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模式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3: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7 22:17
教室环境布置之座位编排模式摭谈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长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创造了宝贵的集体教学思想。他认为,在集体教学中,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情感交流以及整个教育活动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他主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变化,充分发挥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灵活、科学地编排学生座位。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传统的、单一的座位编排方式无法满足不同课程、不同课型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需要,难以实现课堂人文化、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学习方式走向探究性、合作性的课改目标。基于此,许多老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将几种常见的座位编排模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做个简单介绍。
(一)行列式 这是自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发明分班授课制以来,各学校普遍采用的座位编排模式。因其酷似农田中的秧苗排列,故又称“秧田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整齐端坐的学生全部面向老师,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生之间干扰较少,便于知识讲授和学生书面练习,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隐含“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给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以“我是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暗示,不利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现代教育倡导的平等、主动、合作、探究等教学要求相违背。但在许多城市中小学,学生爆满,一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上百人,只宜采用这种模式。
(二)圆圈式 圆圈式排列从空间上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每个人都能互相看到、互相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形成,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这也是教师们常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在低幼年段,圆圈式座位排列一般不设课桌,非常适合开展带游艺性质的教学活动;在中高年段,这种模式适合各种课堂讨论,它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间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师可以坐在学生中间,也可以在圈中随意走动。当教师站在圆圈*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提出更多的观点和想法。但教师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会背对一部分学生,同时也不易维持课堂秩序。圆圈式要求班级人数不能太多,如果超过40人,必须设置同心双层圆圈。
(三)马蹄式 如果班级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马蹄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编排模式。它适合于教师讲授新课,也适合学生交流讨论,更便于师生开展各种表现活动。前方可以设置讲台,教师也可以到黑板板书,还可随时走到*地带,从事沟通与课堂管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互相对视和倾听,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各种信息。*地带是师生展示的舞台,教学中的各种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歌舞表演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马蹄式还便于变化编排方式,根据需要,可以迅速地将座位调整成圆形、矩形(三条边)或双弧型等。
(四)扇面式 扇面式由梯形式转化而来,梯形式因接近行列式,本文未做单列。扇面式最大的特点是每层都是同心圆的一角,且层与层交错排列,前排不挡后排的视线,所有学生的目光聚焦于一点。扇面式一般不设课桌,有时连凳子也不用。适合于美术写生课、音乐合唱课以及其他需要凝神注视的教学活动采用。扇面式座位排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视觉习惯,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最佳角度。
(五)对列式 对列式借用了“视觉心理学”——坐向效应引发激烈辩论的原理,适合中高年段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我们可以将赞成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列两侧,对教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探讨,这种自主交流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为避免尖锐的对立状态,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可以将对列的一端靠近或相接,成为“V”字型,这样也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或横向而坐,或斜线而坐,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视线斜向交错,减弱了对立性,有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如果班级人数过多,也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单组对列的单元(类似于分组式)。
(六)分组式 分组式在新课改后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它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由于每组只有3-5人,学生心理压力小,能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其自我表现、自主发展的权力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也便于了解学习情况,必要时还可参与小组的讨论。给学生分组时应注意:将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个小组课桌的排列也多种多样,除图示两例外,还有“田”字型、“凹”字型等许多方式。
(七)自由式 自由式是一种理想的座位编排模式。教室内都是装有“万向轮”的单人课桌,平时一般按行列式排列,一旦需要,即可把课桌“万向”组合成任意一种方式,尤其便于分组讨论时自由组合。它能使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更加自主化、多样化。刚开始进行这种编排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之间的互补性提出搭配建议,包括骨干力量的搭配、优秀生与不良学生的搭配、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搭配以及男女生混合编排等等。随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加深,班级内的“万向”组合会越来越优化。
英国学者威尔肯森(Clive Wilkinson)认为“教室的环境布置是学生获得学习机会的关键”。 座位及座位编排方式,无疑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座位编排的方式、方法及心理、心态代表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当然,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座位编排模式也没有万能的,教学情景千变万化,所有的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的编排模式,同时也要考虑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环境设计,使整体设置能体现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灵活选择,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排座位要一定的原则就是:1、尽量好帮差,静配动,中间加班干。2、要照顾视力差的学生,注意他们的位置与黑板的角度,定时循环。3、如果可能的最好就一个月调换一下位置啦。4、注意孤立那些破坏力强的学生,把他们尽可能分开并置于老师容易看到的地方。5、若在班上要进行一帮一活动的话,可考虑有意将一些差生与优生编到一起。 这样编排座位的会相对合理一些。总而言之,座位要根据需要来调换,不能一成不变。
