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09 06:4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1:33
几张简单的财务报表几乎包含了经济学的全部要义,其中的现金流量表更是表中之王。庞先生可以转移成本,可以通过挂账来虚增利润,但是他无法制造出经营活动的正现金流。这张表让虚假盈利无可遁形,在经济学上极具研究价值。如果用这张表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及即将发生的中国大萧条进行现金流研究,不但可以定性、甚至可以定量地揭示出这些经济体在崩溃前早已失去了效率,其经营活动反而让现金流持续丧失,一直是靠增资和借款(即债务推动)获取现金流艰难(同通胀及资本外流搏斗)地维持虚假繁荣的。一张现金流量表就可以轻松地揭开经济繁荣和萧条的秘密,这确实令人称奇。一、现金流的经济学含义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其获利能力,亏损企业的经营已经失去意义,所以越早关门越好。企业的获利能力在财务层面表现为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流的能力;这在经济层面反应的是其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在行为层面反应的是此项行为理性的大小。它有三种基本方式获取现金流:1.股东投入(实收资本);2.负债(借款);3.经营活动获得的现金流。其中1、2项的现金流是资本投入,两者所有权不同,但资本属性一样;3项是反映了企业真实的获利能力(它区别于高应收款但现金流下降的虚假盈利)。如果企业能够获取高经营现金流,说明该企业实现的收入是有效需求提供的,其收入远大于成本,其经济行为是得大于失,是非常理性的行为。反之,如果不能获取经营正现金流,而是靠借款或股东增资获取现金流的,这家公司就是典型地“吃老本”的庞氏公司,先吃自己老本,然后再借钱去吃别人老本,最终演变成一场共同破产的庞氏*。从财务角度来看,这是一间赔钱的公司,做得是“一赔到底”的买卖;从经济层面来看,这种公司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毁灭财富;从行为层面来考察,其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地回报(多劳少获)或者付出的代价超过实现的好处,此项行为失去了理性和意义。二、苹果公司与牛排店苹果公司是资源使用的楷模,是少劳多获的典范;由于产品十分符合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该企业从经营中获取了大量的现金流;它既不需要借款,也不要股东增资,账上却还有千亿美元的现金可供分红或再投资,这才叫创造财富!反观中国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就大喊救命,不到股市“增资”骗钱就无以为生。整个中国大“庞氏集团”都是由这些小庞氏公司组成的,他们哪里是在创造财富?!是在“烧钱比赛”!很多无知者们大呼,让银行去“拯救实体”:1、中国企业问题的根本是无法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流。这才“倒*”它们对于融资的依赖达到了“*”地程度;这些企业是陷入了经营困境,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经营状况,它们倒闭得越早越好;否则任何放贷都是“肉包子打狗”,结果是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给了银行。2、利息高就更扯了。这些借款即使不要利息,只收本金,它们都无法归还。闲话少叙。离开了苹果公司,我们再来看看牛排店吧。奴隶们的“余钱”被奴隶主庞先生通过垄断涨价权,以改变交换关系的方式给“没收”了。在奴隶们“喝粥”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本来牛排店是不应该被“制造”出来的(错误投资。因为牛排缺少交换对象,根本无法出售),但是庞先生毕竟不是凡人,他善于“创新”:在奴隶们当下没有“剩余”可供榨取的情况下,又打起了他们“未来财富”的主意;他用赊销的方式,将牛排与奴隶们可能的“未来收入”进行交换,并且将这些“未来收入”以应收账款的名义挂在了账上。可软肋是:1、他的企业无法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流,所以要他不断地补充现金;2、奴隶能持续不断地获得“未来收入”以归还“透支消费”款的前提也是要他永不间断地增资;3、庞先生的融资借债能力不可能是无限的。所以这注定是个“苦*”结果:1、庞先生因“赠送”牛肉给奴隶吃,但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而破产;2、奴隶们欠了一*的债,将世代为奴;3、整个庄园失去了积蓄,经济归零;4、令人惊奇的是奴隶们还豪迈地唱到: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三、中国经济的现金流分析一个国家和一间公司在经营层面的本质是完全相通的。一国获取现金流的方式也等同于一间公司。1、资本再投入—增资通过创造信用从居民手中提取劳力、资源和环境进行资本再投入(通货膨胀税)2、借款即外资流入;3、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流在宏观层面约等于银行存款减去国家创造信用、银行存款倍增数及外资欠款的余额。中国“庞氏集团”由于价格失效,生产资源分配错误,经济失去了效率,人们的劳动失去了意义。这导致它一直无法从经营活动中获取正现金流,这倒*它通过不断发钞和吸引资本流入方式为房地产经济进行再融资。