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知音.替罪羊.桃李.汗青.抱佛脚.墨守 的来源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2:3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6

【墨守】:来源于战国时墨子的典故。其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
【抱佛脚】:来源于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即黄庭经)。”
【替罪羊】:来源于一个宗教典故,*教的《圣经》(《旧约》)中有记载。
【桃李】:来源于春秋时期子质和简子的典故。

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

【知音】: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终身不再弹。

【汗青】:来源于古时侯人们用来记事的竹简,是采用青色的竹子,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这样较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知音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引后人有诗赞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后人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替罪羊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 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源自一个宗教典故。在*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在《新约》中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   
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例。《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桃李
一.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二.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编辑本段意思
  桃李——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结果繁多,“桃李满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极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个人,后来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名臣。有人赞扬狄仁杰: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门下了!因此后人就用“桃李”代称学生或所荐人才,如说“某某老师桃李满天下”。

汉青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没什么其他讲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没有太多的含义,多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绿山。为什么史册同出汗、青色发生有关系了呢?   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抱佛脚
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墨守
1. 战国 时, 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   《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 公输 善攻, 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   2. 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嵘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6

  【墨守】:来源于战国时墨子的典故。其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
  【抱佛脚】:来源于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即黄庭经)。”
  【替罪羊】:来源于一个宗教典故,*教的《圣经》(《旧约》)中有记载。
  【桃李】:来源于春秋时期子质和简子的典故。

  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

  【知音】: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终身不再弹。

  【汗青】:来源于古时侯人们用来记事的竹简,是采用青色的竹子,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这样较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7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替罪羊:“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一词。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源自一个宗教典故。在*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在《新约》中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
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例。《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桃李: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汉青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没什么其他讲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没有太多的含义,多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绿山。为什么史册同出汗、青色发生有关系了呢?   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抱佛脚
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墨守
1. 战国 时, 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   《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 公输 善攻, 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   2. 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嵘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7

知音的来源:
典故1·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据《琴操》、《乐府解题》记载: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某天,成连对伯牙说:“我能教你弹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万子春老师,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他善于弹琴也善于移情,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伯牙当然乐意,于是他们就一起去东海。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典故2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

桃李的来源: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育的学生。如果老师教育、培养的学生很多,人们则称“桃李满天下”。那么,为何将学生称“桃李”呢?
在我国的春秋时代,魏国有个大臣名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了。他在北方遇见了一个名叫子筒的人,就向他发牢*,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致于流落到此地。
子筒听了,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据《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六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后来人们把培养人才称做“树人”,把受教育后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称做“桃李”;老师的学生多而广,则称为“桃李满天下”。

古稀来源:
考“古稀”一词,源于杜甫《曲江》一诗,原句为“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比起“而立”等词,唐诗远远没有《论语》那样古老,更不象经书那样有权威。诗的语言,可以对客观情况加以夸张,更可以带有强烈的感*彩。从客观情况来看,人的寿命是否七十岁便是古来稀见的呢?真正的“古人”、大哲学家庄子曾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人生七十,还够不上中寿,怎么能说古稀呢?

杜甫何以会写出“古稀”的诗句,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他自己的心境有极大关系。《曲江》一诗是在安禄山叛军蹂躏长安,“国破山河在……感时花溅泪”的情况下写成的。因此,调子低沉,参证杜甫其它诗作,事理尤为明显。他在《赠卫八处士》中写道:“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时诗人四十八岁,本来正当壮年,而他的朋友竟已半数不在人世。可见,战乱中生灵涂炭,平均寿命很低,也是事实。又杜甫在《野望》中有“惟将迟暮供多病”之句,他时年才五十岁,因重病缠身,已深有”迟暮”之感,当然不会指望自己能活到七十。他以这样的主观条件,发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喟叹也就不奇怪了。

杜甫在诗中偶然写下“古来稀”一语,这在唐代并无影响,不想后世“李杜诗歌万口传”,加之诗人们兢用杜甫的典故,“古稀”之语开始有人引用。较早的是宋代诗人苏东坡。椐《候鲭录》记载,有一举人年六十九,娶妻三十而生子,在庆筵席上东坡赋贺诗说:“令阁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东坡又是大诗人,他的这一笑话不腔而走,推想这也是造成“古稀”流传重要原因之一。到了明朝,乾隆皇帝七十过后仍然身体健壮,他自知必致高寿,得意之下,便刻了一枚“古稀天子”的御玺。不要忘了,这里“古稀”一词只是用于修饰“天子”,历代皇帝大都早夭,寿致七十确是古来稀有。皇帝的自称,对于此词的流行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雅称虽有其相对稳定性,但决不是永世不变的。《礼记·王制》曰:“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杖国”、“杖朝”等遂成年龄雅称。但今天这些词早已淘汰,因为与变化了的现实相去太远,朝廷已不存在,往哪里“杖”(拄拐杖)去?由此想到“古稀”。在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那时“古稀”一词还算符合实际,那么,我国今天平均寿命已高达七十一二,再用此词称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岂不是荒谬绝论?就拿我们钟祥市来说,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人均寿命七十五点八八岁。据2004所7月最新普查统计,全市105万人口中,八十岁以上老人11073名,九十岁以上老人946名,百岁以上老人71名。冷水镇李湾村二组103岁老人闫纯乾幽默地对人说:“我七十岁修飞机场(冷水飞机场),八十岁进林场(村办林场),九十岁进牧场(村畜牧场),一百岁赶市场(挑蔬菜上街卖),再活一百年也不进火葬场。”现在全市广泛流传着:“一百岁好风光,九十岁不算老,八十岁小弟弟,七十岁到处跑,六十岁还挂不上号。”因此,词语的流行并非不可改变,要靠*提倡和引导。我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的美好追求,同时从*到地方各级*对老人出台了一系列优待服务措施,如果再解除“古稀”一词对健康老人心理压力,必将使亿万老者更加长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8

