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小乔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20
1.东汉末年,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乔玄生有二乔两位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儿,皆有沉鱼落雁之容,姐妹俩儿都知书达礼,通音律,晓诗文,尤其女红一事更是名闻遐迩。后来乔家大姑娘(世称大乔)嫁给孙策,二姑娘(小乔)嫁给周瑜。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大乔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大乔悲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临终前曾拉着她的手,要她照顾幼弟孙权(18岁),助他接掌大权,并除奸讨逆,使大乔只好打消原来念头。后来孙权在大乔与众臣如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地团结江东各股势力,建立威望,进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据说大乔在孙权称帝(公元229年)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2.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20
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周瑜传》只有这样一句: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
(孙)策从容戏(周)瑜日:“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惊的。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
第二,二乔的籍贯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仅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不过20上下。
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姻缘美满了。
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史书上没有说。不过,从有关资料分析,至少可以肯定,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她嫁给孙策之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席不暇暖,夫妻相聚之时甚少。仅仅过了一年,孙策就因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客刺成重伤而死(《三国演义》第29回写到此事),年仅26岁。当时,大乔充其量20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11年。
在这11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建安十五年(210年)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36岁。这时,小乔也不过30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可以想见。周瑜留下二子一女,是否皆为小乔所生,史无明文,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她终归是这二子一女的嫡母。由于周瑜的特殊功勋,孙权待其后人也特别优厚:其女(又是一个不知名字的!)嫁给孙权的太子孙登,若不是孙登死得早了一点(赤乌四年病卒,年仅33岁),当皇后是没有问题的;长子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颇有周瑜弘雅潇洒的遗风,可惜“早殇”;次子周胤,亦娶宗室之女,后封都乡侯,但因“酗淫自恣”,屡次得罪,废爵迁徙,不过最终仍被孙权赦免。尽管如此,小乔本人却是琴瑟已断,欢娱难再,只好和姐姐一样,在无边寂寞、无穷追忆之中消磨余生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古红颜多薄命”,死于非命者何止万千;相对而言,二乔算不得太不幸,但她们同样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21
三国归晋后,大小乔不知道多少岁了,呵呵 ,都老了,谁还要啊,做奶奶的年纪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22
大乔:子女:孙绍 陆孙氏(陆逊妻) 顾孙氏(顾雍子顾邵妻)朱孙氏(朱治子朱纪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22
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周瑜传》只有这样一句: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
(孙)策从容戏(周)瑜日:“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二乔的姓本作“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现代人对此会觉得奇怪,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却是见惯不惊的。历史上许多皇后都没有留下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妹妹孙夫人,不也同样不知其名吗?
第二,二乔的籍贯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
第三,二乔长得很美,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周瑜得到二乔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县之后,当时,孙、周二人都是25岁(周瑜仅比孙策小一个月),因此,估计二乔的年龄不过20上下。
第五,孙策、周瑜对能娶二乔为妻感到非常满意。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堪称郎才女貌,姻缘美满了。
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史书上没有说。不过,从有关资料分析,至少可以肯定,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她嫁给孙策之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席不暇暖,夫妻相聚之时甚少。仅仅过了一年,孙策就因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客刺成重伤而死(《三国演义》第29回写到此事),年仅26岁。当时,大乔充其量20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11年。
在这11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建安十五年(210年)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36岁。这时,小乔也不过30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可以想见。周瑜留下二子一女,是否皆为小乔所生,史无明文,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她终归是这二子一女的嫡母。由于周瑜的特殊功勋,孙权待其后人也特别优厚:其女(又是一个不知名字的!)嫁给孙权的太子孙登,若不是孙登死得早了一点(赤乌四年病卒,年仅33岁),当皇后是没有问题的;长子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颇有周瑜弘雅潇洒的遗风,可惜“早殇”;次子周胤,亦娶宗室之女,后封都乡侯,但因“酗淫自恣”,屡次得罪,废爵迁徙,不过最终仍被孙权赦免。尽管如此,小乔本人却是琴瑟已断,欢娱难再,只好和姐姐一样,在无边寂寞、无穷追忆之中消磨余生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古红颜多薄命”,死于非命者何止万千;相对而言,二乔算不得太不幸,但她们同样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现存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严格地说,杜牧这首诗并非咏二乔,诗人只是即景抒情,因赤壁而想到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并进而产生联想:如果周瑜不是借助东风发动火攻而打败了曹操,东吴很有可能战败,那样的话,江东二乔也会被掳到铜雀台充当曹操的玩偶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战胜者把被征服者的妻室姐妹女儿掠为已有,似乎是天经地义。曹操灭袁绍之后,便毫不客气地把袁绍的媳妇甄氏纳为自己的儿媳;孙权也曾把袁术的女儿占为己有。因此,如果曹操真的灭掉东吴,要掳走二乔也毫不奇怪。不过,如果把曹操南征的目的说成是夺取二乔,那就歪曲了赤壁之战的意义,也太贬低曹孟德了。事实上,写《赤壁》诗的杜牧也并不这样看。
然而,多情而又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们却按照各自的美学观点去理解杜牧的诗,并大加引申,创作出形形色色有关二乔的绘画、诗词、戏曲、小说。共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虚构。罗贯中并没有模糊赤壁之战的重要*意义,但出于“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他有意突出曹操“好色之徒”的形象,渲染了曹操觊觎二乔美色的主观意图。在第44回《智激周瑜》一节里,他借诸葛亮之口,说曹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清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并采用移花接木、颠倒时序、虚实杂糅等艺术手法,在曹植《铜雀台赋》中加进“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等句,证明曹操确有此意,遂使诸葛亮的激将法天衣无缝,立即奏效,激得周瑜说出了坚决抗曹的本意。在第48回《横槊赋诗》一节中,罗贯中照应前文,让志得意满的曹操直接出面,对众官说道:“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这样,既表现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又揭露了他垂涎于二乔芳华的欲念。罗贯中写这两个篇章,都不是要写二乔,但无意之中却从不同的侧面映衬出二乔惊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