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4 08: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7:44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包括有哪些: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是中华民族和谐哲学的根本体现。“和”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意涵深刻的汉字,表达了中国人在身体状态、音乐节奏、精气神色、社会建构、精神信仰等不同层次的理想状态和价值追求。
蕴涵着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人所独有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协和万邦的外交观以及人心和善的伦理观”。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源于中国人感性的人伦秩序观与族群结构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天下情怀和大同理想。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里,存在一个“家—国—天下”的秩序体系。中国人以自我为体认,从自我的生命情感出发,自觉而自然地延伸至家、国和天下的秩序框架。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认为,从内部社会来看,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形态。
从外部世界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美好社会建设为目标的。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具有差序结构的特质,社会关系是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水波”。
而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团体格局,就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每个人与这个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团体结构中的最小单元是家庭、最大单元是国家。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展现了一种看待自我与他者、本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中国人秉持天人合一的思维,个体在东方式的差序格局中的联系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共融共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中国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具有“推己及人”的思维观念和以和为贵的交往伦理,这是儒家忠恕之道的“仁”本思想对人与人之间交往原则的根本约定。
在孔子看来,人类世界的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仅仅要求最低限度的兼容性,而不是最高限度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