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2: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47
衙役,吏役名。是衙门里的差役,亦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衙,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行进的样子;旧时为官署之称;唐代皇帝坐理朝政的前殿也叫“衙”;旧时官吏每日到公堂排队参见上级,禀报公事,以及排列成行的事物也可称“衙”,以上义读作yá。
役,拼音:yì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指役使,引申指仆役、差夫,由此引申为动词,指服役、戍边。亦引申指职事、微官、门生等。
役,会意兼形声字。商代甲骨文从人,从殳,殳亦声。表意偏旁人为象形字,表示役的本义与人有关;形旁兼声旁殳为又持械具,表示役的本义与动作有关且表音,役与殳并舌音。在商代,从人或作从卩(jié),构意相同,卩为人之跪跽者(作字形“A”),构意与从人相同。战国时,构件殳或作攴,属于形义相近偏旁之通用,不影响构意;象形的“B”变易为线条化的“C”。商代到战国的这种结构一直沿用到后代,楷书作役。《说文》改变此结构为从彳(chì,道路之象)从殳,属于理据重构,楷书作役。时殳或作“D”(又讹作攵,suí),作役,是役的俗体。形旁彳或多一撇,近似片,作“E”,亦俗体。《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役为正体。本义盖击打人去做事,即役使。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六者为心役”,“心之役也”。引申指仆役、差夫。《五行篇》:“故斯役人之道。”引申指服役、戍边。亦引申指职事、微官、门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