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教学目标陈述必须符合什么要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6: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22:45
陈述性知识是一种个体具有明确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通常包括有关某一具体事件、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以及反应真理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等,主要用以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是描述性的,其认知单位是命题。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属于陈述性知识。任何一门数学课程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开始构建起来的,《数学分析》包含着大量的该类知识,因此,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1学与教的现状
1.1学生的学习现状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该类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层次,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对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定理的发现过程较为漠视、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较差;解题方法呆板、不能举一反三;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学生不重视理解,其次学生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来理解。
1.2 教师的教学状况分析
《数学分析》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采用的多是“讲授法”,整堂课由教师一个人完成,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少,显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复制”和“拷贝”,并不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发展是以学生对事物理解为起点的,换言之,这种传统数学教学无视学生主体的思维活动,忽视学生的理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此种教学现象提出尖锐批评:“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由于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死记硬背,这无疑强化了机械训练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 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且还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智力发展。另外,由于学分制的执行,部分教师出于自身利益,在教学中过分迎合考试,在教学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趋势。
2数学理解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要解决上述问题,加强数学理解的教和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 “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理解是学习的基础”。而对于数学学习而言,理解就更不可或缺。这是由于:首先,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并且它主要是借助于逻辑符号、语言文字、图形来表达前人的知识经验。这些特点使得“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离开理解去学习数学,那么只会得到一些机械的、空洞的数学符号、概念等,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也不能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其次,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在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如果离开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离开了数学知识的丰富与融汇贯通,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理解是数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关键,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奠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中“理解”是首位的,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3促进陈述性知识数学理解的教学策略
如前所述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数学概念、命题、公式、法则、定理、公理等方面的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表象、线性排序等三种形式作为基本表征单位。命题相当于头脑中的一个观念,一个命题被看作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一个命题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命题相互联系组成命题网络。表象表征是对事物的知觉特征的保留,是一种连续的,模拟的表征。线性排序是对一系列元素所作的线性次序的编码。在人的知识表征中往往组合了命题、表象及线性排序,从而形成对知识的综合表征——图式。Anderson认为:“图式是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性既可以是知觉性的,也可以是命题性的。”显然,图式包容了命题网络,因为命题网络并不对可以知觉的规律性做出编码。Gagne对图式的特征作了更细致的刻画:①图式含有变量;②图式可按层级组织起来,也可以嵌入另一图式之中;③图式能促进推论。
以“函数 在点 连续”概念为例,它是由式子 定义的。学习者首先需在对函数 在点 的极限 、在点 的函数值 和 这三个命题表征的基础上形成构成一个概念自身的命题网络。其次,学习者需要明晰函数 在点 的极限和在点 的函数值 之间的关系。再次,学习者还要理解函数在点 连续的图像特征,即对函数在点 连续的概念进行表象表征。经历了上述三个步骤,学习者就会获得函数在点 连续的概念的图式,这个图式含有变量(如可从代数和几何图形上判断函数在点 是否连续)。同时,这个图式是按层级( 、 为一层,“=”为一层)组织的,而且能促进推论(如若知道函数 在点 连续,则 和 均存在,且二者相等;若知道函数 在点 不连续,则 和 均存在,但不相等,或者 、 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笔者认为要实现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能形成完善的图式,而要形成完善的图式必须采取数学理解式的教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22:46
从新课程标准的条件理念出发,具体的教学目标陈述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二是陈述语言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这里介绍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