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都很好”,你得学会摆脱原生家庭中“苏大强”式的有毒父母_百度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2 02: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08:43
这两天大热的《都很好》,又一次让人们关注到了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剧中姚晨扮演的苏明玉,从小受尽母亲的偏心父亲的漠视,家里的好东西永远是哥哥们的,她什么都没有。苏母可以为老大出国留学和老二结婚把房子卖了,而在老三想要考清华的时候硬说没有钱,偷偷地把她保送到免费师范去,18岁的苏明玉从此与父母决裂,靠打工养活自己,幸好遇到老蒙提携,成就一番事业,活得风生水起。但因为从小的心理阴影,性格冷血坚硬,从不讲任何情面,断绝和苏家一切联系。直至苏母去世,迫不得已因为父亲的赡养问题,重新卷入家庭纷争之中。
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致使苏明玉心中充满暴戾,高中时为了发泄心理的阴暗,她曾经一夜掐断数学教研室所有粉笔。原著小说中写道:“人最悲催的莫过于不能选择出身。别人可以人之初,性本善,而她虽然没有入教,却实实在在地在背负原罪,父母将罪恶将仇恨倾注于胚胎,她是开放于阴暗家庭的罪恶之花。”幸好遇到温暖体贴的石天东,才慢慢放下心头的怨恨。《都很好》的编剧王小毛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找得回来,就是“都很好”;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想要找回来,关键在于成年后的你如何看待这一切,自我修复情感的创伤。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苏明玉一样的遭遇,却没有苏明玉一般的幸运,能够遇见贵人老蒙,逆袭成职场精英;又能够得到暖男石天东全心全意的爱慕,我们只是平凡而微小的存在。如果你也一样曾经遭受过有毒父母的伤害,那么我推荐你读一读这本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
《原生家庭》 的作者 苏珊 · 福沃德 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拥有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在多家心理机构和医学诊所担任心理医师和指导顾问,解除了无数人心灵方面的困扰。著作颇丰,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等,她的书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她和克雷格·巴克合著的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结合自己多年的治疗案例,选择其中一些典型,讲述了有毒的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并给出治疗方案,以帮助那些受到伤害的子女在成年后找回自己,重新回归快乐和自由。最重要的是不再把罪恶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一、有毒的父母
苏珊·福沃德在这本书里,首先告诉我们称职的父母该是什么的样,而后将有毒的父母做个归纳。 称职的父母: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他们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而有毒的父母则可以分为六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性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性虐待型父母。
1、 不称职的父母 ——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 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苏大强”就是这样的父亲,“不作为”,完全漠视苏明玉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漠视苏母的“重男轻女”,只爱他自己,遇见难题只会远远地躲开,做个隐形人。明玉和父母决裂的时候,骂道:“更可笑的是,从小只要我妈打我,你就往厕所跑;只要骂我,你就看报纸,你还像个父亲吗?”
2、 操控性父母 ——“按我说的去做,否则我就再也不会见你!”“你不听我的,以后一分钱也别想得到!”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很多父母的控制欲都很强,要求孩子事事服从,不允许丝毫违抗。大到择业婚姻,小到穿衣吃饭都要依从父母的意思才行。《都很好》中苏明玉想要考清华,却被苏母以没有钱为由偷偷地串通老师,没有和苏明玉商量就把她保送到免费师范去。苏明玉和妈妈大吵一架,激怒了苏母,从此断了经济支援,任她自生自灭。幸好苏明玉够坚强,不服输一切靠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生活中这类操控型的父母,当子女结婚后,就会将子女的另一半当成敌人来看待,处处挑刺。《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不仅每天晚上要拉着儿子陪他抽大烟,还引诱儿子说媳妇的坏话,不停地在众人面前嘲笑挖苦她,甚至在牌桌上故意当着亲家的面来说,最后逼得媳妇自杀。
3、 酗酒型父母 ——天涯上有个帖子讨论:有个酗酒的父亲是种怎样的灾难?楼主自述:“自从我记事以来,听到最恐怖的话不外乎就是别人对我说,你爸又喝醉了,不夸张,听到这句话我的后颈就是一阵阵寒意。更不要提看到喝得醉醺醺的父亲了,因为我的父亲喝醉酒会到处闹事,不是和别人吵架,就是欺负儿女和老婆,想起来头皮都是发麻的。这种感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任何减少,反而越来越恐怖,因为这些年因为他酗酒我受的伤害越来越多,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灵上的。”读着这样的文字,内心涌起阵阵心酸。一个生活在酗酒者家庭的孩子,从小内心就要承受多少荒凉?这样的父亲留给孩子的时间和关爱微乎其微,母亲自己也心力交瘁,孩子只能被遗忘,有时甚至连基本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更别提情感上的支持。“别人家的爸爸带孩子钓鱼、打球、看比赛,而我爸爸从来没有过,他一有时间就坐在那喝得烂醉。”有网友跟帖说。更可怕的是很多酗酒者的子女成年后的配偶常常也是酗酒者。每个人都有重复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论这些情感是多么痛苦又或者对自己有多么大的伤害。重现过去的冲突是因为希望这一次可以让一切进展顺利,最终赢得这场战斗。这种对过去痛苦经历的重现被称作“强迫性重复”。
