张学良能够主政东北,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然而郭松龄在战事初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完全凭借自己的声望获取统治东北。 等到张学良振臂一呼,郭松龄所打的旗号,自然而然就不靠谱了,显然,郭松龄是有点高估了自己的声望,另一方面,他也低估了冯玉祥的胃口,当时郭松龄受冯玉祥影响,决定跟冯玉祥一起造反,答应将直隶和天津都划归冯玉祥,然而冯玉祥还想要吞并李景林部,致使李景林再次投靠张作霖,并且从后方切断了郭松龄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