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25 16: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7 18:48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生产成为私人的事情,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为社会承认,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商品能否卖出、卖出多少,即私人劳动能否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承认。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化了;这些本是人所生产出来的物成为商品之后却成为独立于人之外、支配人们命运的异己力量。在身处其中的商品生产者看来,似乎这些物天然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从而产生了对商品的盲目崇拜。对商品世界的这种现象,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此,要找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做拜物教。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9页)。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根源于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借以表现的特定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出现了,一切商品都由货币来衡量其价值量的大小,生产关系进一步被货币化。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绝对形式,货币甚至能购买人的名誉、良心,似乎货币天然就具有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魔力,人们开始崇拜货币,于是商品拜物教进而发展为货币拜物教。而当货币转化为资本一旦完成,资本拜物教也就形成了。社会生活中“物质至上”、“金钱万能”等信条就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以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商品、货币及资本拜物教的通俗表述。 (上述内容选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林海 的感言: 谢谢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