排座位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学生客观生理条件;学生干部骨干力量合理布局,以保证骨干学生作用的发挥。须知,在教师不在教室的时间里,这些同学是稳定班级、形成良好学风、班风的中坚力量。在当前条件下,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是:入学时先按大小个排列,然后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学生可以自愿组合,组合有两个条件:第一,有利于学习;第二,要五厢情愿(座位变动涉及的四个同学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同意)。值得借鉴。我们可以学习。其实,无论如何排座位,我们都要突出学生的生命活力,充分把握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之间的互助、互动因素,不能重秩序,轻生理;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习,轻生命;重学习成绩,轻生命活力。
“生命就是力量”,尊重生命会产生巨大的爱的力量。
座位,其实离生命最近
如今,我所教的二年三班的教室里出现了一种“圆圈式”排座法。上课时同学面对面围坐成圆圈,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是尝试创新教学模式,这种开放式的“圆桌会议”排座方式是首次。
排座位由“秧田”变“圆圈”,“以前只有一个同桌,可现在有四到五个,上课时大家一起面对面讨论,有了问题也能直接交流,感觉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位女生这样说。
学生座位从“秧田式”变成“圆圈式”,变化的不仅仅是形式,而是对师生教与学乃至思维方式的一次“*”。目前在中小学校中排座位基本采用“秧田式”,即大致按照高矮顺序排列,就像在稻田里插秧一样,把学生放到固定位置。然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很明显。有研究发现,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地带的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明显比坐在后排的学生多。“现在,我们让学生按小组围成圈坐,像是开圆桌会议,方便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现在这个班的学生明显比以前活跃,遇到问题也爱讨论了。”
目前这种新型课堂模式也是一种尝试。“教是为了不教,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学习便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
教室的座位由“秧田”变“圆圈”,方便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现在班里的学生明显比以前活跃,遇到问题也爱讨论了。”八年级三班语文老师赵金宝说,“同时‘圆圈’形式的座位,有助于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老师与学生也有更多的交流。”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采取"插秧式"的座位,最大限度维持教学纪律,引导全体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老师的讲授中。在组织讨论交流时可以采取"小组围坐"的形式,这样比较方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并通过优后进生搭配学习,减少后进生学习的困难。在进行研讨活动时,可以采取"圆圈式"的座位,学生围坐成一个圆,老师在中间,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消除后进生的孤独感,培养安全感和参与感,有利于后进生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很活泼,很喜欢表现自己,所以要指引学生学会讨论。”她认为,现在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老师职业的权威感没有以前强,所以要借助同伴的力量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学习成长小组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从学习效果看,老师提问、相互讨论和教会别人(学习成长小组也是孩子们互相教育的形式)三者比较,第三种效果最好。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教师都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来上课,而学生是没有教案的。 现在,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的不是教案而是“导学稿”。“导学稿”由两个文本组成,一是师生共用的“学案”,二是教师自用的“导案”。 上课前,老师会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导案”,这堂课将上些什么内容,要求掌握些什么知识点,准备布置哪几道作业,学生课前都一目了然。 教师上课时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学生哪一部分理解得好,就可以少讲一些,相反,哪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就会多讲一些。 洪塘中学校长杨云生说:“导学稿与教案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习,而后者强调的是教师怎样去教学生。” 课堂多互动 学习更积极 座位排列形式变了,教室里的黑板多了。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大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教师讲课的时间明显减少,增加了课堂问答、分组讨论、个人展示等环节。
学生编座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交流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这个小天地里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共同探索。切忌给“关系户”开特殊位置。
(二)、互补原则:所为互补原则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座位格局,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达到优势互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地发展自我的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男女互补。性别因素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互补和诱导作用。女生含蓄,较内向,善于观察。而男生则较粗犷,喜欢表现,女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注重感情,而男生的抽象思维较强,注重理性。女生较认真细致而男生则较坚毅敏捷等,我们就应该优势互补。
(2)性格互补。不同性格,气质,品德的学生应该坐在一起。教师不妨可以考虑学生的综合情况做出如下的搭配;如独立性与依赖性,浮躁与稳重,缺乏刻苦与勤奋的学生互相搭配。有了这样的性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性格的冲突,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3)成绩互补。要尽量将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者编排在一起,实行智能互补,达到优化组合,共同进步的目的。比如理科成绩好而文科成绩差的和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差的编在一起,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4)环境互补。不同的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个性。如城市与农村,生活富裕与生活贫困,双亲家庭与单亲家庭,这样会使学生都能健康和谐地发展。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不能单独坐在一起,我们一定要把他和那些开朗,积极,心胸宽阔的双亲家庭的学生编在一起。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品行是学生做人的榜样,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必须坚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一个公正可亲的人,他们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班里,必定受到平等观念的熏陶。这也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