4、 身体虐待型父母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老话,在我们身边大概从小到大没有挨过打的人不多。其实多数父母都会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孩子在不停地哭泣、烦扰我们甚至挑战我们权威的时候,这种冲动便会异常强烈。我也会在气头上动手打孩子,尤其是在辅导作业的时候,他根本不听你的,你让他写他偏要玩,一眨眼的功夫,就溜得没影子,气得你吐血,打一顿是最简单的让他听话的办法。有时候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多数人能够成功地克制打孩子的冲动,不幸的是,也有不少人无法如此自制。打孩子这种事情会上瘾,虐待型的父母都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毫不考虑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体罚孩子成为他们对抗压力的惯性做法,一有冲动,就会打人。因为这样的父母往往自己就成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暴力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
5、 言语虐待型父母 ——“你要是没有生出来多好!”有的父母会直接、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他们可能会骂孩子愚蠢、没用或是丑陋;有的父母则是通过长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绰号来对孩子发起攻击,却将之解释为“开玩笑”,但孩子却会当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在塑造孩子。你认为他“聪明可爱”,他就会越发地聪明可爱;你认为他“愚蠢”,他便会越发地“愚蠢”,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贴标签效应”。这些负面评价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慢慢内化形成自卑。
6、 性虐待型父母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乱伦或许是最残酷、最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这背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残了孩子的感情。乱伦可以发生在任何家庭,任何职业的人群身上。书中丽滋的继父是一位很有名的牧师,在教会有众多的追随者。道貌岸然,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其实他是个伪君子,因为这个所谓的上帝的信徒正在玷污他十三岁的女儿。到底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发生这样可怕的事情呢?苏珊·福沃德认为:存在比较严重的情感孤立、隐瞒、贫穷、压力大以及缺乏尊重等问题的家庭是乱伦现象滋生的温床。这些乱伦侵害者会通过威胁手段来逼孩子保持沉默,最常见的威胁有:如果你说出去,我就杀了你。如果你说出去,我就打死你。如果你说出去,这个家就完了。等等。孩子们害怕这样的后果,只能保持沉默。将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造成成年后对自我的巨大厌恶。这是一种心理癌症,必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
二、 有毒的家庭体系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都很好》小说看到后半部,苏明哲慢慢揭开苏家的沉痛历史。苏母本身也是受害者,当年被父母所逼,为了帮弟弟进城,不惜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嫁给了懦弱无能的苏大强。外婆折腾妈妈,妈妈折腾苏明玉,女人一代代沿袭着前辈的“教诲”,死不悔改地不拿女人自己当人,这是可怕的灾难。如果你的父母和他们一样有毒的话,很可能你会做出如下自我评价:我没法相信任何人。我不值得被人关心。我永远都不会成功。想要改变,得找到根源,建议你反省下如下几点:
1、 观念 。有毒的父母会认为:无论怎样,孩子都要尊敬父母。凡事必须按照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孩子就该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还有很多观念隐藏在生活里只是没有说出口而已,比如:女孩子就是比不上男孩,女孩子就是要为兄弟牺牲的。《都很好》中苏明玉的悲剧就源于妈妈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观念。
2、 规矩。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与“不要做”。“你要每天8点前到家”,“你不要跟父母顶嘴”,“你不许跟男孩子玩”苏明玉小的时候,哥哥们早餐火腿加鸡蛋,她只有一碗泡饭,更可恶的是还得擦桌子、洗碗、扫地,而哥哥们却心安理得地享受。因为这就是苏家的“规矩”,需要无止境地为哥哥们“奉献”才对。
3、 盲目地顺从。 盲目的顺从形成了我们人生早起的行为模式,也使我们的行为无法脱离这些模式。只有认清我们潜意识里那些具有毁坏性的规矩,让他们现出原形,我们才能彻底抛开它们。这点在老大苏明哲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为了满足苏大强的无理要求,宁可委屈妻子女儿。苏大强搬家添置家俱看见什么要什么,尽挑贵的买,毫不含糊,苏明哲尽管经济紧张却说不出口一个“不”字。
