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1 19: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05:17
专家解答
白粉病是草莓常见病害。保护地栽培由于温度与湿度适合发病要求,所以较露地栽培发病严重。白粉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随病株、病叶等残存于土壤中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靠空气传播。在15~25℃的条件下繁殖蔓延最快。高温、干燥环境不易发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叶片被侵害初期发生大小不等的暗斑,不久叶背面产生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片卷缩、枯黄。幼果受害,果面上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发育,失去商品价值。受害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
(1)减少病菌来源定植前清扫园地,烧毁腐烂枝叶,深翻晾晒土壤。
(2)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茎叶生长过密。经常摘除老叶与枯叶,保证株间通风。
(3)改善湿度条件在棚室生产中要通过通风降低湿度,覆盖地膜防止水汽蒸发。露地栽培雨后及时排水。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浓度为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每隔10天喷施一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叶片。防治白粉病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农抗401水剂20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250~3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也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6号,每667米2350克进行熏烟。
提示板
白粉病主要通过预防来控制。定植前通过清园、晾晒土壤、土壤消毒等消除菌源。在栽植时用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对秧苗消毒,提高秧苗的自身抗病能力。生长期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棚室要进行通风,改变白粉病病菌的生存条件。膜下滴灌能有效地降低棚室湿度,对防治白粉病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05:17
草莓白粉病,用硝苯菌酯(卡拉生)、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乙嘧酚、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嘧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健达)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并且无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