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心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帮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9:0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11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多数情况下,视神经损害的原因主要是高眼压,也有少数患者发生在正常眼压,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青光眼的临床特征虽然多样化,但最重要的危害是视功能损害,表现为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一般发生在急性高眼压时,视力下降初期是由于高眼压使角膜内皮不能将角膜内的水分正常排出,结果发生角膜上皮水肿;急性持续高眼压,可使视力降至光感,这是因为很高的眼压严重影响了视细胞的代谢。慢性高眼压及持续高眼压后期造成视神经萎缩,导致视野缺损。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是多因素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机械压迫和视盘缺血。很高的眼内压迫使巩膜筛板向后膨隆,通过筛板的视神经纤维受到挤压和牵拉,阻断了视神经纤维的轴浆流,高眼压可能引起视盘缺血,加重了视神经纤维的损伤,最终导致了视神经萎缩。由于视野缺损的产生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特别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因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没有特异性不易发觉,一旦发现视力下降而就诊时,往往已是病程晚期,视野缺损严重,且不可恢复。因此青光眼强调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青光眼如何分类?
理想的疾病分类既能反映病因和病机,又能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但由于青光眼病因复杂,至今尚没有一个很完善的分类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前房角形态和发病年龄将青光眼分为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导致眼压升高的病因,每一种青光眼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那些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青光眼称原发性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疑青光眼与高眼压症、正常眼压(低眼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瞳孔阻滞、无瞳孔阻滞)、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伴先天异常的发育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是清楚的,根据病因结合房水排出障碍的机制可分出多种类型,大致分为继发性开角青光眼、继发性闭角青光眼和继发先天性(发育型)青光眼。临床上常见继发性青光眼有以下几类:炎性疾病所致青光眼(如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色素性青光眼、剥脱综合征、眼外伤所致青光眼(如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眼内出血所致的青光眼(如血影细胞性青光眼)、晶体异常所致的青光眼(如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或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或激素性青光眼)。
临床上有时见到两种或两种以上青光眼共同出现,称为混合性青光眼。常见临床类型有开角型青光眼与闭角型青光眼混合、开角型青光眼与继发性青光眼混合、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混合、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
如何诊断青光眼?
青光眼病人的治疗有赖于准确的诊断。青光眼病人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3.20kPa(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0.67kPa(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其次应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C/D大于0.6或双眼C/D差大于0.2为异常;视盘沿变薄,常伴有视盘沿的宽窄不均和切迹,表示视盘沿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视盘血管改变,表现为视盘边缘出血,血管架空,视盘血管鼻侧移位和视网膜*动脉搏动。此外,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由于它可出现在视野缺损前,被认为是青光眼早期诊断指征之一。
视野检查对青光眼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因为它代表了视神经的损伤。临床常见视野缺损类型有:视阈值普遍降低、弓形缺损、鼻侧阶梯、垂直阶梯、颞侧扇形缺损、中心及颞侧岛状视野。
通过上述检查,我们可以诊断青光眼,但在开始治疗前还应确定青光眼的类型。首先检查前房角,房角开放者为开角型青光眼,反之则为闭角型青光眼。通过房角检查,青光眼分类诊断仍有困难时,可查房水流畅系数(C值)。C值小于0.1为病理性,压畅比(Po/C)大于 150为病理性,主要见于开角型青光眼。但需注意,闭角型青光眼反复发作后C值及压畅比也可异常。另外我们对一些疑似青光眼可选一些激发试验,以辅助诊断。
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断,首先有眼部或全身病变,当然还有高眼压和视神经损伤。通过房角镜检查,了解造成高眼压的原因是房角关闭还是小梁滤过功能障碍,以诊断是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还是闭角型青光眼
1、什么是白内障
在正常人的眼睛里,虹膜的后面有一个透明的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晶状体呈椭圆形,无色,透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变硬,体积也增大,颜色变为灰色或褐色,年龄越大,这种改变也越明显,核心部的硬化程度也越高。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成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就称为白内障。
2、白内障早期症状
白内障多见于40-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最常见眼病和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中老年白内障多为双眼性,常先后发病。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病眼不红不肿, 不痛不痒,但视力逐渐减退,只觉得眼前有一层白 雾,看东西灰蒙蒙的,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黑点,在光线较强时反而视力差,光线弱时视力较好,有时出现视物弯曲,视物成双或单眼多视现象,特别是在看电视、书、报时,不耐久视,眼胀,干涩不爽,少数人出现眼痛头痛,阅读疲劳,看电视后加重等特殊情况。视物昏花,认为是花眼,且不能用镜片矫正,个别矫正后逐渐的又不适应,随着晶状体混浊晶状核的日趋硬化,则视力减退更加显著,从初期白内障到成熟所需要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2-5年, 也有长达10年或10年以上的逐渐致盲。
3、白内障什么时候做手术好
