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姓的迁徙分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4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18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
2、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称濮氏。
4、以国为姓,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
历史名人
濮 英:明朝大将,他善于用兵,勤于治兵,战功卓著。
濮 鉴:元代富阳税务官,字明之,桐乡人。大德中大水淹禾,乡民苦饥。鉴捐米千余石以食饥者,所活甚众。后升提举。
濮 澄:字仲谦,明末清初金陵派竹刻创始人,刻竹技法与嘉定“三朱”迥异,不耐精雕细琢,往往只就其天然形态,稍加凿磨即已成器。匠心独运,以自然天趣见胜,名声噪甚。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苦*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宋荔裳《竹罂草堂歌》中有为仲谦赋:“白门濮生亦其亚,大璞不斫开新硎。”所谓“大璞不斫”,是说能略施刀凿以见自然之趣。这与一般竹刻不同,须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才能为之,故能继承此法的人不多。清后期,文人学者都以仲谦的“大璞不斫”和浅刻为高古独绝,最可推崇,故文人竹刻都继承仲谦浅刻一脉,但也各有发展。浅刻技法适宜于刻扇骨、臂搁、竹杖之类。而这些品类亦正是文人所喜爱和常用者。
濮 源、濮升:清代时,父子二人先后任涪州太守,有惠政。
濮万年、濮道兴:兄弟二人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
濮阳涞:明代广德人,号真庵,广德人,南昌府通判。一生操履清白,有政声,著述较多。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624086.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18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
2、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称濮氏。
4、以国为姓,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
历史名人
濮 英:明朝大将,他善于用兵,勤于治兵,战功卓著。
濮 鉴:元代富阳税务官,字明之,桐乡人。大德中大水淹禾,乡民苦饥。鉴捐米千余石以食饥者,所活甚众。后升提举。
濮 澄:字仲谦,明末清初金陵派竹刻创始人,刻竹技法与嘉定“三朱”迥异,不耐精雕细琢,往往只就其天然形态,稍加凿磨即已成器。匠心独运,以自然天趣见胜,名声噪甚。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苦*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宋荔裳《竹罂草堂歌》中有为仲谦赋:“白门濮生亦其亚,大璞不斫开新硎。”所谓“大璞不斫”,是说能略施刀凿以见自然之趣。这与一般竹刻不同,须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才能为之,故能继承此法的人不多。清后期,文人学者都以仲谦的“大璞不斫”和浅刻为高古独绝,最可推崇,故文人竹刻都继承仲谦浅刻一脉,但也各有发展。浅刻技法适宜于刻扇骨、臂搁、竹杖之类。而这些品类亦正是文人所喜爱和常用者。
濮 源、濮升:清代时,父子二人先后任涪州太守,有惠政。
濮万年、濮道兴:兄弟二人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
濮阳涞:明代广德人,号真庵,广德人,南昌府通判。一生操履清白,有政声,著述较多。
有濮氏宗谱一查就知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19
我家有濮氏宗谱一查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