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984》是反乌托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5: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5:17
电影《黑客帝国》上映后,观众多为其电脑特技和精彩打斗所吸引,但此片其实蕴含着对于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哲学思考。本文梳理了它的哲学和文学的远近背景,这能帮助我们了解西方现代哲学的动向,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学术探讨如何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影片牵动欧洲哲学界
世界上很多哲学家和文化研究者正在对《黑客帝国》作出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思考。美国人威廉·欧文(Williamlrwin)所著的《黑客帝国和哲学》分析了现实与虚拟世界、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所谓哲学,不就是对各种关系的思考吗?这个思辨游戏在《黑客帝国II》上映之后继续进行。
今年6月22日,巴黎蓬皮杜中心的文学沙龙召集了一个哲学圆桌会议,大题目为“现实的荒漠”,这是为正在热映的《黑客帝国II》而召开的。一个大众文化的宠儿,美国制造,何以让这些法国知识分子产生思想碰撞的冲动?“在黑客帝国中重现的东西,正是高深莫测的康德主义。”法国哲学家扎拉德表述了自己对“黑客”的仰慕之情,并无半点扭捏。
法国《新观察家》杂志说,《黑客》系列突然唤醒了人们在这十多年里沉积下来的对哲学的诠释热情,柏拉图、康德、尼采、超验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理论,都被赶到这个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思想被不同口味的人放上不同的摊位,供“黑客”Fans们各取所需。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哲学“矩阵”,柏拉图和康德或许会颇有兴致,看着自己的思想被好莱坞附体于一个需要“*,很多*”的酷哥身上,对青少年来一次哲学入门的启蒙。
本片编导沃卓斯基兄弟据说都是书虫,哥哥拉里喜欢的是哲学,佐葡萄酒;弟弟安迪爱科幻小说,配黑啤。在拍《黑客》系列之前,两人的电影从业经历基本空白。《黑客帝国》的剧本大约1995年就写好了,当时没有人能看懂——到现在为止,看晕的人还是多过看懂的人,这或许可以证明两人的哲学天分?
据说沃卓斯基兄弟在开拍《黑客帝国》第二三集的时候,吩咐演员在看剧本前要先看当代法国大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著作。事实上,在《黑客帝国》第一集中,细心的影迷就发现鲍德里亚的书《拟仿物和拟像》(Simulacres
et Simulation)是尼奥手中的道具。
《新观察家》的记者采访鲍德里亚时发问,人们发现《黑客帝国》明显从他1981年的著作《拟仿物和拟像》一书中掠美,对此他是否感到惊讶。鲍德里亚哈哈一笑:“沃卓斯基工作室确实在第一集完成之后和我联络过,希望说服我加入到他们的后传工作,但这显然是个难以想象的提议。”但鲍德里亚还是不吝大师的身份,和记者八卦了一番《黑客帝国》的哲学符号问题,他说,《黑客帝国》系列把“现实的荒漠”这一命题做到了极致——机器设备的扩张不可阻挡,人类没有第三条出路:要么在数字化的系统里被数字化,要么被系统抛离到边缘。
美国学者斯·贝斯特道·凯尔纳在《后现代理论》中说,鲍德里亚最好的作品可以与菲力浦·狄克、威廉·吉布森等人的小说一并来读,它们都是提出了对未来世界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好地说明了当前高科技社会的实际状况。这些小说具体化了后现代范畴,而且鲍德里亚本人也深受这类小说的影响。
鲍德里亚1995年的著作《完美的罪行》中有这样的警句:“影像不再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不再能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虚拟的实在。”这也许可以当作《黑客帝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