白内障做手术一定要从全身和眼睛局部情况来考虑,特别是老年人常有多种全身疾病,全身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应在全身情况良好,心脏功能基本正常,血压、血糖控制在大致范围内,身体感染病灶清除,咳喘病灶消失情况下等等,才可能考虑 手术,手术要求眼部没有角膜炎、结膜炎、泪囊发炎和眼底病变,视功能基本正常时进行。一般来说,老年性白内障要等到看不见东西,白内障完全成熟的时候做手术为好。尤其是晶状体完全混浊才是手术的最好时机。但是,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眼科显微手术的普及以及超声乳化等现代白内障摘除置入人工晶体问世的开展,在显微镜下操作,所以手术不一定等到晶状体完全混浊看不见时才做,在病人感到工作和生活有困难,阅读不方便,工作环境以及对视力要求的高低来决定选择手术时间,目前已把手术前的视力提高到0.3-0.4,使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早恢复良好视力,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4、置入人工晶体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做了人工晶体置入手术后,患者视力马上提高,由于失明到复明,高兴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但过了几天或几个月后,视力又不如以前了,甚至出现了严重并发症,这是什么原因呢?置入人工晶体后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首先思想上要重视,不要认为做了手术就万事大吉了,人工晶体置入眼内毕竟是一个异物,如不注意观察或不注意保护,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人工晶体置入手术后一个月内,要每周到医院检查一次,包括视力、眼前节情况及观察眼底。
三、术后一个月内,每日点抗生素和可的松眼药水,还要注意测量眼压。
四、饮食上要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等,同时忌烟酒。
五、术后三个月内仍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不要低头运动,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免过劳,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特别注意不要低头用力。
六、术后三个月应到医院做常规检查,因三个月后人工晶体就比较稳定了,可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5、晶状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晶状体是质地透明的形似凸透镜,它的透明性和功能的维持主要靠房水的营养和晶状体囊膜的通透性,晶状体凸度的调整可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由于晶状体凸度的不断改变,其焦距不断变化,使人眼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目标。
6、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内障的发生与年龄的老化、遗传、免疫、放射线、过度调节局部和全身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7、严重的白内障不做手术有什么危险吗。
由于晶状体大部分混浊,晶状体内渗透压明显增高,晶状体含水量增加,使晶状体体积增大,故又称膨胀期,容易继发青光眼。
8、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好还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好。
最早白内障手术方式有两种:囊内摘除和囊外摘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都是选择超声乳化手术,因为此手术切口小,不损伤角膜内皮,病人术后反应轻等优势。
9、白内障手术有年龄*吗?
因为白内障分为先天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和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所以此手术没有年龄的*,一旦发现白内障就可以选择手术。
10、白内障手术前都要做哪些检查?
(1)血液化验(血糖、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艾滋、梅毒等项目)(2)血压(3)裸眼、戴镜视力测定(4)非接触眼压测定(5)角膜曲率检查(6)眼“A\B”超检查(7)散瞳检查(11)眼前段裂隙灯检查(12)眼底检查(13)光定位检查(14)色觉检查(15)泪囊检查(16)眼电生理检查。
11、心脏病人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心脏病人要以先治疗心脏为主,在用药期间心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均可以做白内障手术。
12、先天性白内障是怎么发生的。
主要因母体孕期及胚胎发育期异常患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关。
13、什么叫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和上皮细胞继发混浊,多呈膜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30岁以上为0.57%,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也可在20~30岁,甚至10岁发病。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的疾病,确切的遗传方式尚不清楚,最可能是多基因多因素遗传。它在近亲家庭中的发病率较高,约5%~19 %,而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达50%。
人群中有下列情况者易患开角型青光眼:
①高眼压。这是第一危险因素,尽管早期没有青光眼性损害,随着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眼压基值不断升高,发生青光眼性损害的可能逐渐增大。
②视乳头陷凹。这是第二危险因素,大而深的陷凹对压力的耐受力差。双侧陷凹不对称一般是后天造成的,且与高眼压有关,陷凹进行性扩大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在视野缺损前。这类人需定期检查视盘陷凹和视野,一旦出现视神经损伤即予治疗。
③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增高,同样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发病率也高。近视眼对眼压升高易感,又因产生陷凹较浅,不易辨认,又因巩膜硬度低,用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常偏低。
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的发生率为12.6%,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⑤全身血管病。特别是低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视盘供血不足,增加视神经损害的危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12
怎样及早发现青光眼
1.头痛:头痛往往是青光眼病人的首发症状。但不同于一般性的头痛可用镇静、去痛药缓解。因为青光眼性的头痛是由于眼压升高压迫眼球组织而产生的只有在眼压下降后才可减轻或消除。青光眼头痛往往还伴有眼眶、鼻根胀痛,单眼的头痛还可表现为剧烈的偏头痛。
2.恶心呕吐: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也是很常见的,但还常伴有腹痛或大便次数改变等症状,用止呕、止痛药物后多可缓解,这是可以鉴别的。而青光眼病发作时的恶心呕吐只有在眼压下降时才会减轻或消除。有时呕吐后眼压反可下降,出现一时性好转,但眼压仍高,虹视、头痛也都还存在。
3.虹视:是指病人发病时,看灯光会有一个彩虹样的光圈绕在灯光周围。外圈红色,内圈绿色或紫蓝色。这是由于眼压增高后,眼内液体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产生折光改变所致。眼压恢复正常时,虹视就消失。但虹视并非青光眼的特有症状,晶状体混浊或结膜部有分泌物时也可发生,只是色调不如典型的虹彩那样鲜明。也不像青光眼的虹视具有发作性,同时也不伴有头痛等症状。
4.视力障碍:青光眼病在急性发作时都有明显的视力下降。除了角膜水肿 这一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眼压增高造成视神经受到损害所致。眼压越高视神经受压越厉害,视力下降也就越明显。有的早期病人并没有视力明显下降的表现,只有在夜间出现雾视和视物模糊,经过较好的休息,次日就消失了,就是青光眼发病的前驱症状,切不可忽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3:12
经常揉眼睛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你的手上或多或少带有细菌或病菌,容易引发眼疾!