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3 06: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4:23
乱世用法家治世用儒如下:
“外儒内法,兼之以道”,儒、道、法三大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它们的区别,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治世用法。
表面上看来可以理解:儒、道的人生态度是相反的,前者主动积极、后者被动消极。因此,“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双方看似是对立的;至于儒、法,则存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都是积极入世,为了建设更美好的社会秩序出谋划策。
但双方的分歧在于方式的区别:儒主张由内到外的主动性,法信奉由外至内的强力约束。但在实际上,三者之间并没有这么泾渭分明,而且互相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三位: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既一脉相承,同时在具体观点上又有所演进。
扩展资料:
孔子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但他的观点并不是完全原创。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他对当时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情况痛心疾首,因此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他的结论是这样:之所以社会动荡,是因为周天子的制度被破坏了,也就是“礼乐废,诗书缺”;而解决的办法,就是要重拾周礼,尤其要明确宗法制、确定名分,即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贵贱有等、上下有序,各人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守规矩,不越位、不僭礼。
如果人人都这样,那社会就变得和谐有序、人民从此安居乐业了。简而言之,孔子就是主张人们自觉自愿地分等级、守规矩。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暴力统治手段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注重德、礼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