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崎藤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4:4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5:53
岛崎藤村
(1872~1943)
日本诗人、小说家。
原名春树,别号古藤庵,又号藤生。1872年3月25日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古典学者家庭,卒于1943年8月22日。1887年进明治学院。接受*教洗礼,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共同创办《文学界》,投身于浪漫主义文*动,开始创作新诗。1896年前往仙台任教,创作诗集《嫩菜集》,获得了新体诗人的名声。其后相继发表 《一叶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等诗集。1904年汇编成《藤村诗集》。这些诗讴歌劳动和爱情,要求个性解放,也反映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忧郁的心情。他的诗 以洗练的雅语和流畅的诗体歌咏青春的悲欢,为日本近代诗开拓了道路,对日本现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随后,他的兴趣转向散文,并于1906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破戒》。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不能继续任教。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 藤村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确立。
长篇小说《春》(1908)叙述了《文学界》创办时的情况和他们的文学观,反映明治20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闷,人物原型都是《文学界》杂志同人,因而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
“大逆事件” 后完成的长篇小说 《家》(1910~1911),写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家族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也描写了遗传、*对人的影响,被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和描写世家没落史的《家》,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
1913~1916年间,为摆脱恋爱苦恼而*法国,归来后决心以小说形式进行忏悔并求得新生,其结果是《新生》的发表。藤村最后一部杰作是1929~1935年间发表的宏大历史小说《黎明之前》。该书以主人公青山半藏为中心,表现明治维新前后人们的苦恼,饱含着作者的理想、憧憬、痛恨和怀疑。
藤村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但受到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具有自然主义特点。 岛崎藤村是一位既勇于剖析自己,又敢于揭露社会的作家。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岛崎藤村
(1872~1943)
日本诗人、小说家。
原名春树,别号古藤庵,又号藤生。1872年3月25日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古典学者家庭,卒于1943年8月22日。1887年进明治学院。接受*教洗礼,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共同创办《文学界》,投身于浪漫主义文*动,开始创作新诗。1896年前往仙台任教,创作诗集《嫩菜集》,获得了新体诗人的名声。其后相继发表 《一叶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等诗集。1904年汇编成《藤村诗集》。这些诗讴歌劳动和爱情,要求个性解放,也反映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忧郁的心情。他的诗 以洗练的雅语和流畅的诗体歌咏青春的悲欢,为日本近代诗开拓了道路,对日本现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随后,他的兴趣转向散文,并于1906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破戒》。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不能继续任教。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 藤村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确立。
长篇小说《春》(1908)叙述了《文学界》创办时的情况和他们的文学观,反映明治20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闷,人物原型都是《文学界》杂志同人,因而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
“大逆事件” 后完成的长篇小说 《家》(1910~1911),写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家族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也描写了遗传、*对人的影响,被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和描写世家没落史的《家》,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
1913~1916年间,为摆脱恋爱苦恼而*法国,归来后决心以小说形式进行忏悔并求得新生,其结果是《新生》的发表。藤村最后一部杰作是1929~1935年间发表的宏大历史小说《黎明之前》。该书以主人公青山半藏为中心,表现明治维新前后人们的苦恼,饱含着作者的理想、憧憬、痛恨和怀疑。
藤村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但受到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具有自然主义特点。 岛崎藤村是一位既勇于剖析自己,又敢于揭露社会的作家。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99068.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5:53
岛崎藤村
(1872~1943)
日本诗人、小说家。
原名春树,别号古藤庵,又号藤生。1872年3月25日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古典学者家庭,卒于1943年8月22日。1887年进明治学院。接受*教洗礼,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共同创办《文学界》,投身于浪漫主义文*动,开始创作新诗。1896年前往仙台任教,创作诗集《嫩菜集》,获得了新体诗人的名声。其后相继发表 《一叶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等诗集。1904年汇编成《藤村诗集》。这些诗讴歌劳动和爱情,要求个性解放,也反映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忧郁的心情。他的诗 以洗练的雅语和流畅的诗体歌咏青春的悲欢,为日本近代诗开拓了道路,对日本现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随后,他的兴趣转向散文,并于1906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破戒》。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不能继续任教。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 藤村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确立。
长篇小说《春》(1908)叙述了《文学界》创办时的情况和他们的文学观,反映明治20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闷,人物原型都是《文学界》杂志同人,因而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
“大逆事件” 后完成的长篇小说 《家》(1910~1911),写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家族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也描写了遗传、*对人的影响,被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和描写世家没落史的《家》,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
1913~1916年间,为摆脱恋爱苦恼而*法国,归来后决心以小说形式进行忏悔并求得新生,其结果是《新生》的发表。藤村最后一部杰作是1929~1935年间发表的宏大历史小说《黎明之前》。该书以主人公青山半藏为中心,表现明治维新前后人们的苦恼,饱含着作者的理想、憧憬、痛恨和怀疑。
藤村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但受到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具有自然主义特点。 岛崎藤村是一位既勇于剖析自己,又敢于揭露社会的作家。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5:54
日本诗人、小说家。
原名春树,别号古藤庵,又号藤生。1872年3月25日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古典学者家庭,卒于1943年8月22日。1887年进明治学院。接受*教洗礼,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共同创办《文学界》,投身于浪漫主义文*动,开始创作新诗。1896年前往仙台任教,创作诗集《嫩菜集》,获得了新体诗人的名声。其后相继发表 《一叶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等诗集。1904年汇编成《藤村诗集》。这些诗讴歌劳动和爱情,要求个性解放,也反映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忧郁的心情。他的诗 以洗练的雅语和流畅的诗体歌咏青春的悲欢,为日本近代诗开拓了道路,对日本现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随后,他的兴趣转向散文,并于1906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破戒》。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不能继续任教。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 藤村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确立。
长篇小说《春》(1908)叙述了《文学界》创办时的情况和他们的文学观,反映明治20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闷,人物原型都是《文学界》杂志同人,因而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
“大逆事件” 后完成的长篇小说 《家》(1910~1911),写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家族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也描写了遗传、*对人的影响,被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和描写世家没落史的《家》,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
1913~1916年间,为摆脱恋爱苦恼而*法国,归来后决心以小说形式进行忏悔并求得新生,其结果是《新生》的发表。藤村最后一部杰作是1929~1935年间发表的宏大历史小说《黎明之前》。该书以主人公青山半藏为中心,表现明治维新前后人们的苦恼,饱含着作者的理想、憧憬、痛恨和怀疑。
藤村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但受到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具有自然主义特点。 岛崎藤村是一位既勇于剖析自己,又敢于揭露社会的作家。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299068.html?wtp=tt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15:54
http://ke.baidu.com/view/299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