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0:5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56
驿路梨花》在作者笔下,三层含义是:一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二是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三是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课文以《驿路梨花》为标题,结尾又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的,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完整有重大的作用.从结构上说,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上说,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多处描绘梨花树林的美好景色,又以花喻人、寓人于花,即人像梨花一样的洁白美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57
【内容提要】元代扈从诗人通过扈从诗这一形式,记录了对元朝实行两都巡幸制度,特别是对从大都到上都沿途的独特而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与众不同的衣食住行、特有的民族生活与劳动方式进行了描写等,是一座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的宝库,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扈从诗 两都巡幸制度 沿途景观 文化意义
扈从诗是皇家之路的见证
元朝实行两都巡幸制度,每年春季五月份皇帝率领大批僚属从大都赴上都,秋季八月份返回大都。巡幸有固定的路线,素有“东出西还”之说,东出即由皇帝的专用御道—“辇路”来上都。所以就有“未暑而至,先寒而南”,“龙岗秀色常青青,年年五月来上京”便是元朝皇帝每年驾幸上都的真实写照。
由于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游牧和狩猎为生,逐水草而居。秋冬违寒,春夏避暑;中原暑热,更不利于大规模驰骋围猎等原因,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气温升高之际,皇帝便率领百官巡幸上都。还有许多蒙古宗王贵族都要来上都朝觐,*和地方上的一些大臣也要来上都商讨军国大事,辅佐皇帝议办政务。元代大量的扈从诗也真实地记录了这一事件。
《马可波罗游记》的有这样的记载:“大汗留居上都,始阳历五月初,迄阳历八月之二十八日。上都,即前述有大草原及竹宫,并驯养海青(雕的一种)之地也。”(见游记第93章)。《元史》卷一四三《马祖常传》:「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惟祖常。」其所以负盛名者,即因每年元帝北巡南旋时,百官例须迎驾于此。元朝文人周伯琦在其《上京杂诗十首》等诗作中写到:“皇图基正统,朔易建神京。”“乘舆绳祖武,岁岁幸滦京。”周伯琦认为蒙古皇帝忽必烈希图根基于全中华之正统,在中国北方兴建了神京上都,车辇心系祖宗武威,皇帝年年巡幸北都。此诗句收入周伯琦诗集《近光集》和《扈从集》。
诗文记载了巡幸的路程。《滦京杂咏》“北顾宫廷暑气清,神尧圣禹继升平,今朝建德门前马,千里滦京第一程。”两都相望不满千里,往来者有四道焉,曰驿路,曰东路二,曰西路。东路二者,一由黑谷,一由古北。(周伯琦《扈从诗前序》)。元代一般人赴上都多经驿路,驿路实际上成为两都间最重要的交通干线。辇路出京西行,由居庸关北口北上,穿越300余里崎岖的山路,到达察罕诺尔(今河北沽源境内)湖畔,再往北100多里,渡过滦河就到达上都城。西还是经西道返回大都。西道从上都到察罕诺尔湖(和来时一样),然后经九连城诺尔和盖里泊(在今太仆寺旗一带),抵达安固里诺尔(俗称鸳鸯泊,在今张北县境内),再南行过野狐岭(今张北县以南),往东返回大都。
诗文记载了巡幸的时间。元代诗人朱有炖《元宫词百章》之十三:“侍从常向北方游,龙虎台前正麦秋。信是上京无暑气,行装五月载貂裘。”“麦秋”见于《礼记·月令》,在四月下旬。麦将熟也。此处用指四月底五月初,麦田渐黄,暑气已至,元帝遂循故事,自大都北幸开平。从宫女口中,述元室故事,故有“侍从常向北方游”之句。欧阳玄《圭斋集·渔家傲南词》记九月故事曰:“龙虎台前驼鼓响,千官瓜果迎鸾仗。”胡助《京华杂兴诗二十首》中:“翠华慰民望,时暑得北巡。”
诗文记载了扈从人员。有后妃、有文武*、有僧侣、扈从军队等。柯九思《宫词十首》有诗:“黄金幄殿载前车,象背驼峰尽宝珠。三十六宫齐上马,太平清暑幸滦都。”在《上都御史台殿中司题名记》中记载天子时巡上京,则宰执大臣下至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国朝旧典也”。元史中也有记载:“每岁大驾幸上都,发各卫军士千五百人扈从,又发诸卫汉军五千人驻山后,蒙古军三千人驻官山,以守关梁。”
诗文记载了皇帝的仪仗。胡助《京华杂兴诗二十首》中:“牛羊及骡马,日过千百群。庐岩周宿卫,马骑若屯云。毡房贮窈窕,玉食罗膻荦。”杨允孚《滦京杂咏》中:“鸳鸯坡上是行宫,又喜临歧象驭通。”张昱《辇下曲》:“当年大驾幸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 均记载了皇帝当时两都巡幸时所乘坐的是象辇。
记载了巡幸时扈路上具体驿站。大口,作为起程导送点和回程迎接点,在驿路中占有重要地位。《析津志辑佚·属县》中记载,“大口,大驾时巡,千官导送至此,其迎驾如之。”杨允孚《滦京杂咏》中记载了在龙虎台奏行程记,夜过居庸关等情形:“纳宝盘营象辇来,画帘毡暖九重开。大臣奏罢行程记,成岁声传龙虎台。” “宫车次第起昌平,烛炬千笼列火城。才入居庸三四里,珠帘高揭听啼莺。”周伯珂《纪行诗》记录了沙岭迎驾的情形:“高岭横天山,土风多国语。白沙深没马,碧草浅连冈。”杨允孚《滦京杂咏》中记载皇帝抵达上都时的盛况:“又是宫车入御天,丽姝歌舞太平年。侍臣称天贺颜喜,寿酒诸王次第传。”扈从诗还记载了皇帝每年在上都待两个多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57
驿路(1956-),当代诗人。本名张益禄,出生于河北沙河,现居石家庄。河北大学经济系毕业。1996年开始写诗。他的诗,主要是科学诗。最好的诗是科学,最高的科学是诗。科学与诗完美的结合,就是科学诗。诗人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仰望星空,感动不已,于是,写下了一首首科学诗。”人与宇宙是什么关系?诗人“乘驾恩维的光舟/回到140亿年之前/宇宙大爆炸现场”。 “奇点”是宇宙源初的爆炸点,好似宇宙的种子。 “奇点”与人的生命有着玄秘的因果关系。 “如果将宇宙纳入一颗心,心,就是宇宙;如果将心充盈整个宇宙,宇宙,就是一颗心。”宇宙,浩瀚、深邃、缥缈,神秘而永恒。你看, 那天体奇观:“燃烧的流星雨”,像“五彩的火焰”;“月全蚀”,传说中,天狗吃月,嫦娥失踪,由太阳、地球与月亮的关系的变化,演绎了“一段曲折悲壮的故事”;此外,“UFO:不明飞行物”,这无端的天外来客,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对科学家来说,科学精神与诗意想象,从来就是结为一体的。诗人致力于用形象思维,以隽永、睿智、质朴、光华的话语方式,使科学诗尽量做到形象生动,通俗明白。他引用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把杠杆、支点、地球三者联系起来,创 作了以杠杆撬动地球的宏大意象。“给我一个支点”,我也能撬动诗歌艺术的顽石。这首诗,正可以看作是诗人的主体形象和美学风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