4、 界限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不健康的家庭则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在这样一个关系过度纠缠的家庭里,你需要付出自我,才能换得偶尔的肯定和安全感。从小到大,无论苏明玉做什么,都得不到妈妈的肯定,妈妈要的只是她的认命和服从。反观朱丽的父母,温暖包容,朱丽得到足够的自由,明媚而阳光。
三、 如何摆脱有毒的父母
1、 不必原谅,表达愤怒。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在之前。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一点,苏明玉做到了,对父母的不公正待遇奋起反抗,一点情面也不留。痛快淋漓地与父母决裂,将从小到大的委屈全部倒出来,从此再苦再累也不踏入家门一步。被苏明成暴打之后,干脆利落地报警抓他,她要告诉全世界,她不是好惹的,谁作孽谁承担。
2、 质疑观念。 在你和父母的关系中,你是否觉得让父母高兴是你的责任?如果你和父母抗争就会永远失去他们?你不应该说任何伤害父母的哈,也不应该做任何伤害父母的事?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是,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被父母牵着鼻子走。即使你已经成年,却依然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质疑那些错误的观念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都很好》中苏明哲处处以大哥自居,恨不得满足父亲的所有要求,一开始夸下海口要接苏大强到美国养老,之后又想买个三居室的大房子,包揽所有生活开支。仿佛母亲去世后,让父亲高兴就是他最大的责任,苏大强也紧紧抓住这一点,只有有任何需求也不管合理不合理,立马打电话给儿子。苏明哲就被捏得死死的,要不是明玉从中帮忙,吴非跟他的婚姻也将陷入危机。
3、 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 你对他人的反应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认同感。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当你完成了自我界定的时候——当你习惯于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的时候,当你明确表面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当你对自己愿做和不愿做的事情设定限度的时候——你与父母见的关系必然会有所变化。学会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哦? 噢,我明白了。这样啊。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让我想想。很抱歉让你伤心。记住,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就等于是把大部分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上。表明立场,明确你的想法和信念,什么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有得商量、什么没商量。就像苏明玉一样根本不想过问苏明成的事情,不管苏明哲说什么,没空就是没空,硬邦邦地拒绝,不做任何回应。
4、 学会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好一点,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跟朋友聊聊天。每周列出一份清单,签一份关爱自己的合同。合同里需要包含能为你带来愉悦的休闲活动,比如:看电影、郊游、读一本有趣的小说,不再去想那些负面的东西。苏明玉从不把时间浪费在苏家的事情上,工作的时候全力投入,休息的时候就让石天东好好宠着,他是一个有趣的男人,带着她将童年丢失的快乐都找回来。
5、 与父母对峙。 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如果面对父母的暴怒、谴责、威胁和狡辩时你能坚守立场,那么你将体会到决战胜利的辉煌。与父母对峙的目的是为了:直面他们。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请记住,你尽力摆脱有毒父母,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你自己。只有打破循环,以后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你身上具备改变子女命运的力量。当你自己从内疚、自我仇视和愤怒的家庭遗毒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的子孙后代送上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在苏明玉和石天东结婚前,苏明玉将内心的困惑向老蒙倾诉,她害怕自己太过强势,又重演父母的悲剧。老蒙安慰她,石天东阳光有魄力,不会是下一个“苏大强”,这才让明玉放下心来结婚。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的最后提醒受伤的子女,放弃斗争,淡出向前。《都很好》的小说最后,苏明玉也是这样告诉自己:她得活自己的,对自己好,所有的阴暗必须停止,即使她还有很多仇恨没有清算,还是得停止。否则,她的一辈子都得搭进去。生活的空间很大,到处有海水蓝天阳光绿树,而非小小一屋子阴暗的仇恨,一家子的人在狭小的空间里互嗜。结束过去,最好的办法不是以前常说的一句从此我没有父亲母亲,而是淡出,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就淡淡地交往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和石天东幸福就行。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做什么样的原生父母。
8岁男孩朱尔的一首小诗感动了很多人。名字叫做——《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愿我们的孩子能在爱中成长,长大不要后悔成为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