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7: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8:57
唐代(618年-907年)是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代,更是一个诗的时代。闻一多先生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是诗成就了唐代的辉煌,如果没有伟大的诗人和诗作的涌现,恐怕泱泱大唐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清朝乾隆年间编校的《全唐诗》以及《补编》收录了五万五千多首作品,如此篇帙浩瀚的诗篇到现代仍然熠熠生辉,润泽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了解唐诗,大体可以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来入手。这四个时期各有鲜明的特点和代表诗人以及反映不同时期精神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沿着这条主线走进唐诗的世界吧!
初唐诗的意气风发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是开启初唐昂扬诗风的少年天才,他们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新而严肃的自我。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王勃的赠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窥见一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送别诗的经典之作。首联分别写送别地和朋友要赴任地的风貌,颔联说明离别的原因,颈联道出友情之深厚,哪怕山川阻隔也如同比邻,尾联叮嘱朋友不必因为离别而泪沾衣襟。作品中完全没有以往送别诗中悲伤缠绵的情绪,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了临别时的经典赠言,一直传诵到今天。
盛唐诗的*荡漾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诗达到了全盛的高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盛唐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这一时期出现了孟浩然、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他*饱满,精神蓬勃,作品中也散发着这种气息。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不惜金钱设宴为李白践行。诗人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离开座位,拿出宝剑,举目四望,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动作,把一个内心苦闷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用“冰塞川”和“雪满山”写道路的艰难险阻,然后忽然想到两位在*上开始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吕尚和伊尹,诗人从而信心大增。可是这并不能完全冲淡横在眼前的现实的阻隔,诗人再一次发问“这么多的路,我应该走向哪里呢?”这是感情在矛盾中的回旋。但是李白终究是李白,他绝不会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赤子之心终于使他走出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音。他相信终有一天会像挂上云帆的船,长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在这首只有14句82字的七言歌行中,诗人的思绪激荡纵横,气势宏大磅礴,走过了失望-彷徨-希望-犹豫-希望的心理过程,最终唱出了向着希望迈进的坚定意志。展示了诗人经过重重矛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情调。难怪余光中先生要盛赞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中唐诗的沉郁顿挫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杜甫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败过程中的代表诗人。这一时期,作为盛唐诗歌主要特征的*的表现受到了抑制,诗歌中豪迈自信、神采飞扬的个性逐渐开始减退。杜甫的作品从前期《望岳》的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转为后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代表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征。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弥漫着一种严肃的写实主义精神,对民众的疾苦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也有深沉的担忧。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五言律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开头赫然一个“国破”,瞬间把读者带入了惊心动魄的境地之中。山河虽然依旧,但在战火中,城已经是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荒芜一片。诗人记忆中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满眼的杂草!“国破”和“城春”的意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加上一个“深”字,这荒凉的景象更加让人心有戚戚焉。虽然现在是春天,一片鸟语花香,可是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也不禁落泪,听到鸟鸣却心惊胆战。这一联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深沉感情。战争接连三个月不断,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结束,已经好久没有收到妻子儿女的书信,家人生死未卜,这时候多么期盼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家人境况的焦虑,使诗人本来已经白了的头发更加稀疏,连发簪也插不住了!尾联从头发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更加体会到诗人忧国、思家的真实形象。这首诗情景交融、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晚唐诗的哀婉衰飒
晚唐时期诗人们更能够感受到个人在历史和命运中的无奈。他们使用精致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内心体验,创造出幽美深婉,还有些颓唐的诗境,开辟了一片新的诗歌天地。我们来欣赏一下李商隐的七言律诗《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连续用两个“难”字更加突出了别离的苦痛。颔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就像春蚕吐丝,直到丝吐完了才会甘休,就像蜡烛,到了完全燃掉才会停止。颈联猜想对方因为思念而云鬓渐疏,会因为晚上吟咏相思之词感觉月光之寒冷,更加反映出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尾联想象更加具体,思念更加深切,自然会燃起要与对方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她。作品从头到尾都渗透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其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中国已经成了千古吟诵的名句。
唐诗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更是许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学及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韩国唐诗研究专家金俊渊先生,称中国为“唐诗的国度”。通过体会唐诗之美来了解中国文学以及文化,相信大家会发现一个文雅而富有情趣的中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8:57
唐代(618年-907年)是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代,更是一个诗的时代。闻一多先生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是诗成就了唐代的辉煌,如果没有伟大的诗人和诗作的涌现,恐怕泱泱大唐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清朝乾隆年间编校的《全唐诗》以及《补编》收录了五万五千多首作品,如此篇帙浩瀚的诗篇到现代仍然熠熠生辉,润泽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了解唐诗,大体可以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来入手。这四个时期各有鲜明的特点和代表诗人以及反映不同时期精神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沿着这条主线走进唐诗的世界吧!
