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不战而屈人之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5:4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20:41
1.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说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阴谋;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就是战胜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占敌人的城池。这些战争的方法不算高明,不经战争就使敌人屈服才算高明的。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则“善之善战也”。
2.案例: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如今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20:41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发生战争,这个原因和目的在不同情况和不同时代都不一样。
同样,也要了解,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战略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场战争。
带着以上这两条,我们来讲讲例子。
春秋时期,齐纨鲁缟就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事例,近来有委瑞内拉被美国用石油搅乱
的例子,以上都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
战争往往是*的延续,就目前全球发展的情况,*依托于经济,所以搞乱“敌国”经
济,就搞乱了“敌国”*,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