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0: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00
日前,第七代伊兰特横空出世,在美国正式发布,预计将于第三季度在国内量产并上市。毫无疑问,这款新车将是北京现代今年的重中之重。而对于现代汽车的全球战略来说,伊兰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历史上,伊兰特是现代最重要的一款车,给现代贡献了最多的销量。第一代伊兰特诞生于1990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600万辆,在美国、韩国、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现代汽车来说,伊兰特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丰田的卡罗拉、大众的高尔夫、福特的F150,或者长城的哈弗H6。
北京现代对于伊兰特的渴望迫切
在中国,伊兰特地位同样显赫,从2003年推出第三代伊兰特之后,国内累计销量超过400万辆,当然最近几年,伊兰特地位大幅度削弱,这也突显北京现代对于全新一代伊兰特的迫切渴求。
最近几年,北京现代的日子并不好过,2013年至2016年,北京现代如日中天,曾经连续4年销量破百万。但是2017年北京现代销量直线下跌,只有82万辆;2018年销量进一步下滑,仅为79万辆,同比下滑3.7%;2019年,北京现代的年度累计销量再度下滑到只有68.64万辆。
进入2020年,车市遭遇严重意外,行业紧缩,市场疲软,北京现代顺势跳水。2020年1月份,北京现代销量只有66,085辆,同比暴跌40%,排名被逐出前10,仅仅排名第12名,这是北京现代最近5年来的最低排名,也是前15名车企中,销量下跌幅度较大的车企之一,仅有上汽通用五菱的跌幅比北京现代更狠。
在北京现代整体销量大幅度下滑的大趋势下,旗下各大系列车型也遭遇重度挫折。轿车版块,北京现代销量最好的车型是领动(第六代伊兰特),月度销量只有8866辆,排名只勉强进入前30,不到轩逸/朗逸等领先车型销量的四分之一。
排名第二的轿车为瑞纳,这是一款最低指导价进入4万元区间的廉价车型,即便如此,1月份销量也刚刚超过4000辆;至于曾经被赋予中兴希望的菲斯塔,1月份月度销量只有3109辆,基本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在SUV板块,北京现代的日子也不好过,销量最好的ix25和ix35两款车分别只有3834和3761辆,排名在60名以外,属于典型的非主流,至于其它几款车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就是第七代伊兰特出场的背景,所以今天的第七代伊兰特,对于北京现代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现代急需一个爆款车型单骑救主,重振军心。
第七代伊兰特的产品力
从产品来分析,第七代伊兰特确实也具备出色实力。
1.第七代伊兰特造型大胆前卫。全车采用大量立体型面,除了溜背式车顶线条之外,几乎全部都是水晶切割一样的折角造型,通过非常规的车身线条和打破汽车设计常规思路的外观,绽放出全新设计美感。
2.内饰方面,第七代伊兰特借鉴了飞机驾驶舱的设计灵感,采用了流行的双屏设计,将双10.25英寸液晶仪表和中控屏结合在一起,带来强烈的科幻感,并刺激驾驶*。
3.第七代伊兰特的车身长宽高为4676*1826*1415mm,轴距为2720mm,这个尺寸超过大多数竞争对手,尤其是轴距优势明显;
4.最重要的动力系统,新车将配备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75马力,传动系统搭载6速手动/ CVT变速箱匹配,这明显超过普通*车的动力标准;同时发布的还有Hybrid混动车型。
5.配置方面,新车搭载了智能钥匙,全新的自然语音交互系统,以及带有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高速驾驶辅助等功能的“智心合一”安全系统。
如何命名是个尴尬问题
第七代伊兰特产品力会场不错,不过它还面临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如何命名。
伊兰特在海外并不存在命名问题,从第一代到第七代都是伊兰特。但是在中国,第三代引入中国时候名字是伊兰特,*引入时候改名为悦动,第五代引入时命名为朗动,第六代引入时候命名为领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多代同堂销售,占领更大市场。
伊兰特四世同堂
这个目的后来如愿实现,巅峰时期,伊兰特/悦动/朗动和领动四代同堂销售,四款车型最高月销量一度接近5万辆,但是这种代际分别命名的做法也带来副作用,导致伊兰特自身的影响力下降,明星光环降低,一代名车成为低端车和出租车的代名词,最近伊兰特(第三代到第六代)市场表现窘迫,和*式命名无疑有着关联。
另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是就是雷凌和卡罗拉,虽然雷凌和卡罗拉是完全一致的孪生兄弟,雷凌的价格比卡罗拉还便宜一点,但是雷凌的销量完全无法和卡罗拉相比,甚至很多雷凌车主在给别人介绍座驾的时候,最简单的一句就是,“其实这就是卡罗拉。”
不过伊兰特处境和卡罗拉又不相同,因为卡罗拉一直是丰田在华主力*车的命名,北京现代的主力命名一直在变,从伊兰特到悦动,到朗动,再到领动,和几个兄弟相比,伊兰特本身反而略显低端。所以现在第七代伊兰特命名可谓是进退两难,叫“X动”固然烦恼多多,叫回伊兰特似乎也并非完美无缺。
至于北京现代将如何解决命名问题,我们将继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