初唐诗的意气风发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是开启初唐昂扬诗风的少年天才,他们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新而严肃的自我。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王勃的赠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窥见一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送别诗的经典之作。首联分别写送别地和朋友要赴任地的风貌,颔联说明离别的原因,颈联道出友情之深厚,哪怕山川阻隔也如同比邻,尾联叮嘱朋友不必因为离别而泪沾衣襟。作品中完全没有以往送别诗中悲伤缠绵的情绪,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了临别时的经典赠言,一直传诵到今天。
盛唐诗的*荡漾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诗达到了全盛的高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盛唐诗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这一时期出现了孟浩然、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他*饱满,精神蓬勃,作品中也散发着这种气息。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不惜金钱设宴为李白践行。诗人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离开座位,拿出宝剑,举目四望,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动作,把一个内心苦闷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用“冰塞川”和“雪满山”写道路的艰难险阻,然后忽然想到两位在*上开始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吕尚和伊尹,诗人从而信心大增。可是这并不能完全冲淡横在眼前的现实的阻隔,诗人再一次发问“这么多的路,我应该走向哪里呢?”这是感情在矛盾中的回旋。但是李白终究是李白,他绝不会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赤子之心终于使他走出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音。他相信终有一天会像挂上云帆的船,长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在这首只有14句82字的七言歌行中,诗人的思绪激荡纵横,气势宏大磅礴,走过了失望-彷徨-希望-犹豫-希望的心理过程,最终唱出了向着希望迈进的坚定意志。展示了诗人经过重重矛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情调。难怪余光中先生要盛赞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中唐诗的沉郁顿挫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杜甫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败过程中的代表诗人。这一时期,作为盛唐诗歌主要特征的*的表现受到了抑制,诗歌中豪迈自信、神采飞扬的个性逐渐开始减退。杜甫的作品从前期《望岳》的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转为后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代表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征。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弥漫着一种严肃的写实主义精神,对民众的疾苦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也有深沉的担忧。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五言律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开头赫然一个“国破”,瞬间把读者带入了惊心动魄的境地之中。山河虽然依旧,但在战火中,城已经是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荒芜一片。诗人记忆中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满眼的杂草!“国破”和“城春”的意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加上一个“深”字,这荒凉的景象更加让人心有戚戚焉。虽然现在是春天,一片鸟语花香,可是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也不禁落泪,听到鸟鸣却心惊胆战。这一联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深沉感情。战争接连三个月不断,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结束,已经好久没有收到妻子儿女的书信,家人生死未卜,这时候多么期盼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家人境况的焦虑,使诗人本来已经白了的头发更加稀疏,连发簪也插不住了!尾联从头发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更加体会到诗人忧国、思家的真实形象。这首诗情景交融、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晚唐诗的哀婉衰飒
晚唐时期诗人们更能够感受到个人在历史和命运中的无奈。他们使用精致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内心体验,创造出幽美深婉,还有些颓唐的诗境,开辟了一片新的诗歌天地。我们来欣赏一下李商隐的七言律诗《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连续用两个“难”字更加突出了别离的苦痛。颔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就像春蚕吐丝,直到丝吐完了才会甘休,就像蜡烛,到了完全燃掉才会停止。颈联猜想对方因为思念而云鬓渐疏,会因为晚上吟咏相思之词感觉月光之寒冷,更加反映出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尾联想象更加具体,思念更加深切,自然会燃起要与对方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她。作品从头到尾都渗透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其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中国已经成了千古吟诵的名句。
唐诗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更是许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学及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韩国唐诗研究专家金俊渊先生,称中国为“唐诗的国度”。通过体会唐诗之美来了解中国文学以及文化,相信大家会发现一个文雅而富有情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