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党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3: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21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规矩。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规矩约束,允许党的组织和干部在*主张、*执行上各有一套、我行我素,允许广大党员在*上行动上与党离心离德、为所欲为,这个党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在*上就没有作为。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无视党的*规矩,甚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丧失了原则立场。有的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的重大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在处理一些应该由*和上级组织统一决定的重要问题时,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有的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和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等;有的党员干部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甚至专门挑那些党已明确规定的*原则来说事,口无遮拦,毫无顾忌,以显示自己所谓的“能耐”,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丧失人格国格。这些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规矩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不讲*规矩就不能叫*党。因此,必须进一步严明党的*规矩,高悬规矩戒尺。(《北京日报》2015年1月26日)
沈德富:“圈子文化”破坏*规矩
在我国历史上,“圈子文化”由来已久。现实生活中,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仍未肃清。有的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热衷组织战友会、同乡会、同学会之类,看着好像漫无目的,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
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纪律和*规矩。一个“小圈子”好比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把对党尽忠等同于人身依附,把团结等同于结团,相互抱团取暖,党同伐异,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看亲疏,不论是非,*原则和组织纪律则形同虚设,对*生态的危害之大,对*规矩的破坏之深,对同志关系的异化之烈,莫过于此。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广大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上的“明白人”,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报》2015年1月28日)
李 伟:速度不是新常态的核心问题
速度并不是新常态的核心问题,提质增效才是。从国际环境和国内供需条件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较大可能会处在6%—7%之间,当然,这不是一个年度数,而是指一个阶段的年均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只有做好引领新常态这篇大文章,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换”的历史任务。而实现这一转换的重要标志,一是经济*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二是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基本形成。
新常态也蕴藏着新机遇。经济结构调整难免阵痛,但调整成功了将会提升资产质量和产业结构,并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更大的价值;一些传统产业需求虽然饱和了,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需求正在涌现,供给创造需求的空间无限巨大;出口增长虽放缓了,但利用装备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资金输出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迎来了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历史机遇;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会增加成本,但提供需求快速增长的生态产品,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则会带来新的商机。同时,我国人均GDP按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计算仅相当于美国的1/8,居民最终消费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劳动力占比等指标,与美国相比均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内市场扩张、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等都具有广阔的空间。(《人民日报》2015年2月11日)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性
大多数的美国人认为两大政党在国会的主要作为是争斗,而不是合作。而且他们并不认为两党之间的争斗能够起到互相监督而有利于劳动大众的作用。很多美国人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如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近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一个党)还是“两党*”(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属不同的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出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这意味着肯定多党竞争具有互相监督作用和立法与行政权分离具有权力制衡价值的选民所占比例缩小,而且呈不断减少趋势。其二,认为“一党*”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这样的选择显然意味着同认为两党都不代表人民的选择一致。这不但表明否认多党竞争具有互相监督作用和立法与行政权分离具有权力制衡价值,而且否认了普选出来的总统和国会能够代表真正的*。这一部分选民加上认为“一党*”好的选民,占了选民总数将近70%。这同前面提到认为两党都不代表人民的比例数(49%、60%)颇为吻合。面对这些事实,还有什么根据说西方式的“宪政民主”具有“普世价值”呢?(《红旗文稿》2015年第3期)
李成旺:超越历史虚无主义的当代意义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是中国不断探索从落后走向先进道路的历程,是从农耕文明下的宗法社会向现代文明下的法治社会不断前行的过程,这一过程进行得非常曲折。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上世纪20年代伴随着其他西方思潮开始进入中国的。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并有着开创性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是中国人民经过艰难困苦后自觉选择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其他主义和*制度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已表明,任何离开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社会发展趋势,试图用一种预设的合理模式来加诸中国社会现实的探索实践,可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于事无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比如*的理想追求、改革目标与现实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过大的矛盾;纯洁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期许与现实中不少人心中无敬畏、道德无底线现象大量存在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与人与自然关系极度紧张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的不断扩大与人们对公共生活不适应的矛盾;依法治国的时代需求与制度意识淡薄现状之间的矛盾,等等。但要化解矛盾,推进中国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具体分析中国社会矛盾的成因,分析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各因素的基本特点,不断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以先进文化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信仰支撑和价值航向,进而为社会的前行开启真正有益的路径。而“中国全盘西化”论、“英雄史观”、丑化“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等等观点和主张,其实质就在于以一种“预设的先验和应然标准”,来解读中国历史与现实进程的直接结果,它显然不是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出发考察中国社会发展的合理思路,必然陷入到了马克思所批评的历史虚无主义思路之中,因而对其予以矫正并真正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