在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经济经营现金流急剧恶化,于是*大手笔地推出数十万亿的资本再投入,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企业获取经营现金流的能力(反而恶化了),这导致债务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这导致整个社会现金流逐渐枯竭(银行空了);一旦无法持续获得外部融资,整个经济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根据庞氏的资金来源,从财务角度推断:一旦中国出现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那么它的融资能力就被抑制住了;一旦丧失融资能力,它的现金流就会立刻枯竭(通缩),资金链咔嚓断裂,整个“庞氏集团公司”不可避免进入破产程序。庞氏*必然破产。本来搞经济是为了赚钱的,如果反而赔本就必须尽早关掉它,否则越赔越多将无法转身。西方国家货币*都是以通胀为目标的,他们深知通胀高企意味着经济失去了效率、意义和理性,结果是劳民伤财还劳而不获;所以他们宁愿经济下滑也不会用通胀*攫取民财去维持那些毫无意义的开支—这开支和秦始皇强迫人们去修长城在经济本质上完全一样。我们明知道产能过剩,东西卖不掉还要继续投资;明知道人们买不起房子还要盖更多,这些投资结果根本无法被人们消费,所以这种投入就是拿代价昂贵的资本打水漂玩儿。现实中没有那么愚蠢的庞先生,一旦牛排店不能盈利,他即刻关门;而*却要挑战经济规律,试图将赔本买卖一做到底,结果是赔得底朝天,让经济倒退数十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1:33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使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免不了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可能性,就免不了产生大鱼吃小鱼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注意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注意经济效益。只讲效率第一,不讲公平,或者仅仅局限于“兼顾公平”;结果只能导致*两极分化,社会消费萎缩。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优胜者通过市场竞争,占有和垄断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这就必然剥夺了那些被劣汰者本应享有的社会资源。正如我们在改革开放这些年里所看到的那样,整个社会的话语权完全彻底倾向于那些先富起来的阶层。我们的一些改革开放具体措施,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照顾那些先富起来的阶层。比如,一面是暴力拆迁,而另一面是房地产暴利和“空手套白狼”;巨额的医疗费用迫使大多数工农群众看不起病;一面是广大工农群众“有病自己挨”,另一面是那些不法医药商却利用种种机会吃回扣发大财。教育产业化,把大多数平民子弟排斥于高等教育大门之外,迫使他们不得不为接受本应接受的高等教育而负债累累。而如果按少数人所说的那样,认为高等教育大门不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而仅仅是向极少数人开放的。那么,当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到来之时,我们的民族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适应这个时代,而大多数人只能*边缘化。那么,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一些外国银行也进入中国。于是,一些人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全盘照搬英国汇丰银行的作法,主张实行银行高收费*,使银行只向富人开放,银行变成富人的理财工具,而把广大工农通过巨额收费服务从银行大门中排挤出去。 显然,不去认真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导致我们的社会日益两极化。从而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彻底失败。我们不要忘记了,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就在于改革旧*变质成为少数人捞 取不法利益的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不是共同贫穷,但也不是只有少数人致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是归全社会占有的,因此,我们的国家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税后利润用于失业者的技能培训以及职业介绍,从而使那些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者重新具备竞争能力,参与经济活动。从而得以致富。只有*,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的消费力不至于萎缩。才能使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必须面向绝大多数人。我们的国家的改革*的设计者必须要公正地通过民主程序制订改革*,而不能关起门来由少数人闭门造车。我们回想一下,当年实行土地承包的改革,就不是由少数“著名经济学家”在象牙塔中制定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才取得了成功。然而,今天,我们国家的那些国有企业改革,无不是在在象牙塔的小圈子中由少数“著名经济学家”制定出来的。我们的改革,本来应当首先依靠广大工人阶级,而事实上我们的改革却只依靠那些象牙塔中的“著名经济学家”。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1: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