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14 22: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3:42
熟读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我国的隋朝、唐朝两个朝代,都曾经兴举国之兵而攻打位于东北的高句丽,隋炀帝杨广还曾经攻打了三次,以致于后来国家被战争拖垮,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有人说隋炀帝之所以与高句丽开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好大喜功造成的,可后来被举世公认的英明皇帝李世民竟然也视它为心腹大患,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关于这个原因,一般主流的有以下三个,笔者总结出来,以供娱乐:
第一种说法:讨伐高句丽是因为它的不“恭敬”
历史上高句丽也确实对我们”天朝上国“不是很恭敬,时而称臣,时而反叛,可是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是两个小孩子进行的游戏,你侮辱了我,我就拳头回应。每场战争的进行都是*手段的最后一步,是没有办法而进行的,无论是杨广还是李世民,在进行国家战争决策之间,肯定都经过全局的*考虑和军事分析,不可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贸然出兵,即便历史上也有过以此为原因的战争,但是也不过是作为一种“*口号”而已。
第二种说法:讨伐高句丽是因为特殊时期的“外交*”
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唐朝对于西域各国、突厥以及高句丽等国家采取的外交手段都是不同的,对于西域各国,虽然它们本身国家的实力并不强,但是它们大多数都处于东西方交流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隋朝和唐朝对它们采取的是招抚*。
至于突厥,因为其实力强大,一时还难以彻底消灭,所以采取的是分化*,即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周边的外族,够得上威胁的就剩下高句丽了,所以对于这个国家,一直采取的是军事打击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西守东攻”*。
第三种说法:高句丽乃我中原的心腹大患,必须予以消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5世纪末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开始,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高句丽趁着后燕与北魏作战的时机,一举吞并了我辽东之地,形成了一个拥有一个数百万人口的庞大国家,已经隐隐的有了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的实力。
在唐太宗李世民出征高句丽之前,曾经对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有褚遂良说过这样一番话:”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之忧也!“
总结来说,笔者本人还是倾向于第三种说法,尤其是那句”不遗后世之忧也“,说明了讨伐高句丽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趁着唐朝建立初期兵锋正盛,一举解决掉东北的百年大患,不能将危险留给后人。这是多么豪气和富有家国情怀的一句话,相信我们所有中华男儿都会一致认同这种思想,永永远远的记住,国家的安定与富强,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如果谁胆敢危害,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