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4:5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29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起就被确立为官方正统学说。儒家所构建的纲常伦理体系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行为处事的法则,忠孝节义的观念深植每一个华人的心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古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不能替家族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被看作不孝顺的表现之一,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不孝是指什么呢?相信很多朋友不一定知道,不妨跟着小编了解一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俗语最早出现在孟子的著作中,不过其原意和后来人们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孟子·离娄上》中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古语中,数词一般表示虚数,不像我们今天表示确指,也就是说,“不孝有三”意为不孝的表现有很多。“无后”,后来的人一直了解为没有留下后代,但很明显最初并不是这个意思,孟子所说的“无后”讲的是做子女的没有尽到应有的本分和责任。因为舜娶妻时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告知,这在当时是多少有违常理啊,正所谓婚姻之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舜的作为既不合礼数也不合孝道。
那么,后来谁又最早对这句话做出了解释使它有了今天的含义呢?
原来这全要归结于汉代的一位文人。此人名叫赵崎,曾作《十三经注疏》,在书中,他说:“于礼有不孝者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他认为不孝之人有以上三种表现。
对于第一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不得不说是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发展。阿意曲从,意为对父母长辈无条件阿谀奉承,就算知道他们犯有错误,做事不合理,也不能指出说明,这个思想最早出自孔子的《孝经》。孔子说:“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子对父要绝对的服从,显然是不理性的,对父母错误的决定也盲目支持,最终可能会陷他们于糟糕的境地。所以,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成熟,儒士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反是不孝的表现。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原意是本来家庭就贫困,父母又日渐年老,当子女的却还不上进,不去谋取一官半职获得俸禄来供养父母,这也是不孝顺啊。
如今的社会,人的出路有千万条,不一定非得通过当官获得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但道理都一样。家贫亲老,若孩子无所事事,不努力工作改善家人的生活,那也无异于不孝子。
最后一点,“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显然是赵崎个人的观点,在他觉得,所有的不不孝中,最严重的就是不替家族延续香火,断绝了子嗣。古代,人丁兴旺是家族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中男丁比女娃又更加重要,这大概源于千年前宗法思想的影响。
父母双亲年老以后,就会把期望放在下一代身上,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是晚年最幸福的事,相反,老年孤苦,家族后继无人,内心的辛酸可想而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29
另外两个不孝分别是指做人做事不仁义是为不孝,没有读书考取功名是为不孝。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29
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其他两不孝意思就是六亲不认和不事劳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30
不孝一:一味顺从,父母有错不劝说,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不孝二:家境贫寒,父母年老,自己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31
孟子 离娄篇: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另外两个不孝是家穷亲老和不娶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