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20: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6:08
写作背景: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扩展资料
《凉州词二首》的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6:08
一、写作背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6:0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我是您的夏天老师,很高兴为您服务,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请不用重复询问哦。我将以最快的速度回复您,人工解答排队中,过程比较拥挤,请原谅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一定全力以赴,化忙碌为动力,全心全意为您提供一个完美的答案。平台回复时效为24小时内。请保持耐心等待~你好,凉州词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王之涣的诗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全诗如下: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6:09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6:10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