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7:0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23:54
大周王朝791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武王发周灭商之后,分封有功之臣,同姓王族自己五帝后人。其中以同姓王族最多。*一方面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一方面加深王权神话思想。
各个诸侯国对于*的感情不同,有亲有疏,为了利息,以尊崇*的目的相互牵制。春秋五霸时期,每一个霸主的出现,都需要*形式上的认可。
齐桓公在具有了称霸实力之后,由*赐予方伯称号,才真正称霸。最不把*放在眼里的秦朝也多次获得祭肉的赏赐。
在春秋乃至战国前期,各大诸侯国由于实力相近,以尊崇*的名义,各国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东周可以获得生存。战国后期,实力平衡被打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一家独大,最终灭掉了东周。周朝灭亡。
事实上,西周末期,各大诸侯国就已经从实力上超越了*。几百年的尊崇*思想深入民心和分封国的相互牵制,延续了周朝几百年国运。
扩展资料
周朝国运绵长,西周和东周前后八百年国运,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于文献中的夏朝,夏商两代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
夏王和商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华夏世界的*格局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方国*。西周之所以能从西部小邦而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有着密切关系。
西周灭商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创制,宗法分封制对周王朝政权的巩固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第二,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第三,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的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第四,周天子并不强大的王权,使得虚君成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
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没有强力控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恰好有利于*的稳定。在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
到了东周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势力衰微,但是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是诸侯的大家长,这种近乎虚置的君权却没有人有能力去篡夺。
如果哪个诸侯有野心篡夺这个似乎已经不强大的君权,势必遭致别的诸侯群起而攻。所以,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很有市场,而楚国的问鼎轻重则会遭致群攻!周朝能够延续国运800年,源自落后的生产力,道德至上以及分封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1:12
共计约791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扩展资料:
*制度
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
周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仅次于周王有师、保两大官僚。师、保即太师和太保,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并且为青少国君的监护者。这种*上的长老监护制度,是从贵族家内幼儿保育和监护的礼制发展而来,并由此形成的一种官职。*政权有两大官僚系统,分别为卿事寮和太史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2:47
791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
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扩展资料:
周朝历史大事介绍: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商朝灭亡。
2、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
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
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
3、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
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
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4:38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88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西周的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
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
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6:46
周朝 (公元前1066 -前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