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2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55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出自《孟子·离娄上》。
意思是说:天底下不孝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没有子嗣,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舜帝背着父母娶妻,是因为害怕没有后代。君子认为舜帝不告而娶,实际上是符合孝道的。
但是,这一句话的意思,在学术界一直有着比较大的争议。从“不孝有三”的“三”字,是虚数还是实数,到“为无后也”到底讲的是什么,都没个统一答案。
东汉学者赵歧为《孟子》作注:根据自己对儒家理论的研习与理解,自创了“三大不孝”。
大意是:其一,曲意顺从父母,陷亲于不义;其二,家中贫穷,不谋求当官发财;其三,不娶妻,没有儿子主持祭祀。
因为赵歧“三大不孝”的提法主要是由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很多人批判他的“三大不孝”和孟子、孔子关于“孝道”的说法相悖。不过,
孔孟的“孝道”本身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只是散见于“语录”当中。因此之故,民间还是接受了赵歧的说法。
赵歧的“三大不孝”在中国古代,帝王都是以“仁、孝”来治理天下。
忠孝仁义,孝排在了第二位。所以,“忠”其实就是对国家的“孝”,“孝”是对家族的“忠”。国家通过法治与孝道,恩威并施地对臣民进行管理。
孔夫子认为: 一个人在家不孝,在外必不能忠君。所以,“孝”是维系古代国家管理的重中之重。
舜是上古“五帝”之一,他和尧帝并称为后世贤明君主的典范。可是他却有一大“污点”,那就是背着父母娶妻。
但是,舜当时情况特殊,多次被偏心的父母“谋杀”。尧要将女儿嫁给舜,舜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于是舜背着他们娶了尧的女儿,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孟子认为:这是为了替他的家族延续香火,虽然没有事先“告知”,也不能说他不孝。而且孟子原话中的“三”字,在古汉语中是虚数,其实就是“很多”的意思。
第一不孝是说:明知父母做错事,还曲意顺从、迎合他们,结果陷亲于不义,是不孝顺的表现。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将叫匡章,他的父母失和,父亲杀死了母亲,埋在马厩下面。
父母失和,大打出手的时候你不阻止,母亲被父亲杀死,你不告发。还敢说是孝?那么,父亲死后,还让母亲埋在马厩下面,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纵容父亲为恶,让父亲得到一个不义的名声,就是不孝。
第二不孝是说:一个人生在贫家,还留恋家庭的温暖,不肯到社会上去奋斗。
按古人的话说,叫做“不谋求一官半职”,这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因为女子要体现“孝”,就应该给父母更好的生活。“亲老”恋家,可以理解为待在家里“啃老”。
第三不孝就是民间认为最严重的一条——无后。无后,是指没有儿子。中国人最讲究宗祧继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祀祖先,必须由家族中的男人主持。没有儿子,就会“断了香火”。就等于是 断子绝孙。孔子、孟子的“孝道”《孟子》里面,其实有提到了什么是不孝。
孟子本人归纳的“*孝”,大意是:懒惰,不能养家;嗜酒、嗜赌,不能事父母;爱占便宜,偏心妻子,不顾父母;放纵*,为父母招来刑戮之祸;好勇斗狠,连累到父母亲。
其实看完孟子的*孝,我们会发现他总结得不是十分清晰。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有不良嗜好,不能奉养父母的人就是不孝顺的;自己行为不端,给父母招来祸事就是不孝顺的;自私、偏心,喜欢自己老婆超过父母亲的,就是不孝顺的。
《论语》是后人对孔子言行的记录,里面关于他对“孝”的阐述,是不全面,不成体系的。有人因此批评赵歧的“三不孝”违背了孔、孟的“孝道”的思想,其实大可不必。
孔、孟讲究“子为父隐”,但是赵歧“三不孝”中第一不孝,并不主张这“子为父隐”。曲意奉迎父亲,顺从他们的恶行,就是害了他们。
赵歧将孔孟之书中的关于“孝”的阐述进行了清理,摒弃了一些自相矛盾的内容,这一点应该得到后人的肯定。
至于有人批评他的第二大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有学者认为:赵歧是要穷人家的孩子去升官发财,否则就是不孝。那无异于说:穷苦人家的子女都不孝顺。扭曲了赵歧的本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本义是:不孝有很多种,无后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而不是说不孝的情况只有“三种”,其中最为不孝的是无后。
自从东汉的赵歧注释《孟子》之后,“不孝有三”正确的理解就变成了:一、明知父母亲做了不正确的事,而不阻止;二、明知家中贫困,还不思上进,不肯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环境;三、不结婚生子,导致家中祭祀无人主持。家族后继无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55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汉民族传统文化或者说传统文明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涉及宗法制度、家庭建设、礼仪习俗、祖宗信仰等等方面,对汉民族人群的道德伦理、心理心性、人格人品等影响巨大,一直到现在依然存在。
关于“三不孝”,根据汉代经学家赵岐的阐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谓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通俗地讲:
(1)父母亲人做人做事不科学,不规范,不地道,等,作为子女的不提醒,不规劝,不制止,等,放任事态发展,出现不好的结果,叫陷亲不义,是为不孝。
(2)父母年老,家庭贫困,衣食住用匮乏,作为子女不能为业为官,求财求禄,供养家庭,是为不孝。
(3)不娶妻,不成家,不养儿育女,不承接祖宗香火,断绝祖祀,是为不孝。
《孟子》里面,其实有提到了什么是不孝。孟子本人归纳的“*孝”,大意是:懒惰,不能养家;嗜酒、嗜赌,不能事父母;爱占便宜,偏心妻子,不顾父母;放纵*,为父母招来刑戮之祸;好勇斗狠,连累到父母亲。
其实看完孟子的*孝,我们会发现他总结得不是十分清晰。大致的意思就是说,有不良嗜好,不能奉养父母的人就是不孝顺的;自己行为不端,给父母招来祸事就是不孝顺的;自私、偏心,喜欢自己老婆超过父母亲的,就是不孝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7:56
你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
所谓的不孝行为有三种。第一种行为就是男人到了结婚年龄不结婚,没有娶妻生子,也就是没有传宗接代,是最不孝顺的行为。第二种是父母明明有错,子女却不指出父母的错误,陷双亲于不义,让父母留下恶名。第三种是父母年事已高,生活诸多不便。而子女不求上进,反而待在家里当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