知音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引后人有诗赞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后人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替罪羊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 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源自一个宗教典故。在*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在《新约》中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   
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例。《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桃李
一.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二.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编辑本段意思
  桃李——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结果繁多,“桃李满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极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个人,后来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名臣。有人赞扬狄仁杰: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门下了!因此后人就用“桃李”代称学生或所荐人才,如说“某某老师桃李满天下”。

汉青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但是,“汗”字没什么其他讲解,只是出汗之意;“青”也没有太多的含义,多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绿山。为什么史册同出汗、青色发生有关系了呢?   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抱佛脚
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墨守
1. 战国 时, 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   《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 公输 善攻, 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   2. 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嵘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
知音.替罪羊.桃李.汗青.抱佛脚.墨守的来源典故

【抱佛脚】:出自宋朝王安石与客人的一段对话。王安石曾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后来,抱佛脚成为临时抱佛脚的成语,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求援。【替罪羊】:来源于宗教典故,古犹太人用替罪羊来赎罪。他们每年选一只羊,将其放逐到荒野,象征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桃李】:...

知音.替罪羊.桃李.汗青.抱佛脚.墨守 的来源典故

【替罪羊】:来源于一个宗教典故,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有记载.【桃李】:来源于春秋时期子质和简子的典故.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

...替罪羊、一字师、三不知、东道主、一言堂 它们的来源典故_百度...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2、汗青 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从...

知音.替罪羊.桃李.汗青.抱佛脚.墨守 的来源典故

【墨守】:来源于战国时墨子的典故。其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抱佛脚】:来源于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即黄庭经)。”【替罪羊】:来源于一个宗教典故,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有记载。【桃李】:来源于春秋时期子质和简子的典故。 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

知音、汗青、桃李、桃园、替罪羊、东道主的来源典故。答案要超级短的...

汗青 竹简记事。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故名汗青。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园:?替罪羊: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 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知音、汗青、桃李、桃园、替罪羊、东道主的来源典故。答案要超级短的...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故而后世称学生为桃李 桃园---刘关张结义(如果是桃源则来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人间乐土)替罪羊-- 这是一个宗教典故。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

关于“替罪羊”“三不知”“狼藉”“抱佛脚”“破天荒”的来源典故

替罪羊的故事来源 源自一个宗教典故。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

求下列词语来源掌故

汗青——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②史册。桃李——①桃花与李花: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②《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后因以“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或所教的学生:桃李...

知音、汗青、桃李、乔迁、问津、推敲、点睛的来源掌故

1、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2、“汗青”是史册的意思,。“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桃李: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

知音、汗青、桃李、古稀、孩提、桃园的典故来源

1、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2、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

墨守陈规还是墨守成规 来抱佛脚是什么意思 临急抱佛脚的意思 知墨守白 墨守的反义词 怎么抱佛脚 事到临头抱佛脚 及时抱佛脚 什么前抱佛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英语人名怎么写? 省道逆向行驶怎么处理 &lt;&lt;水果篮子&gt;&gt;里十二生肖俯身的人的名字和介绍 我十八女身高:160.5CM体重:102斤。也就是51kg请问大家,我这样算矮算... 简单数学题,英文 求教一道英文数学题,要求解题过程(马来西亚国中二年级的) 一道英文数学题求解!要过程,急! 中一数学题。只有英文。 家长应该怎样向老师致感谢信呢? 在三角形ABc中,有一个内角为50度,角b=角c,角A的外角的度数为 文言文阅读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的翻译 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的奖项简介 信阳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东晋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分别是哪些? 朱修之列传求翻译 古圣先坚朱焘 有谁知道《宋史·朱焘传》的原文和翻译吗 兰州兽医研究所的预防兽医怎么样?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科研机构设置 兰州兽医研究所是什么级别? 你好,想问兰州兽医研究所的专硕好考不,在那的专硕毕业能不能继续考博?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和兰州兽医研究所哪个好些?销售部和研究所哪个好点?研究生好进吗?待遇怎么样啊? 您好 我看到您给别人的回答~关于兰州兽医研究所 兰州兽医研究所考研问题 今年兰州兽医研究所有公费研究生 兰州兽医研究所.博士后 待遇 兰州兽医研究所 手机怎样开通澳门漫游 柔性石墨盘根的技术参数 柔性石墨盘根的用途及性能 无限自卫权 烟台艳韵东方古装摄影怎么样? 中信银行信用卡开卡要手续费吗 中信银行信用卡说是满足申请白金卡,需要支付66? 申请中信银行的信用卡,需要给制卡费、工本费什么的费用吗? 我就想问问中信信用卡到底骗了多少人的制卡费和年费.客服永远都是无人接听 中信信用卡没激活状态中信银行有没有权利在里面扣制卡费? 南华大学临床专业研究生好考吗?有谁知道往年录取分数线一般在多少左右,急求,3Q 南华大学医学院历年考研分数线 南华大学研究生什么核类专业好,原子核物理真题怎么弄呢?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硕好考吗 2020年南华大学甲状腺外科招研究生多少人? 微粒贷协商还款后余款处理时间 word2007删除东西就出现删除线咋回事 有什么QQ名称好听? 有什么好听的QQ名称? 纯净水桶漏了怎么复原 桶装水漏水 矿泉水水桶漏水生产方该不该赔偿客户损失? 桶装水未开封但是桶子被划破了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