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7:0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5:52
(1)冷害
西、甜瓜是喜温作物,春季气温低,瓜幼苗可能会受冻害,症状是幼嫩子叶、真叶表皮细胞组织发白,呈水浸状或黑褐色,严重时干枯死亡。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遇到降温天气,要对幼苗采取防寒保温措施。
(2)沤根
苗床地温过低,光照不足,会发生沤根。表现为地上部叶缘枯焦,生长点停止生长,幼苗不发新根,根发锈,继而腐烂,幼苗易拔起。注意阴天不要浇水,尤其是浇大水,阴天在小苗发蔫时可浇一小水,如果浇大水后阴天,可适当覆盖些干的细土,以降低土壤湿度。
(3)猝倒病
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伏,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
防治方法:
①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床土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将其余的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也可以在播种之前畦面喷洒普力克水剂500倍液。
②严格控制浇水量:播前浇足底水,出苗后严格控制浇水,缺水时可选择晴天上午浇,并注意不要大水漫灌。
③发病初期喷布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3升。
(4)立枯病
立枯病多发生于育苗后期或床温较高时,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和地下根部,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折倒。根部染病多在近地表根茎处,根发锈或腐烂。与猝倒病所不同的是,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布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2~3升。
(5)灰霉病
受害嫩茎呈水浸状缢缩,褐色,叶片变黄,呈水浸状斑,病斑上密生一层灰霉。
防治方法:保护地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每公顷每次37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公顷每次15千克;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5:52
专家解答
(1)幼苗猝倒病①症状。幼苗初发病时,在幼茎接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病斑,接着病部迅速绕茎一周,渐渐变为黄褐色,使幼茎干枯收缩变细。有时发病很快,子叶仍为绿色,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而死。有的幼苗出土前胚茎和子叶已腐烂变褐而死。苗床初期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便可向四周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残体表面及周围地面可出现白色菌丝。
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有机质多的地块菌量也多。春天条件适宜时,病菌借水流、农家肥、农事操作传播。低温(10~15℃)高湿有利于发病,早春育苗和直播时,土温低,阴雨天多,管理不良,常引起该病大发生。
③防治措施。苗床要选在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以无病新土为床土。旧床土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克,或*400毫升加水10~13升泼浇,用薄膜覆盖闷4~6天,打开晾两周,待气味散尽后方可播种。加强管理,尽可能提高地温,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控制浇水,适量通风,降低苗床湿度,增加光照,培育壮苗。出现少数猝倒病苗要及时拔除,然后以药土填穴,或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主要喷幼苗及根际土壤。喷药后,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2)幼苗立枯病①症状。种子萌动后出土前感染可造成烂种。出土的病苗,茎基先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凹陷、干缩、倒伏,病部可见白霉。大苗感病,病苗直立不倒,病部可见网状褐色霉层。
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能侵染多种植物,又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长期存在。病菌通过流水、菌土、菌肥、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从幼苗根茎的伤口,或直接穿皮侵入危害。偏低温(15~20℃)、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
③防治措施。同幼苗猝倒病。
提示板
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是甜瓜苗期两种常见病害,二者病原菌不同,发病症状不同,但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从根本上解决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最好采用无土育苗。如发现局部病害,应采用提早分苗的办法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5:52
(1)冷害
西、甜瓜是喜温作物,春季气温低,瓜幼苗可能会受冻害,症状是幼嫩子叶、真叶表皮细胞组织发白,呈水浸状或黑褐色,严重时干枯死亡。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遇到降温天气,要对幼苗采取防寒保温措施。
(2)沤根
苗床地温过低,光照不足,会发生沤根。表现为地上部叶缘枯焦,生长点停止生长,幼苗不发新根,根发锈,继而腐烂,幼苗易拔起。注意阴天不要浇水,尤其是浇大水,阴天在小苗发蔫时可浇一小水,如果浇大水后阴天,可适当覆盖些干的细土,以降低土壤湿度。
(3)猝倒病
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伏,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
防治方法:
①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床土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将其余的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也可以在播种之前畦面喷洒普力克水剂500倍液。
②严格控制浇水量:播前浇足底水,出苗后严格控制浇水,缺水时可选择晴天上午浇,并注意不要大水漫灌。
③发病初期喷布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3升。
(4)立枯病
立枯病多发生于育苗后期或床温较高时,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和地下根部,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折倒。根部染病多在近地表根茎处,根发锈或腐烂。与猝倒病所不同的是,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病株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布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2~3升。
(5)灰霉病
受害嫩茎呈水浸状缢缩,褐色,叶片变黄,呈水浸状斑,病斑上密生一层灰霉。
防治方法:保护地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每公顷每次37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公顷每次15千克;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5:52
专家解答
(1)幼苗猝倒病①症状。幼苗初发病时,在幼茎接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病斑,接着病部迅速绕茎一周,渐渐变为黄褐色,使幼茎干枯收缩变细。有时发病很快,子叶仍为绿色,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而死。有的幼苗出土前胚茎和子叶已腐烂变褐而死。苗床初期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便可向四周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残体表面及周围地面可出现白色菌丝。
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有机质多的地块菌量也多。春天条件适宜时,病菌借水流、农家肥、农事操作传播。低温(10~15℃)高湿有利于发病,早春育苗和直播时,土温低,阴雨天多,管理不良,常引起该病大发生。
③防治措施。苗床要选在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以无病新土为床土。旧床土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克,或*400毫升加水10~13升泼浇,用薄膜覆盖闷4~6天,打开晾两周,待气味散尽后方可播种。加强管理,尽可能提高地温,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控制浇水,适量通风,降低苗床湿度,增加光照,培育壮苗。出现少数猝倒病苗要及时拔除,然后以药土填穴,或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主要喷幼苗及根际土壤。喷药后,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2)幼苗立枯病①症状。种子萌动后出土前感染可造成烂种。出土的病苗,茎基先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凹陷、干缩、倒伏,病部可见白霉。大苗感病,病苗直立不倒,病部可见网状褐色霉层。
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能侵染多种植物,又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长期存在。病菌通过流水、菌土、菌肥、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从幼苗根茎的伤口,或直接穿皮侵入危害。偏低温(15~20℃)、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
③防治措施。同幼苗猝倒病。
提示板
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是甜瓜苗期两种常见病害,二者病原菌不同,发病症状不同,但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从根本上解决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最好采用无土育苗。如发现局部病害,应采用提早分苗的办法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