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网络 O2O 平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20: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38
先说观点:建筑设计的O2O平台,很难很难,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短期也难有成功的。
从建筑师公司转行为建筑师O2O平台,几乎是很多建筑师自然而然想到的转型方式-----把本来就存在的炒更行为,变成网上平台的撮合交易, 好像挺顺其自然的“互联网+建筑设计”。但是实际分析下建筑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这条路很难走得通。
1、建筑设计是复杂服务,这种非标准产品的网上交易难以处理。电商的交易品都是标准化产品,找钢网这种,也是标准化产品。服务类的没法标准化,尤其是建筑设计这种。其实看看威客网站曾经走过的路子,就可以知道,简单服务做网络交易平台可以,复杂服务的交易平台从来没解决过。建筑设计有设计国家规范标准,但是没有设计品质标准,如何保证设计高品质?就连经验丰富的开发商也要专门的设计部对接,网络平台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办法去定义建筑设计这个服务的标准和边界。如果是一单一单的处理,那么网络的平台化效应就完全没了,那还不如开个设计院呢!
2、建筑设计的供求关系一边倒,完全是买方市场,需求方说了算。需求方的主力——开发商,根本没意愿去网上找设计师或者设计单位,反倒是要想给知名开发商做设计,设计院先要进入其设计合作方目录,也就是有进入门槛。最大的买方不在这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就处境很尴尬。也有平台在解决这个问题,八戒工程网,利用平台资源,对接了大量*项目放上去,按理说能吸引设计师/设计院,实际上还没火起来,现在也只是摸索中。
能不能像国外,比如日本,有很多小业主甲方,就是一栋“住吉的长屋”什么的这样的项目呢? 也不成,天朝法律,土地公有,私人没权利开发,搞房地产开发资质要求高,资金要求高,出让地块也得3000平米起。城里就别想找到私人业主,或者小项目。农村建筑还可以做作,量太少。
3、建筑设计的资质门槛。现实中,不需要资质的设计是很少的,一旦需要资质——维持一个甲级设计院资质费,就得大几十万。设计院人员有限,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大型项目(参见第二条),全是些小单子,那么没法有规模效应,设计院不愿意把人力浪费在小项目上,宁可闲等着大项目来。(再小的项目,至少每个专业也得配一个人吧!),如果是自由建筑师或者炒更这种,又没有资质,只能做些不需要资质和盖章的项目——一般都是小项目或者农村民宿这样无需报建的。于是平台项目又会变得没有吸引力。
4、工程风险:建筑设计有工程的风险,设计不合理的工程事故风险,必须是公司主体承担, 公司是有限责任制,大不了赔偿完注册资金。个人是没办法单独承担正规立项的建筑设计的。也就是这个行业天生需要一个公司主体来承担风险。在注册师个人执业还没开始,设计保险也没普及的现在,没法有合适互联网平台的设计方主体来承担风险。这个反过来也会影响甲方的意愿——做设计的什么责任都不承担,那么为什么在网上找设计师,而不是找身边熟悉可信的?
5、交易风险:设计平台类似威客网站的模式,是低价投标,参加投标可能一毛钱没有。万科3P平台,与上面不同,有开发商项目,价格也合理,但是这种是开放式投标,这让很多小公司没法承担,每一次都是成本打水漂,投几次不中,就会垮掉了。平台本身也没有制约甲方的手段,万一甲方拿了设计方案,毁约,不认账,把设计思路给自己的常用设计院去做,平台可不像淘宝可以中间仲裁。交易风险很大,愿意冒险尝试的设计院就少了。
另一种交易风险是平台的,即使真撮合交易了,那么下一次设计,甲方和设计院,就直接绕过平台交易了,平台变成一次性平台。平台的风险变得巨大。
6、建筑师尊严:淘宝初期,就是让那些买卖伪劣货品的街边小摊贩把店开到网上,慢慢洗白升级到现在的天猫。建筑师从来都是以社会的精英阶层自居,虽然现在是服务业,但是都想着站着把钱赚了。现在去交易平台,待价而沽,斯文扫地。大凡有些建筑梦想的建筑师,有能力的建筑师,可不像淘宝初期的小贩,不愿意去交易平台自降身价。设计类行业大都如此,讲究出身师承,圈子人脉。所以设计平台只能吸引些学生或者普通设计师,就更难在建筑圈有影响力,反过来又*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