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23: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1
是陈寅恪先生提出来的,出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先生简介江西修水人。历史学家。青年时期曾多次出国求学。先后到过日本、瑞士、德、法、美等国深造。具有运用多国文字语言的能力。对中国历史有精深的造诣。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1930年后兼任*研究院理事。抗战爆发后,随清华大学迁往长沙、昆明,后到香港大学任教。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后,日方人员曾慕名对其进行利诱和馈赠,遭到拒绝,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5年赴英国伦敦治疗眼疾,由于手术失败,双目失明。1946年回到清华大学,参加要求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并在北京高校教授支援学生运动的呼吁书上签名,拒绝领取美援的面粉。解放后,任中山大学教授,*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陈寅恪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在唐诗研究方面也造诣颇深,而尤专于元白。
对元白《新乐府》,陈寅恪认为,“乐天所作,尤胜于元。”“元白新乐府之作,乃以古昔采诗观风之传统理论为抽象之鹄的,而以唐代杜甫即事命题之乐府为其具体之楷模。徽之之作,似尚无模拟《诗经》之迹象,至于乐天之新乐府,则已标明法三百篇。”陈寅恪联系诗歌体裁的发展,认为白居易所创之三三七诗体,是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而成。这种成就与陈子昂、李白改良齐梁之诗的功绩虽不相同,但“其价值及影响,或更较为高远。”关于《长恨歌》与《长恨歌传》,陈寅恪认为,它们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序文与本诗之关系”,而是一个不可分离的共同体,“是一种融古文诗什为一体的新兴文体”,“其优点在于便于创作,其特征尤在具备众体。”
在方*上,陈寅恪提出了“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对白居易的五十篇新乐府,他联系唐代历史,从整体结构上进行分析。认为五十篇依顺序分别记述了唐代自创业至元和时之事。其中《七德舞》以下四篇为一组,冠于其首,包含有“陈述祖宗垂戒子孙之意”;《鵶九剑》“乃总括前此四十八篇之作”,《采诗》“乃标明其于乐府所寄之理想。”此二首为一组,置于其末,“皆所以结束全作,而与首篇收首尾回环救应之效者也。”此外,他还提出一种“比较之研究”法,即就同一性质、题目的作品,考证其作成的年代,“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他对白居易《琵琶行》的研究就是通过比较元稹的《琵琶歌》来展开的。
参考文献:
刘建业 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第1321页.
王洪 田军 主编.唐诗百科大辞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第669-670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2
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理念国学大师是国学泰斗章太炎提出的。章太炎学识增益,遇到良师指点,秉性中的倔强,一直在他性格中彰显。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2
是国学大师吴宓,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而且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史学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3
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理念国学大师是陈寅恪。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54
是陈寅恪,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而且他非常的爱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